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国各地园林绿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随着气候季相的异常、生态环境的恶化、绿色景观的演异、边缘植物的增加等因素,园林植物保护工作出现的问题不容乐观。为此在结合植保工作的实践基础上,开展了数年的现场调查、标本采集、室内镜检确认、现场核查复验、认真查询考证、重点命题调研等工作,现完成了本书的编缉。 本书系 十一五 国家重点图书,风景园林手册系列, 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手册 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知识300问 的姊妹篇。 本书所配照片全部来自作者自拍,大部分照片可以反映出病虫害发生的不同时期,有利于读者了解到病虫的生态演释。另一特色是在综合防治中,不是简单的病虫药物防治,而是重点放在环境的改善、栽培技术的进步上,从而构架生态治理摸式。 本书介绍了园林植物病虫害计600余种,其中加编了数十个尚
《说园(典藏版)》这本书是我国著名古建筑、古园林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先生的园林理论力作。本书对造园理论、立意、组景、动观、静观、叠山理水、建筑栽植等方面皆有独到、精辟的见解。全书谈景言情,论虚说实,诚如叶圣陶先生的评述――“熔哲、文、美术于一炉,臻此高境,钦悦无量”。书中文笔清丽可诵,引人入胜。《说园》不仅是一部经典的园林理论著作,还是一部出色的文学作品。 本书以中英两种文字同刊,且中文用毛笔精书影印,并附苏州园林摄影与中国古代造园图三十二幅,相得益彰,既可使读者了解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也可供园林、建筑、旅游事业工作者参考。
《中国文人园林》系由辑编陈从周先生关于中国传统园林的文章而成。陈从周继承了明朝园林大家计成 世界上*部园林专著《园冶》的作者 的衣钵,《说园》五篇文章奠定了他二十世纪中国园林之父的地位,其成就令计成也黯然失色。《说园》五篇文章的内容比《园冶》更广泛深入,书中*部分 造园准则与美学 收录的其他七篇文章更是超越了造园本身,讲述了中国园林与中国诗文、绘画、书法、昆曲、建筑和居住者日常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书中第二部分 天人合一 收录了十三篇文章,陈从周摇身一变,从学者化作一位技能高超的导游,带读者在中国顶好的园林之中观赏流连。他一边将逸闻趣事娓娓道来,一边吟诵着诗文,带读者于幽深之处或沿着曲折的游廊、小径领略不同的风景。与此同时,他还不忘把选址、布局、借景、静观、动观、山石、建筑、山水画、
本书以 居园画境 为主题,遴选了明代、清代以及近代与园林相关的117件常熟博物馆馆藏绘画作品。这些画作,不仅对园林本身进行了描绘,还展现了画中人耽情思远、弹琴吟诗、泛舟湖上、品茗挥毫、赏鉴博古等场景。透过这些绘画,我们仿佛能走进画中人的园居生活,与古人对话,解园林情怀。
本书探索了西方园林如何发展变迁的过程。有别于教科书式的史实陈述,本书在编年史的大框架下,从社会学、美学、植物学、现代绘画、建筑、景观、城市等多个角度切入,对整个西方园林的发展历程做了一次全新的思考。全书结构有条不紊,内容庞而不杂。如何从现代景观学的角度回顾并审视法国新古典主义式的园林和意大利巴洛克式的花园? 莫奈、赖特、巴拉甘、屈米等现代美术史与现当代建筑史上的著名人物与西方园林有着怎样的关系?作为具有公众属性的园林(公园)又是如何参与到现代城市生活中的?作者在书中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赋予 园林 这一古老的学问以新鲜的活力和现代性。本书提供了大量案例、平面图以及欧洲历史上大大小小园林的图片,其中包括大量富有历史价值的珍贵图片。
本书为青海乐都瞿昙寺古建筑测绘成果,由天津大学组织编写。作者从相关测绘研究成果中精选了数幅图纸,包括平面、里面、剖面、大样详图等方面测绘图纸,将这些资料奉献给公众,祈望能够裨益于这一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
传统中国园林艺术有较多论著介绍,已渐为世人熟知,但庭院、村落、邑郊、沿江、名山诸理景艺术则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研究与介绍者尚属廖寥,而这些方面又恰是中国传统景观建设艺术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的出版弥补了这项欠缺。 书中除对江南6种理景艺术作文字分析介绍外,还以众多照片及300余幅测绘图翔实而准确地表现出现存优秀实例的风貌。 本书可供风景园林、建筑、城镇建设、文物保护等方面的规划设计者以及园林史、建筑史、文化史等学者研究参考之用,也为一般艺术爱好者提供了新的欣赏视域。
树木是有生命的景观,受环境条件的制约极大。不同的地域环境适宜不同的植物种类:同种植物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会有不同的生长表现。因此,为了确保设计效果,景观设计师必须掌握树木相关的植物学知识,包括形态特征、环境要求、分布区域、栽培习性、抗污染抗病虫能力,还应提出施工和养护管理要求。本书是在作者原有《观赏树木学》讲义的基础上改写而成,收录了华东地区城乡景观和园林绿地中常见景园树木约500种,重在描述常见树木的分类(识别)特征和设计特性,以便于景观设计师、园林艺术家和植物爱好者使用。
《说园(典藏版)》这本书是我国著名古建筑、古园林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先生的园林理论力作。本书对造园理论、立意、组景、动观、静观、叠山理水、建筑栽植等方面皆有独到、精辟的见解。全书谈景言情,论虚
两千年来,中国古代的园林景观尤以皇家庭院和寺院道观为很好,而其中寺院道观园林造景在选址策划和规划中显现出来的对自然各脉的总体把控和对水、山、筑、植等手法的运营,结合其飘逸出尘的韵味与不拘一格的布局,更是蕴含着对自然和生命的哲理,这是我们现代景观设计中很难体会到的,而这种通过大景观营造寄情于山水进行的大场景全过程情绪控制,更是现在进行“公园城市”策划规划中首先需要进行参考的方式。本书就是对中国寺院道观园林景观的全景式呈现。
这本书旨在通过展示建成案例来证明风景园林在处理多维可持续发展问题时的潜力。本书每一个章节都选取一个专题问题进行阐述,这些问题是在进行可持续发展景观设计时常为人所关注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专题性的阐述入手,逐步还原风景园林行业在可持续发展设计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价值。书中选取了一些风景园林领域在进行环境可持续设计时的多个思维角度,引用许多了能够激发思考的观点,展示了大量的图片和实际项目,并对特定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对相关专家进行访谈,并进行推荐性的深入阅读。为了反映自然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多角度、跨学科、完成,同时也为了达到本书拓展专业视角的目的。
本书共分11章。第1章绪论;第2章建筑废弃物及污染物的资源化概述;第3章木质废弃物;第4章金属废弃物;第5章塑料废弃物;第6章玻璃废弃物;第7章陶瓷废弃物;第8章废弃混凝土;第9章废弃砌体材料;第10
本书基于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福建省风景园林事业在保护风景名胜区、提升城乡生态环境、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开展园林城市建设、推动美丽乡村培育、彰显历史文化底蕴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高等教育等多个角度表达当代生态文明新理念。书中建设案例分为公共空间、居住环境、城郊山水、乡村景观、风景名胜、历史人文、教育实践七个部分,既有学术性,又有可读性,深入浅出,将学术性与通俗性完美结合,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