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产品设计在外形上日趋同质化,产品材质的情感化表达在工业设计中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本书采用可拓学方法,结合工业设计、感性工学等基本理论,研究材质感性设计的表征、推理方法,旨在解决材质感性设计在创意生成过程中的模糊性、不确定性、效率低下等问题,实现材质与感性意象推理过程智能化,自动评价优选生成创新材质设计方案。 本书建立了面向用户感性意象的产品材质设计可拓表征方法和推理规则,以汽车内饰为研究对象,建立多材质设计要素关于关键体感评价特征的统一标准。 终构建了材质感性设计可拓学专家系统,辅助设计过程。通过研究,为建立产品材质感性设计可拓创新方法理论体系奠定基础,为感性设计、材质设计和设计方法学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和案例。 本书适合工业设计、设计艺术学、可拓学等专业师生及行业
宁平主编的《园林工程资料编制从入门到精通》详细介绍园林工程基建文件、施工管理资料、监理资料以及安全资料的编制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园林工程基建文件、园林工程监理资料、园林工程施工管理资料、园林土建工程资料、园林给排水工程资料、园林电气工程资料、园林工程施工验收资料、园林工程资料归档与管理等。 本书语言通俗易懂,体例清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供园林工程资料编制与管理人员、园林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及监理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高等学校园林工程等相关专业师生学习使用。
随着全球文化多样性和新旧社区的持续发展,公共艺术承担着捕捉社区独特动态和能量的作用。新类型公共艺术是公共艺术发展的新阶段,强调公众的广泛参与和互动,强调对公众广泛关心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强调实施的过程性和社区的联系,以及强调环境的针对性。本书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了社区新类型公共艺术的理论发展和营造实践,剖析了新类型公共艺术介入社区营造的路径,从营造社区公众生活与共享空间、构建社区可食景观与康复花园、规划生态场域与城乡新生活等三方面进行了介入模式的建构。
本书从手绘图的内涵、类别及表现方法导入,在讲解手绘工具与材料、线条练习、景观材质表现、景观植物及配景表现等知识的基础上,着重于对透视原理及构图法则、不同工具下的多种手绘表现技法与步骤的讲解,通过对多个景观方案整体设计与表现的解析,让读者在实际案例中掌握景观设计手绘的重点、难点,并通过很好景观手绘作品展示,引导读者临摹很好作品,使其潜移默化地掌握正确的手绘方法,提升其手绘能力。本书适用于建筑、环艺类、园林规划类本专科师生以及相关设计行业从业人员。
丁成日著的这本《城市空间规划理论与方法》既从经济和市场角度,也从规划和政策角度讨论城市可持续的空间结构。本书分为两大部分,共十章。 部分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主要侧重于经济规律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决定作用。第二部分城市空间规划技术和方法介绍了城市空间规划依据的方法和技术。
中国古代造园第一专著《园冶》,共三卷,以相地、立基、屋宇营造、园林营建为体,涉及列架、装折、栏杆、门窗、墙垣、铺地、造石、掇山、借景等诸多方面的具体内容。 全书以作者的营造经验为依托,详细论述了宅园和与之相应的园林营建的基本原理及具体手法,更以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以及“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造园理念,为好园者指明了清新素雅、简约守拙、含蓄幽深、远逸超脱的至高的造园境界。
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基于对人与自然的关切和信赖,伊东丰雄开始寻找建筑之旅的起点:建筑究竟为何物?建筑人为何种目的而设计?又如何面对当前社会?伊东丰雄的《建筑从那一天开始(精)》这本书并非单纯是一场围绕建筑理念的论述,也不单是对他亲身参与灾后重建过程与往昔道路的简单记录与回顾,而是作为建筑师的他邀请读者一道踏上的思考与自我反思之旅。对内与外、自然与建筑、自我与社会等问题的复杂思索自然流淌于伊东平实的文字之间,有如其建筑散发出的轻盈之美,令人回味。
《主要林木及林下资源产业化栽培与利用》主要介绍林业主要产业树种的栽培管护、经营管理、加工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术,全书按植物资源的特性和用途分成经济林、中药材、速生树种、能源树种、珍贵树种等类别进行论述。书稿结构合理,条理清晰,论述简洁明确,可操作性强。 《主要林木及林下资源产业化栽培与利用》是中国林学会针对当前防疫状态下,人员流动还未能完全恢复正常,林业生产一线可能存在技术指导薄弱环节,利用学会较为全面掌握行业人才资源的优势,抓紧谋划,迅速组织林业生产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编写。 《主要林木及林下资源产业化栽培与利用》针对性强,在抗疫的特殊时期对补充生产一线的技术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为纪念陈从周先生2018年百年诞辰再版的经典园林著作。《中国名园》是我国著名古园林与建筑专家——陈从周先生的重要学术论著之一。本书以深入浅出的文字评析了大江南北各类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与特色,通过实地拍摄的精美图片以及与之相映成趣的诗句,将中国古典园林的灵魂——“诗情画意”尽显无疑。景致如画,画寓诗情,人生哲理潜伏其中,从而形成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妙解析和传统造园理论的全方位阐释。
本书以大量的照片和实测图介绍了传统村镇聚落的形成过程,阐明了由于地区的气候、地形环境、生活习俗、民族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导致了各地村镇聚落景观的不同。全书还表明:村镇聚落景观不仅具有朴素的自然美,而且还与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