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又使用的自然风小庭院打造方法,本书详细介绍了自然风小庭院种植搭配的实景案例,搭建小庭院的窍门,培育植物的常识和常见植物图鉴。
全书共分为三章,囊括了从史料与史学、古代园林史料到园林史的研究方法。第一章为 史料与史学 ,分为 史料的分类 史学的发展 史书的体裁 文献史料流传 。本章主要目的是弥补风景园林本科生在史学知识方面的缺陷,培养学生对于史料、史学基本知识的把握能力。第二章为 古代园林史料 ,包括 方志类史料 园记类史料 植物文献 和 古代园林图像 日本的造园 ,共选编11篇文献。本章内容上承本科园林史知识点,充分吸纳历史学、图像学领域的研究方法,旨在使研究生深化对风景园林史料的认知和研究方法的理解。第三章 园林史的研究方法 ,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开展园林史的学习研究,包括 研究方向与选题 材料选择与整理 学会使用脚注 园林史的个案研究 历时性研究与数字化方法应用 等内容。
本书主要阐述了风景园林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及构成要素,详细介绍了风景园林的创作思维和设计方法,其中着重论述了风景园林规划中城市广场、城市公园绿地、城市住宅环境、城市滨水和城市街道规划设计内容和要点,并系统地归纳和总结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程序。 本书可供风景园林、建筑学、城乡规划、环境艺术、园林等相关学科专业进行教学和学习参考。
本书以一个园林景观工程预决算案例作为基础,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在园林工程清单计价和使用广联达软件进行计价模式下预决算编制的过程和方法。全书以介绍园林工程预决算编写实践技能和计价规范知识为重心,包含园林工程预算基础知识、园林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与计价、运用预算软件编制园林工程预算书、园林工程结算与竣工决算4 个项目。本书按照园林景观工程实际施工中预决算的程序进行编写,内容系统、符合实际,实用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强,适合中高职学生、园林景观工程预决算编制人员使用,也可供园林景观设计、园林景观施工和园林工程预算相关岗位培训人员参考使用。为了方便教学,本书采用工作手册式活页装帧,配有项目图纸和微课视频(包含PPT 电子课件),凡选用本书授课的教师或学习者均可扫码观看。
扬州园林向称 翰墨园林 。本书选收扬州当代名胜古迹、旅游景点的楹联234幅,包括瘦西湖、大明寺、个园、何园、竹西公园、史公祠、琼花观、茱萸湾、吴道台宅第等传统景区,卢氏宅第、大王庙等新修复景点。内容既有传统名联,亦有新撰佳构,大致依景点方位排序。每一景点作一概要介绍,每一联语作一简要分析,点明位置,注明来源,间作赏析,并简介作者、书者,文字力求浅显、精练、准确。
本书以庭园中比较有特点的小景观、小构件、小设计为主要内容,通过对每处庭园小景观的设计手法和内涵进行详细解读,使读者能够了解并掌握不同庭园小景观的设计建造要点。本书还以通俗的图解形式为庭园小景观的建造方法及施工步骤做了详细的解释,以便使读者更快地提升庭园布局能力与细节建造能力,并快速找到适合个人庭园的设计建造方法。本书具有一定的指导性,能够帮助读者解决建造庭园时过于追求形式感而在整体建造上无从下手的问题。本书属于寓教于乐的通俗读物,适合所有对庭园建造感兴趣的人。
本书是作者总结自己30年来的设计经验,记述自己的理念与设计手法; 从思考方法与设计手法两个角度出发,论述对风景园林各个要点的认知、解析; 每一篇都是一个小故事,并配以几幅图片,阐述作者自己的理解。 本书是作者总结自己30年来的设计经验,记述自己的理念与设计手法; 从思考方法与设计手法两个角度出发,论述对风景园林各个要点的认知、解析; 每一篇都是一个小故事,并配以几幅图片,阐述作者自己的理解。
本书概述了园林建筑的概念功能、特点、分类与园林的关系以及发展概况,阐述了园林建筑设计的原理、方法与技巧,介绍了园林建筑个体的设计方法以及园林建筑小品的类型、功能和设计要点,并附有大量的实例及图片,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的园林、风景园林、城市规划、建筑学、环境艺术等专业本科、高职等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园林工作者、建筑设计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就景观设计中 基本的造景元素 栽植、石景、水景、建筑小品等在景观空间中所呈现的种种关系和所涉及的构图、色调、色彩等审美问题进行了展示,用丰富的实例,生动、整体地说明快速表现图的作用与功能。本书采用大量手绘线稿图展现景观设计中的各种元素,有助于广大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景观设计,更好地掌握专业的快速表现技法,力求将系统性的理论与感官化的图片结合,让读者通过对图片的直观感受和简明扼要的理论性提示,进一步对快速表现的许多关键问题有更加明确而充实的认知。
本书将内容分为新手、高手必懂,以帮助读者掌握专业知识的关键点,快速提升从业技能。 本书共分为七章,内容包括:园林植物基础知识、乔灌木种植设计与施工、草坪种植设计与施工、花卉种植设计与施工、水生植物种植设计与施工、攀缘植物种植设计与施工及综合实例。 本书内容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可供从事园林植物养护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园林景观及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本书将内容分为新手、高手必懂及工程综合实例,以帮助读者掌握专业内容的关键点,从而快速提升从业技能。 本书共分为六章,内容包括:园林植物养护基础知识、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园林树木的整形修剪、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各类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综合实例。 本书内容通俗易懂,与园林绿化生产实践及技能鉴定相结合,将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与职业性、实用性和开放性相融合,培养读者园林植物养护的实践能力和管理经验。可供从事园林植物养护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园林景观及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
本书将内容分为新手与高手必懂及综合实例三部分,以帮助读者掌握专业内容的关键点,从而快速提升从业技能。 本书共分为五章,内容包括:假山、水景、景观小品工程的基础知识,假山工程,水景工程,景观小品工程以及综合实例。 本书内容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可作为园林工程现场施工人员的技术参考书,也可作为园林相关专业人员的参考资料。 本书超值赠送专业相关实景照片与视频。
《扬州园林文萃》一书为历代文人游历扬州园林胜景之游记选萃。书分两章, 古代扬州园林游记 精选扬州历代名园记近50余篇,再现休园、柘园、存园、片石山房、纵棹园、小玲珑山馆、贺氏东园等历代扬州名园亭台楼阁真情实景。 近代扬州园林游记 收录民国后文人游览扬州游记40余篇,近代文人走进民国扬州,或随笔、或游记,记录了扬州的历史变迁、往昔风光、胜景考迹。全书以版画插图点缀,为畅游扬州园林的游客增添探幽访古的情趣。
建筑遗产保护已经成为时代的显学。建筑遗产是国家文化认同感的塑造者,也是民族身份的栽体,因此保护建筑遗产一直是各个国家非常重视的事情。 《葡萄牙建筑遗产保护研究》介绍了自18世纪以来葡萄牙建筑遗产保护的历程:1755年,葡萄牙受到自然灾害的冲击,大量的建筑被毁,国家百废待兴,于是最初的遗产保护意识与实践在首都里斯本诞生了:从19世纪中期开始,葡萄牙兼容并蓄了欧洲的保护理念,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建筑遗产保护方式;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葡萄牙为保护建筑遗产而实施了各种策略和方法,其中包括编写国家保护遗产的登记册、进行全国风土建筑普查、制定一套全面的遗产修复和保护准则,确保葡萄牙建筑遗产得到有效保护。葡萄牙建筑遗产保护目前仍然面临着资源匮乏、发展与保护之间不平衡及如何鼓励公众参与等挑战。
《园林工程项目管理》第二版全面介绍了园林工程项目概述、园林工程项目招标与投标、园林工程项目的管理组织、园林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园林工程项目的生产要素管理、园林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园林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园林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管理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园林技术、园林工程技术等专业的教材,还可作为园林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的学习参考书。
据天津市林业局、环保局调查结果表明:天津市湿地总面积为3518.3431km2,占全市陆地面积的29.52%。湿地类型分属二大类九种类型,其中天然湿地面积为367.3837km2,人工湿地面积为3150.9593km2,分别占天津国土总面积的3.08%和26.43%。在天然湿地中,河流湿地面积非常大,占天津湿地总面积的4.8%;其次是湖泊湿地和水库湿地,其面积占天津湿地总面积的11.25%。河流湿地、滩涂湿地与湖泊湿地构成了天津天然湿地的主体。天然湿地是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
古代地方专题版画图集。扬州以园亭胜。为彰显扬州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展现清代扬州园林风貌,编著者现从《历代志书》《南巡盛典》《广陵名胜全图》《广陵名胜图》《扬州画舫录》《鸿雪因缘图记》《泛槎图》《扬州东园题咏》《平山堂图志》《江南胜景图册》中选辑出有关扬州的园林名胜图152幅,一说一图,随文选录历代名人咏扬州诗词百余篇。是一本赏读性的扬州园林画本,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沈阳地区寺庙景观环境研究》一书以沈阳地区寺庙景观环境构成要素的研究为切入点,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宗教的传入与发展、寺观庙宇的分布情况、多样的宫观与庙堂、寺观庙宇的择址、寺观庙宇的空间布局、建筑景观与道路广场、植物景观的营造、宗教景观小品、景观空间序列、影响因素与景观特征、结语等,附录中还收录了清代盛京寺庙统计表、沈阳地区寺庙统计表、名人吟咏沈阳地区寺庙的诗歌等文献资料,可供读者参考阅读。 本书可供从事相关景观环境研究、景观规划与设计、城市设计的各类专业人员阅读,也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建筑学等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读物。
《苑囿哲思 园释》本书全面建构了以佛教为中心的自然观和生态观。自然观表现为风、火、水、土的 四大 ,众生平等表现为放生和救助。佛教寺院的建筑和园林按密宗理论构筑了坛城范式,如普宁寺和须弥灵境;也按禅宗理论构筑了山林范式,如灵隐寺和狮子林。帝王将相、平民百姓、才子佳人竞相把密宗转化为汉地的禅宗和净土宗等派别。在宋代寺院中流行伽蓝七堂的奢华格局被山林禅打破,朴素山居和自然环境成为禅宗的要旨。在朴实无华中找到栖居山林的生活乐趣,在与自然山水、树木、花草虫鱼的对话中找到超越现实的精神自由,文人称为诗意禅居,而百姓理解为众生平等。源于印度北部佛陀诞生、讲经的灵鹫山、竹林精舍、鹿野苑等纷纷成为中国寺院的模仿对象,源于印度北部的植物系统和南部的植物系统,随着传入途径的不同,都与当地地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