城市更新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过程,它涉及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社会经济、文化保护、环境可持续性等多个方面。本书将围绕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片区更新、城市微更新、历史街区保护和其他类别城市更新等八个当代城市更新方向的多个案例,在具体编写时,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分析每个主题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细节,从项目背景、原状描述、设计理念、更新策略、实施效果、更新意义六大主题展开阐述,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当代城市更新的各个方面,更好开展城市更新具体行动。
本书基于欧洲规范,介绍了钢混组合桥梁的设计及应用。全书共13章,包括概述及符号,钢混组合桥梁类型,设计规范,作用,设计基础,结构材料,整体分析模型及方法,板式构件屈曲,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疲劳,抗剪连接,支座、阻尼器与伸缩缝装置。为方便读者比较中欧规范在结构材料、汽车荷载及温度作用、耐久性方面的差异,在书后补充了附录。
本书汇集了清华大学张杰教授及其团队20多年来在城市保护与更新实践中的设计成果。全书内容包括城市整体保护与更新、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老旧厂区保护与更新、文脉织补与延续等。全书在城市保护与更新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文绿融合、新旧共生的理论方法。 本书可供广大建筑师、城乡规划师、风景园林师、城市设计师、历史文化保护工作者以及高等建筑院校师生等学习参考。
由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写的《 千万工程 二十年 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实践》一书,以乡村建设规划建设专家的独特视角,对浙江 千万工程 二十年实践进行了全景式的透视总结。全书既有对 千万工程 二十年创新性建设实践分阶段系统的总结,也有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经营具体工作内容的生动介绍,更有对乡村整治建设规划设计理念、方法、体制机制创新的独特介绍,还有对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尤其是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以及宜居宜业和美城乡建设的具体内容的介绍。编写者还特意为读者精选了一批村庄规划设计典型案例、村庄建设发展典型案例、乡村善治典型案例。因此,本书既是全面宣传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推动的浙江 千万工程 创造性实践的经验做法,适合各级各部门干部的学习参考书,
《公共交通街道设计指南》是美国国家城市交通官员协会 街道设计指南丛书 的第四本,将街道设计的核心放在如何规划公共交通上。 本书描述了各种规模的城市街道应该如何重新设计,以创造伟大的公交街道,支持社区发展并满足城市中心的巨大交通需求。 全书共分为七个章节:第 1章绪论,第2章公共交通街道,第3章车站和停靠站,第4章车站和停靠站的组成要素,第5章公交车道和公交专用车道,第6章交叉路口,第7章公交系统策略。 详尽介绍了如何设计高质量的公共交通街道,从当地公交到 BRT ,从有轨电车到轻轨 ;示意图采用鸟瞰的视角,运用简单的线条、不同的颜色以及编号的图例符号将每一种设计的特点展现无遗,同时相关实践案例,旨在为不同规模的城市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书从我围污水处理现状和水体富营养问题出发,提出加强当前城市污水处理厂广泛应用的A2/O同步生物脱氮除磷丁艺科学管理和运行优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首先,系统介绍了A2/O工艺的特点、影响因素、应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生物脱氮除磷新理论和新技术,提出开发A2/O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的思想。其次,详细介绍了A2/O工艺系统性能及其运行优化的研究成果;A2/O工艺的数学模型及其模拟;A2/O工艺污水处理系统污泥的培养及调试、运行管理、常见故障处理、过程控制、在线仪表、工程设计,并列举了A2/O工艺典型工程实例。最后,还给出了A2/O变形工艺及其工程应用。
本书以历年征集到的城市更新典型案例为蓝本,从中优选出 个典范案例,类别涵盖工业园区改造、商办(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城市街区改造、历史保护、公共服务设施改造、城中村改造、科技创新八大类型。归纳了不同类型城市更新项目的经验作法,从更新缘起、更新亮点、更新效果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着重介绍了城市更新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设计、技术、模式及运营创新等,希望能够为新时期破解城市更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难题提供方向指引和经验借鉴,为更多城市开展城市更新工作提供实例参考。
本书以城镇给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工艺及设备为主线,主要介绍了管道修复预处理设备、管道检测技术与设备、注浆修复工艺及设备、原位固化修复工艺及设备、紫外光固化修复工艺及设备、机械制螺旋缠绕修复工艺及设备、热塑成型修复工艺及设备、喷涂修复工艺及设备、穿插法修复工艺及设备、碎(裂)管法管道更新技术及设备、非开挖修复其他通用设备,旨在为读者呈现非开挖现有工艺特征和专用设备。本书具有贯穿技术、标准和施工的特色,对施工技术与装备进行了深入解析,可供给排水领域的科研人员、设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市政工程、环境工程、机械工程及其他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中文版《城市读本》是一本跨学科的文献选集,所涉及的学科包括人类学、建筑学、考古学、城市规划、古代经典、文化研究、人口学、经济学、地理学、历史学、景观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和城市设计。很多学者提出了跨学科的真知灼见,其中一些*秀的文献甚至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学科框架。 中文版《城市读本》强调城市建成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随着世界人口激增,城市化进程深入,设计建造可持续的城市已成为当务之急。布伦特兰委员会(The Bruntland Commission)、比特雷(Timothy Beatley)、惠勒(Stephen Wheeler)、吴志强、王建国等一些学者的著作,向学生介绍了关于可持续城市发展、绿色城市主义、生态设计、新都市主义及其他城市规划、设计方面的新理念。 中文版《城市读本》所选的文献还有另外两个目的:一、向学生们展现经典
本书共分8章,主要包括轨道交通工程中的车站、区间、附属结构的土建工程,轨道工程、建筑装饰工程、常规设备安装工程等,认真总结了既有轨道交通工程质量通病的成因和防治措施,结合图表分析说明,内容较全面,实用性强,可作为工具书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推广使用。
与其他运输媒介相比,埋地管线的危险性较低,对环境的破坏性也较小。管道能避免运送产品蒸发到大气中,减少污染,通常可减少运送产品的损失和损害。埋地管道的结构力学很复杂,这体现于土壤和管道质检的相互作用,二者有着迥然相异的性质。土壤埋设特性的不精确往往高到无法进行复杂的分析。本书集美国数十年研究成果,重点阐述管道力学原理的专著。本书详细介绍了管道的变形、管土作用、管道应力、管环刚度、管环稳定性、管纵向力学等基础理论和机理研究,为读者完整地呈现了理论计算过程和背景知识。本书还提供了计算案例,以及设计了计算题及解答。通过学习此书,可快速而清晰地掌握管道力学的基本知识、设计理论以及理论应用。
本书以作者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为基础,对SBR法脱氨除磷与过程控制的基本理论、试验研究和应用等内容进行了较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并通过大量的试验和实践数据,重点论述了SBR法的脱氮除磷新理论、新技术以及过程控制理论与方法在SBR法中的应用。还列举了SBR法节能降耗关键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提标改造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实例。
本书为《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三版第3册,主要内容包括:城镇给水系统,输配水,地下水取水,地表水取水,泵房,净水工艺选择,预处理,常用药剂及投配,混合和絮凝,沉淀(澄清),过滤,消毒,臭氧氧化处理,活性炭吸附处理,除铁、除锰、除氟,排泥水处理,水厂总体设计。 本书可供给水排水专业设计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本词典词条主要取自于现行的铁路工程建设标准,涵盖了地质、测量、路基、桥梁、隧道、线路与轨道、站场、四电、防灾、灾害监测、信息、机务车辆设备、房屋建筑、给排水、环保、混凝土、试验检测、工程经济等专业,基本能满足标准翻译的需求。为方便使用,名词术语均包含中文和英文两种检索方式。
《更新七题 北京老城核心区的实践与思考》聚焦于北京老城的城市更新问题,从实践和研究两个层面进行了探讨。实践部分收录了柴培根建筑师及其团队在2010-2023年间的七个北京老城更新项目,其中既有街区更新,也有规模、尺度各异的建筑改造,对每个作品采取了按时间发展的线性叙述方式,以表达城市更新是一个不断□化、复杂多样的动态过程的本质。研究部分则是基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2014-2022年举办的中间思库学术活动,对北京的城市更新问题从更多角度、更大范围进行了一系列前瞻性探索。
本报告汇集了中国城镇水务行业的年度发展情况,主要内容分为4篇:第1篇,水务行业发展概况;第2篇,水务行业发展大事记;第3篇,地方水务工作经验交流;第4篇,水务行业调查与研究。 本报告有助于读者全方位了解中国城镇水务行业的年度发展态势及重点工作,对行业管理、企业决策及相关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可供主管城镇水务工作的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规划、设计、科研人员与管理者学习参考。
为探索城市收缩治理的理论和方法,首先,本书在生命周期模型、启发式模型和政治经济模型的基础上,探索构建中国城市收缩治理的理论模型。其次,本书对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和中东欧部分国家的城市收缩治理模式进行考察,比较其政治、政策和行政体制差异,分析其城市收缩治理的类型差异,研究总结中国城市收缩治理模式。*后,本书在分析全球共性问题和我国现实情况的基础上,提炼出我国城市收缩治理的三个关键规划领域:(1)利用地方、区域、国家层面空间规划权责和资源展开协同治理;(2)对收缩城市的风貌衰败情况进行形态管控;(3)基于人口迁移意愿进行吸引力提升,讨论提高生活品质和经济活力的规划技术方法。
现发布中国公路学会标准《港珠澳大桥设计指南 第二分册:沉管隧道工程》T/CHTS10020 2019),自2019 年10 月31 日起实施。《港珠澳大桥设计指南 第二分册:沉管隧道工程》(T/CHTS10020 2019)的版权和解释权归中国公路学会所有,并委托主编单位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日常解释和管理工作。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城市美学的本质、内涵和外延进行了阐述和剖析,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角度探讨了城市美学在城市规划、色彩、城市形态、建筑、城市设施等方面的美学实践,全方位地介绍了城市美学在不同层面上的应用方法。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老旧产业园区、城市门户等场所美学提升案例的分析解读,总结出了城市美学理论指导城市建设和更新的经验和方法,这些实践应用通过帮助城市挖掘内在潜力,增强了城市的凝聚力,在实现宜居宜业宜游的基础上,进一步吸引人才、资金和技术,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
本图集是多位专家多年研究建筑防水的成果。其内容根据建筑防水的难点和重点,结合标准规范的完整要求,在解决防水系统的合理性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本图集内容包括了平屋面防水设计(含防水构配件)、种植屋面防排水设计,坡屋面挂瓦防水、绝热设计,外墙防水设计(含窗的安装),地下工程防水设计,厨、卫、外走廊、阳台、泳池、(半)室外楼梯的防排水设计等。图集重点是节点及其构造技术,包括大量案例分析;提出了概念设计,并精心设计了构造层类表。
《 第27届安德鲁 马丁国际室内设计大奖获奖作品 》: 本书汇集了入选2022 2023年度年安德鲁 马丁国际室内设计大奖的100个设计师/设计公司的作品,1500余幅彩图,配以每位入选设计师的背景介绍,为读者们提供了更多的借鉴和灵感。 安德鲁 马丁奖的作品来自世界各地,都是各国设计师的新作品。这些作品中,无论是材料的选择、色彩的运用,还是空间的规划、软装物品的使用,无一处不美,无一处不让人惊艳。第27届 ANDREW MARTIN 国际室内设计大奖从全球30多个国家征集作品,评选出了全球100位设计师,其中本次中国区共有21组设计师入选。在ANDREW MARTIN 国际室内设计大奖成立的27年中,入选奖项的华人设计师、设计团队不断增加,如今已有200多位。不但从数量和质量上是亚洲之ZUI,更让华人设计成为推动全球室内设计发展的中坚力量。 《 第26届安德鲁 马丁国际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