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山西共有国保单位531处,数量傲居全国。山西古建筑占现有全国国保古建筑总数近五分之一,古建大省地位显赫。《山西古建筑地图》介绍了自北朝至近代各个时代古建筑的时代背景、建筑形制特征、附属建筑、现存状况等,并邀请古建筑专家对重要古建筑细部结构进行精彩讲述与点评,堪为本书一大亮点。本书将各时代、各类型古建筑标示于多幅地图中,使读者一目了然。本书具有一定的研究及参考价值,可作为一本山西古建筑的高级科普读物,也可作为一本游览探访古建筑的书。
1.含括4大流行庭院风格,新中式风格、现代简约风格、现代自然风格和混搭风格。2.从千余套图纸中精心遴选的50+套方案,南北各地均有收录。可以根据需求筛选类型并直接采用,性价比高。3.每套方案中,既有花园面积、工程造价、施工周期等详细信息,也有平面、立面、剖面、节点和大样的多方位展示,还有铺装材质、植物配置、小品、构筑物和水电处理的具体参数,应有尽有。4.随书赠送所有案例全套PDF施工图纸和CAD源文件,扫码即可下载。节省大量画图时间和建造成本。
本书提炼了《红楼梦》中的室内外装饰、陈设与种植的部分,内容以进入室内空间的路线为轴,由外至内,由大及小地分为三部分,即入口处的楹联匾额、空间内部的桌椅几塌以及细节处的装饰与搭配。 全书按照装饰元素的分类依次展开描写,分析古玩珍器在空间中的位置,并将其中部分装饰元素配以画作进行示意,将始于书本的描写通过古画的方式引入现实。一方面作为古典文学的衍生读物,可以为广大读者带来新鲜的解读视角;另一方面可以在弘扬中式美学的基础上给大家带来 多的参考和学习。
在中国传统园林研究的星河中,莫伯治院士无疑是一颗耀眼名星。他从1958年到2003年,一直潜心钻研,将心血倾注于园林研究,铸就这部经典著作。书中,他对古典园林的剖析丝丝入扣,带领读者穿梭于昔日旧园;对当代岭南庭园的发展见解独到,清晰指引设计方向。其创作实践与思维的回顾,更是珍贵的经验宝库。他与夏昌世教授合作的“岭南庭园”一文,堪称庭园研究领域的“传世宝典”。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莫伯治先生关注到鲜为人知的行商庭园历史。这段“古代史不管,现代史也不管”的园林断代史,融合了中原园林底蕴与岭南建筑装饰艺术的独特魅力,大胆探索中西合璧,却长期被低估。而莫伯治先生的这本书,恰似一把钥匙,试图打开行商庭园尘封的大门,让这段园林历史重回大众视野,为岭南园林研究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这本书通过简炼的文字和大量插图以及初学者易接受的基本术语介绍运用于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要素和材料,更详细地说,旨在论述风景园林构成要素的语汇、意义、共性、潜在价值、以及设计导则。全书分为地形、植物材料、建筑物、铺装、园林构筑物、水和设计程序这几个独立章节,包含了400余幅精美插图,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徒手线条图。靠前章主要讨论地形﹑地貌以及规划设计起点。第二章和第三章论述植物素材和建筑要素,这两点与地形一起构成了大多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主要结构与空间组成部分。第四章和第五章谈及用以装饰和美化室外空间,弥补地形﹑植物及建筑不足之处的铺装材料和构筑物。第六章论述在许多景观中作为装饰和点缀形式的水体。本书很后一章把设计程序概括为一个将所有物质设计要素统一为
本书提炼了《红楼梦》中的室内外装饰、陈设与种植的部分,内容以进入室内空间的路线为轴,由外至内,由大及小地分为三部分,即入口处的楹联匾额、空间内部的桌椅几塌以及细节处的装饰与搭配。 全书按照装饰元素的分类依次展开描写,分析古玩珍器在空间中的位置,并将其中部分装饰元素配以画作进行示意,将始于书本的描写通过古画的方式引入现实。一方面作为古典文学的衍生读物,可以为广大读者带来新鲜的解读视角;另一方面可以在弘扬中式美学的基础上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参考和学习。
上海是中国艺术展览的中心,艺术展览业也是上海市重点发展的行业。上海的艺术展览业自出现以来就走在全国的前列,从2000以来,尤其是在商业化探索和艺术性结合方面在全国有着示范作用。本书通过分析与解读以上海为代表性的艺术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龙美术馆、K11艺术中心、上海当代艺术馆等)中的展览案例,集中探讨2000年以来以中国艺术作品呈现方式与展示思路的转变,展览过程中展示语境、展品与观众的关系,以及我们当下的展示文化。 书中以“当代艺术作品展示”为切入点,运用空间理论,借鉴新博物馆学的研究方法,对当代艺术博物馆展览空间进行研究;围绕展览空间的不同面向开展论述。通过解决“当代艺术展览究竟为何而展,展什么,如何展”三个问题,对于整个当代艺术展览行业有标杆性的指导作用。
《山海经》和《易经》都是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的瑰宝。《山海经》讲述了各种奇禽异兽的故事,《易经》则是博大精深的规律之书。本书作者将两者结合,用“规律”阐释“不规律”,用“现世之图”解“古之文字”,终成这本内涵和创造力兼并之书。本书由图腾师俞欣绘制讲解,《易经》部分为易学专家张仁丰先生撰写。书中以六十四个《易经》卦象为主线,一一讲析了六十四个《山海经》中的异兽主角,并且给六十四个主角配了插图,画面以黑白代表阴阳。图中多用曲线、白描,这不仅表现了异兽生命的活力,还兼顾了画作的审美趣味,具有很好的装饰性。每个异兽还有自己的小图标,异兽所表征的自然现象,也等同于它们的自然属性,这也和中国的传统五行相匹配,互不偏颇,比较吉祥。本书风格独特,绘制精美,文字奇幻而富有想象力,适合绘画爱好者
《设计的125条通用法则》自2003年初次出版以来,经数次修订,被翻译成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荷兰语、捷克语、克罗地亚语、俄语、日语、韩语、汉语(简体字和繁体字)等语言,已有32个版本广泛传播,成为名副其实的经典工具书。“全本”依据新修订的完整版翻译制作而成,图文都没有任何删减。 这是一部跨越各专业领域的设计著作,收录的设计法则并不限于平面设计,还包括建筑设计、工程设计、工业设计、程序设计、游戏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等诸多设计领域。书中用清晰易懂的文字解说了各类设计法则,并且每条法则都配有将其应用于实践的图示实例。条理清晰,内容丰富,既便于初学者掌握,又便于专业人士随时查找。所有设计师都可以从中快速吸收宝贵经验,避免致命错误,开启更多、更好的沟通与创意。 不论是举办营销活
园林自唐代开始,已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 重要的内容。到了宋代,园林与宋人生活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富豪权贵固然可经营广大宏伟的山水环境,普通的市井小民﹑乃至贫贱之家也可以在房屋周围种植花木,以盆山盆池布置成简易小园。在这样一种生活环境笼罩下的各种人文活动,都可能在无形之中受到山水氛围的移化,产生文化意义上的深刻影响。 本书以宋人诗文为主要依据,透过对诗文整理、解读和分析,证以其他史籍地志、笔记丛谈的记述,加以作者亲身的山居园游体验,探讨宋代园林——中国园林 进入高峰的艺术成就,以及园林生活内容和文化意涵
中国古代园林熔文学、哲学、戏剧、绘画、书法、建筑、雕刻等艺术于一炉,展现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充分体现了东方的生存智慧。本书通过对中华园林史的回顾与提炼,探讨中国园林如何在数千年文化的滋育浸染下,形成中国文人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沉淀为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独特的精神标识。同时,通过对经典园林的品读,对园林诗词书画等的解读,以及对园林营构的分析,把握中国古典同林蕴含的生存哲理,体味中国园林文化包育的醇香厚味,以探索出传统中华民族居住文化在当代活出精彩的途径。
全书共9章,从工具、花材养护、花材识别、色彩语言与色彩搭配设计、技术技法、花艺历史演变的风格类型、现代花艺架构、花束设计、包装设计、人体花艺等,全部涵盖。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造型要素研究:编排之美》凝聚了作者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和理论研究,旨在通过用视觉传达设计理论知识体系和架构,让读者能够充分、全面、深入地认识编排设计的类型、意义、视觉心理、未来发展趋势及造型要素之美、视觉审美规律、视觉审美流程等知识内容。并能在编排设计过程中能够灵活地运用视觉传达设计的语言,掌握包括招贴、报纸、书籍、杂志、包装、型录、网页等编排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造型要素研究:编排之美》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新颖,是一本值得学习研究的著作。
这些魅力独特的古代建筑保存了古代的建筑、雕塑、壁画、碑刻、文献等珍贵文物,堪称古代社会的全息图像,真实地反映了古人的技术水准、哲学思想、审美情趣和艺术风采。这些历经千年以上的古建筑,分布在三晋大地上,像一部部立体的史书,犹如一幅瑰丽的画卷,记录了历史发展的轨迹。 《历史的卷轴:山西古代建筑/山西文物精华丛书》对山西古建筑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述,犹如展开一幅古建的“历史的卷轴”:大唐遗珍——乱世佛音——西京梦华——走向世俗——法雨禅风——承前启后——落日余晖,我们清晰地看到了留存于山西大地上的各朝各代的古建筑的建筑特征与风格。
《作庭记:自然式庭院设计法则》是日本资深庭院设计师秋元通明根据多年实际设计案例经验而整理出的心得笔记,是一本有关庭院设计的方法论图书。编者从设计要点、植栽要点、施工要点、打理庭院树木几个方面深入分析解读了自然式风格庭院的设计方法和原则。编者还精挑细选了19个设计案例,通过展示设计案例的平面图、建成效果图和对设计方法的文字描述,让读者更直观、更透彻地理解了庭院设计的要点和法则。编者细致而清晰的解析,读者可以更好的理解自然式庭院的含义和特点,掌握空间构成、植栽设计、水景设计、石材应用等设计方法和施工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