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鉴赏辞典》由中国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学家、 现代中国园林之父 陈从周主编。全书在结构上分为 名园鉴赏 和 品园杂识 两部分。上篇 名园鉴赏 由私家园林、皇家园林、纪念园林、寺庙园林、名胜园林五部分组成,重点介绍国内现存园林及园内景点;下篇 品园杂识 系统介绍我国园林的文化内涵、历史渊源与品园知识;后附中国园林历史大事年表。本辞典条目完整,内容详尽,是一本既有鉴赏价值,又具专业背景的实用鉴赏辞典,亦是园林艺术和美学的集大成之作。
从古至今,园林都代表了独特的人文智慧,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这一题材,也一直令艺术家深深着迷。以绘画为主要形式的其他门类视觉艺术,不但对史上杰出园林的历史传承具有价值,也对未来园林设计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作者凡妮莎 雷明顿(Vanessa Remington)是英国皇家收藏信托基金(Royal Collection Trust)的高级策展人,她在本书中以300多张珍贵图片回溯了从15世纪到20世纪初东西方园林艺术的演变,并揭示了园林在不同文化和历史时期的地位和意义。这些作品均为从皇家收藏中精选出的具有卓越价值和非凡美感的油画、木版画、素描,还有挂毯和珠宝,其中甚至包括一些从未公开过的藏品。 本书不仅是一场令人陶醉的艺术之旅,更是一首致敬园林之美的赞歌。
伴随着国力增强、民族意识的逐渐复苏,中国传统文化也开始复兴,古老又迷人东方文化重新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来越多人的关注,设计师们也更加关注东方美学风格的设计。 本书案例根据设计风格,分为自然东方、现代东方、禅意东方、古典东方四个章节,详细且深入地介绍了近30个案例,这些案例均是由国内一线景观公司设计的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本书案例新颖、图片精美、内容丰富,每个案例既展示了项目概况、设计手法、设计落地后的高清实景图,还展示了施工图纸。内容从设计理念到设计细节,再到设计总结,知识点多,参考性强,并随书赠送电子版施工图纸。
作者长期着迷于研究中国园林、山水画及其与建筑的关系,并用绘画的方式研究建筑,近两年来画了大量独特精美的 建筑山水画 ,在豆瓣等网络平台具有颇高人气。本书是作者次正式集结出版的画作《幻园》的第二版,《幻园》版销售状况良好,取得了较好的效益。本次第二版在版的基础上改进装帧方式,预期也可获得良好的市场效益。
在中国传统园林研究的星河中,莫伯治院士无疑是一颗耀眼名星。他从1958年到2003 年,一直潜心钻研,将心血倾注于园林研究,铸就这部经典著作。 书中,他对古典园林的剖析丝丝入扣,带领读者穿梭于昔日旧园;对当代岭南庭园的发展见解独到,清晰指引设计方向。其创作实践与思维的回顾,更是珍贵的经验宝库。 他与夏昌世教授合作的 岭南庭园 一文,堪称庭园研究领域的 传世宝典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莫伯治先生关注到鲜为人知的行商庭园历史。这段 古代史不管,现代史也不管 的园林断代史,融合了中原园林底蕴与岭南建筑装饰艺术的独特魅力,大胆探索中西合璧,却长期被低估。而莫伯治先生的这本书,恰似一把钥匙,试图打开行商庭园尘封的大门,让这段园林历史重回大众视野,为岭南园林研究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书是爱花人、植物迷都想拥有的花卉图鉴,是极具收藏价值的园艺经典,堪称中国版《世界园林植物与花卉百科》。 本书汇集观赏花卉、树木、多肉共计2600多种,近3000幅原色彩图均由作者王意成老先生提供。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本书增添了中国传统十大名花手绘图、栽培历史和相似花朵鉴别法,补充了世界各国国花专题页,升级了近年来大众喜爱的多肉品种。 本书由花卉百科切入,先讲授花卉分类、应用、繁殖、日常管理知识,再以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世界十种知名花卉、草本观花植物、木本花卉等的顺序展示各科属观赏植物。不同品种植物下设“识别”“养护”“用途”三个版块,除介绍植物形态和花朵、叶子特征,以及花瓣或植株的尺寸,还介绍植物在家庭、园林、交际方面的应用,针对植物景观设计和应用的难点和疑点,为城市规划师、景观设计师、教
中国园林源远流长,苏州古典园林更是名扬天下。尽管有关古典园林方面的书籍较多,但由于相关造园理论分散在各类著作中,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更由于近些年西方景观理论的盛行,导致中国古典园林的学术地位逐渐减弱。 本书以《园冶》、《闲情偶寄》、《江南园林论》、《苏州古典园林》、《江南园林志》、《说园》等经典著作为本,梳理其造园理论,构建完整造园理论体系。结合苏州古典园林遗存,利用电脑技术进行空间分层研究,分析其空间组织及造景的手法,图文并茂,试图创作一部理论体系完整,图面美观,符合时代阅读和审美需要的著作。 本书适合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尤其适合作为考研学生的备考参考书。
该书成书于崇祯七年。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十二类。凡园之营造、物之选用摆放,纤悉毕具;所言收藏赏鉴诸法,亦具有条理。与《园冶》并称 古代造园艺术双璧 。
中国造园艺术对西方的影响,时间之久,范围之广,程度之深,都是少有的。欧洲人第一次知道中国园林可追溯至马可 波罗蒙古帝国的游记。他所描述的园林类似于欧洲人想像中的伊甸园。从16世纪开始,欧洲和中国之间的永久性交流形成,耶稣会传教士和旅行者用信件和回忆录记载了他们对中国园林的赞赏。18世纪时,欧洲人对中国风格的推崇达到了*,中国园林艺术观念已实实在在地渗入西方文化品位的核心。由于贸易不平衡等实际问题引起的紧张局势,18世纪对中国园林普遍的欣赏在19世纪终结了,但影响并不会消失。正如一位西方学者所说, 但其后在西方文化中已不可避免地留下了中国文化的烙印或者说中国文化参与了西方文化传统本身的形成 。本书收集了近6个世纪研究中国园林的西方人的大量文本,并附有大量注释。其中涵盖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和文学类型
我国著名园林美学家金学智先生,集选数十年来风景园林美学等重要论文为一书,并附编各界人士对其相关专著所作的评论。 论文 部分共四辑,包括园林美学论;陶渊明论与江山之助论;计成《园冶》论;实践设计论与散记杂论。 评论 部分也为四辑,包括作者重要的著作《中国园林美学》《风景园林品题美学 品题系列的研究、鉴赏与设计》《园冶多维探析》等,二者具有相应性,可相互参阅。作者治学一贯严谨缜密,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书多方面体现了作者研究园林美学所用的文献法、丛证法、品鉴法、比较法、古今中外融通法等,其经验和成果难能可贵,具有普遍启发意义,其中特别是作者通过园林美学对建设中国特色艺术美学所作的努力,具有 年轮 的理性深度。本书可供风景园林、生态旅游、城乡规划等专业的师生及爱好者使用,对园林美学研究与
《乌有园》第五辑共收录21篇文章。“开卷”篇收录的曹汛先生《略论我国古代园林叠山艺术的发展演变》,此次出版经过细致校订,修正了过去若干已发表版本中的文字谬误,并优化了注释,以更好地呈现原文风采。“研究”篇收录6篇文章,主要着眼于“技艺”的方法层面展开论述,其中《非空非非空》一文将复杂空间生成的方法于对“剖碎”概念的探讨相结合,见解尤为精彩深刻。“作品”篇聚焦“技艺”的营造层面,共收录董豫赣、王欣、钱晓冬/沈旸、金秋野6的大小作品12件。“赏玩”篇重点关注工具,通过历史考证与田野调查,将传统木器制作中的重要工具进行全方位呈现。“教学”与“专题”篇中的文章延续了前几辑的基调,各自展示出笔者独特的教学或研究方法论。第四辑收录的《一方池鉴》一文也在本辑中得以完整收尾。第五辑在整体装帧上也作了
本书为了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特点、园林之美,利 用大量的园林鸟瞰图、园林剖面图、建筑立面图和照片,辅以简明扼要的文 字说明,让读者在欣赏丰富的园林图像的同时,了解中国园林的历史、特征、 要素、组合规律、园林建筑的特点,在轻松的状态下获取更多的信息与知识。 本书以园林类型为线索,主要分为造园史、皇家园林、私家园林、民间景观 园林、园林建筑、园林设计、园林意蕴七大部分,适合园林艺术爱好者,园林、 环艺等专业的学生、初学者阅读。
日本历史文化深受中国影响,同时也有着其自身发展的特点。将中日园林作为东方园林体系中具有较强关联性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客观地看待园林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文明成果。与中国古典园林一样,日本传统园林艺术实际上是东方哲学文化、宗教与具体的地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东方园林之树的重要分支,而古典造园文献是其造园技法、理念及象征意义等传播的重要载体。 本书采用解译、归类、图文对照、实地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书中所解译的日本造园古籍,是指日本明治维新之前的造园书,原书不仅专业性强,且晦涩难懂。本书结合作者的专业背景,采取直译结合意译的方法对这些造园古籍进行解读和翻译,并按照风格、章法、象征、技法、实例进行归类,对于技法内容再按照池泉、筑山立石、茶庭露地等造园要素类型分别论述。 本书聚焦日本
伴随着国力增强、民族意识的逐渐复苏,中国传统文化也开始复兴,古老又迷人东方文化重新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来越多人的关注,设计师们也更加关注东方美学风格的设计。本书案例根据设计风格,分为自然东方、现代东方、禅意东方、古典东方四个章节,详细且深入地介绍了近30个案例,这些案例均是由国内一线景观公司设计的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本书案例新颖、图片精美、内容丰富,每个案例既展示了项目概况、设计手法、设计落地后的高清实景图,还展示了施工图纸。内容从设计理念到设计细节,再到设计总结,知识点多,参考性强,并随书赠送电子版施工图纸。
“场景”是目前规划设计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场景营城”是城市规划领域在中国存量更新阶段,以人为核心,提质生活、转化生态、赋能生产,通过舒适物系统的人性化设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全新技术方法。本书围绕场景营城,介绍了场景理论的来源、全球实践经验及在中国的发展,阐述了场景营城的内涵价值、技术体系、规划方法和实施路径,并通过国内的实践案例介绍了场景营城在城市更新、促进消费、生态保护、乡村发展等领域的多元运用。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城乡规划、景观设计、经济、管理等相关学科的科研与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供规划、设计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本书将大量的鸟瞰图、园林平面图与建筑立面图及透视图或照片进行结合,辅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让读者在变化的图片欣赏中形象而深入地了解中国园林的历史、特征、要素、组合规律、园林建筑的特点,在轻松的状态下获取更多的信息与知识。本书以园林类型为线索,主要分为造园历史、皇家园林、私家园林、民间园林、园林建筑、园林设计、园林情趣七大部分,适合园林艺术爱好者,园林、环艺方面的学生、初学者。
本书是《中国近代园林史》下篇,书中介绍了包括:北京、上海、天津以及港、澳、台在内的三十几个省市地区的近代园林。每一地区皆详细介绍了总体发展概况和近代园林实例,并附上了每个地区的近代园林大事记和名录。
《苏州园林园境系列》是多方位地挖掘苏州同林文化内涵,并对园林及具体装饰构件进行文化阐释的专门性著作。本书(上、下册)包含苏州同林中的沧浪亭、网师同、狮子林、拙政园、艺圃、留园、天平山庄、环秀山庄、耦园、怡同、曲园、拥翠山庄、退思同、虎丘,通过解读苏州园林的品题(匾额、砖刻、对联)及品题的书法真迹,使读者感受苏州园林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