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通用术语;3风景名胜区;4城市绿地系统;5风景园林史;6风景园林设计;7园林工程;8管理。本规范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第1416号公告批准发布,自2017年7月1日起实施。原行业标准《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 91-2002同时废止。
本教材基于本科阶段的 生态公园规划与设计 雨水花园生态实验 遥感与空间分析技术应用 的教学积累而编写。这些课程是以 生态景观 为教学核心,围绕生态理化实验和3S技术实验,详细地讲述了相关的实验内容和操作方法。 教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以生态实验基础为主,讲述土壤结构实验、植物抗性实验和3S技术实验。下篇以设计课程应用为主,通过两个课程案例的分析,讲述生态实验如何支持设计课程的教学。 教材面向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园林设计、环境设计及其相关学科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材配有实验视频,可以通过在线途径进行直观的学习。
地球稀薄的土地镶嵌体及其有机组织正处在剧烈的变化过程中。当前急需新的方法和语言来理解如何在不破坏自然的前提下更好地生存。其解决方案将在景观这一尺度上进行 也就是说要以更大的格局开展研究,懂得它是怎样运作的,使景观设计与维持我们所有人生存的自然系统结构相和谐。每个景观都有其独特的特征。本书将给你提供一个全新的视野和手段,使你有机会与众多生态学家和景观设计师共同交流与协作。他们正致力于找到一种跨学科的方法,来解决土地利用所带来的挑战。
本教材立足于数字技术辅助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结合适用性强且经典核心的数字技术,侧重于它们在景观规划设计的应用,提供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各阶段工作内容所应用的技术方法,包括:①风景园林领域常用的数据采集,包括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地形数据、城市空间要素数据、生态环境数据等,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各项数据的基础分析方法;②景观设计及热门的分析方法,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进行场地三维空间建模,以此进行方案设计并构建设计模型;③景观规划及经典的分析方法,以GIS平台为主的分析评价,进行城市公园绿地的服务范围分析、可达性分析与空间优化布局分析等;④风景园林研究涉及的技术方法,包括景观格局分析、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等。 本教材在相关理论简介的基础上,提供了详细的技术方法流程,既包含规划设计实践,也囊括科学研究
针对国务院发布的 水十条 所提出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任务,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的,至二〇三五年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将作为我国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工作的重要内容,系统总结了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实施过程中技术选择不合理、控制参数不明确、治理理念存误区等共性问题,通过工程跟踪调查和技术应用验证,提出了 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流域统筹 的城市水体治理及工程实施理念,明确了基于污染源调查和解析的技术选择需求,提出了匹配水体功能定位和水资源特征、基于技术效果与适用性评估的技术选择依据,形成了基于参数控制和误区识别工程实施技术要点,为黑臭水体治理技术选择、工程实施、运维管理和效果评估提供全过程科学支撑。
本书是一位洞察敏锐的观察者在游历中所得的人生经验的集成。虽然每一件轶事都由简短的几页组成,但都富含深意,让人回味无穷,难以释怀。约翰?奥姆斯比?西蒙兹是举世闻名的风景园林、环境规划领域的教育家、作家和设计大师。他从许许多多的有关建筑、规划及风景园林的讲稿中精心挑选出了这些大放异彩的小文章,这些文章表达了他保护地球的哲学思想。本书编译者与西蒙兹有着很深的友谊,对他非常了解,除了原滋原味地将西蒙兹的这部作品奉献给读者以外,还把与西蒙兹及其思想有关的资料尽可能全面地收录进来,以肆读者。读者们可以在书中跟随大师畅游世界园林风光。在欣赏的同时,还能开阔视野,悟到园林设计的精髓和哲理。
、 本教材共由14章组成。第1章至第3章回顾了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的类型构成、演变脉络和现状概况;第4章对国家公园规划体系进行了概括性描述,包括规划演变脉络、规划特征、规划层次与内容、规划程序与方法、与其他规划的协调等;第5章 资源评价 阐述国家公园价值构成、价值评价方法、以价值完整性保护为基础的国家公园范围划定等,是后面的目标体系、战略规划和各项专题规划的基础;第6章 目标与战略的确定 ;第7章分区规划是国家公园保护与利用统筹在空间上的综合体现;第8章至第13章是专题规划,包括环境教育、访客管理、社区协调、区域协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后,第14章是规划实施体制保障,阐述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为规划实施提供的多方面保障。
园林景观工程质量通病:主要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管理不严而引起的质量问题。其特点是具有普遍性、反复性,且往往不容易引起重视。为了减少质量通病,主要从加强质量保证体系和掌握质量通病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施工实践技能两方面入手,即加强质量保证体系和掌握质量通病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施工实践技能。为了提高园林景观工程的质量,控制景观工程质量通病,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规范,结合各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特总结出相关质量现象及原因分析、防治措施,供现场施工技术和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设计中易用性的运用包括控制器与显示器的对应关系以及控制器运动方向的设置,这与空间刺激-反应相容性关系密切。近年来,研究者采用Simon任务等范式研究刺激-反应相容性中的冲突控制与调节,以及这一认知过程的心理机制。随着脑科学的发展,研究者开始关注这一过程的神经机制。本书从刺激-反应联结学习与认知控制的角色出发,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刺激-反应联结学习调节认知控制的神经基础,以期揭示刺激-反应相容性的内在心理机制与神经基础,为认知科学和设计学提供经验性证据。
本教材基于本科阶段的“生态公园规划与设计”“雨水花园生态实验”“遥感与空间分析技术应用”的教学积累而编写。这些课程是以“生态景观”为教学核心,围绕生态理化实验和3S技术实验,详细地讲述了相关的实验内容和操作方法。教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以生态实验基础为主,讲述土壤结构实验、植物抗性实验和3S技术实验。下篇以设计课程应用为主,通过两个课程案例的分析,讲述生态实验如何支持设计课程的教学。教材面向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园林设计、环境设计及其相关学科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材配有实验视频,可以通过在线途径进行直观的学习。
植物是人居环境中重要的景观元素,与地形、水体、建筑等其他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丰富多彩的环境。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态、环境意识的加强,自然式植物造景被更多地关注和重视。本书在分析水墨画图式语言和自然式植物造景的
本书将内容分为新手、高手必懂及工程综合实例,以帮助读者掌握专业内容的关键点,从而快速提升从业技能。本书共分为六章,内容包括:园林植物养护基础知识、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园林树木的整形修剪、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各类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综合实例。本书内容通俗易懂,与园林绿化生产实践及技能鉴定相结合,将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与职业性、实用性和开放性相融合,培养读者园林植物养护的实践能力和管理经验。可供从事园林植物养护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园林景观及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如果你有一小块地并且有一个园艺专家的朋友,当他们看到你拿着铲子的时候,你会被告知,你做错了什么。种植指南固然有用,但在设计户外空。间时,一定要摆脱“规则”的观念。 这个绘本是给那些寄情于门窗之外的读者而准备的。本书意在助你远离“园丁委员会”的各种规劝而进入一个充满创意的世界。铅笔素描或彩色涂画是没有风险的,但是画画是一件伟大而冒险的事情的开始。人们问花园是不是一种艺术形式,打开这本书,就可以找到答案。
全书按时代先后,以朝代为经线,以各朝代表性的名园为纬线叙述了扬州园林的发展历史,对各个时期扬州名园的修筑,后期新建、衰败或兴盛,现状作了梳理。作者从府志、野史笔记中搜集了大量有关扬州历代名园的文献,对目前扬州城市园林风光带以及私家园林作了总结, 资料价值,同时配以相关历史资料图片以及园林目前的照片,是一部扬州园林的发展简史。
周林著的《城市化视野下的中国景观教育三十年/为转型而设计青年学术论丛》尝试系统勾画我国进入城市化发展阶段以来,景观教育多元并存格局的形成路径。具体以教育活动、学科思潮、专业演变等时间线索为纵轴;院系建
随着脑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与发展,以人类为中心的认知与智能活动研究,已进入发展新阶段。设计与人类认知和智能相结合,能够使设计更科学、更适合人类。设计的很重要部分是与视觉相关的,而视觉研究也是认知神经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前关于视觉的研究普遍的将视野局限在了中心,对于周边视野的认知机制尚未完善。本书通过一套可以120°呈现图像刺激、在fMRI中使用的宽视野成像系统进行物体认知识别研究,使得关于人类视觉的研究更加接近客观世界,为人类视觉认知、艺术与脑科学以及设计学等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和数据支撑。本书适用人群为认知神经科学、视觉认知、宽视野物体识别相关研究者。
本书为 建设工程识图与预算快速入门丛书 之一。本书共分为七章,主要内容包括:园林景观工程识图基础、园林景观工程图识读、园林景观工程预算基础、园林景观工程定额、园林景观工程施工图预算、园林景观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和园林景观工程工程量计算。 本书可供广大园林景观工程预算、造价及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各层次院校的园林、风景园林专业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