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美国景观的权威机构 美国风景园林设计师协会组织编写的景观设计书籍,作者结合多年的设计经验,用新的视角重点介绍一些实用的设计方法,是国内景观设计师较理想的参考资料。本书引领了景观设计的时代潮流,将为推动中国当代景观设计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本书也可作为景观设计师、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及相关专业的教科书或教学参考书。
《园冶》在中国古代造园史上有着极为崇高的地位,全书共分三卷,*卷分相地、立基、室宇、装折四篇;第二卷全志栏杆;第三卷分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六篇。其中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四篇,为我国造园艺术之精华,并附图235幅。本书由我国造园学的创始人陈植先生为《园冶》一书所做的注释。陈植早在20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着手注释工作,还与许多知名学者,如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刘敦祯、建筑科学院的刘致平、同济大学建筑系陈从周及杨超伯等人,相互切磋,分别增补、订正,力求作到真实反映该书的特色。本书对于今天的园林设计人员和园林专业师生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园林景观构造及细部设计》是继承伊利莎白 比蓟利(ElizabethBeazley)早期为园林工作者写的**性参考读物《建筑物之间的空间设计与构造(The Design andDetail ofthe Space between Buildings)》编写的,由阿伦 布兰克所*。该书于1960年由建筑出版社(Archiectural Press)出版,专门叙述一段时期内的园林建设;它不但把园林景点的由来和园林构造的丰富知识结合起来,而且是一本非常实用,并有可读性的图书。《园林构造及细部设计》的作者也采用同样的手法。书中叙述范围广阔,也跟比蓟利所采取的方法一样编人了 徒手画图(freehand drawing) 和 按比例的绘图(ruled drawing) ,以及经挑选的照片,避免只顾呆板的叙述。
由张晋石所*的《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中的意义》《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中的意义》系统阐述了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进而也对中国现代风景园林作了一定的思考,认为:一方面,我们塑造属于中国的景观,除了延续中国历史园林的**传统之外,也可以回到中国园林的本质 向自然学习;不仅将天然的山水风景作为参考对象,还可以放宽视野,将乡村景观作为研究和考察对象,从中汲取设计的语言和创作的灵感;另一方面,在当前我国乡村地区面临巨大发展和变迁的情况下,关注乡村景观规划,有助于改善我国乡村地区的人居环境,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改善国土面貌,也有助于学科向大地景观规划的层次进展。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是为建筑学、风景园林、城乡规划等相关学科撰写的著作。本书结合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相关理论,从实践出发,配有许多应用性案例和插图,使读者系统地掌握景观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首先是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构思、布局、程序,其次,分别阐述园林中的自然要素(掇山与理水)和人工要素(园路、广场、园林建筑及小品)设计,后综合应用相关理论与方法,对公园、社区、城市等进行规划与设计。每章后都附有“问题与思考”,以便于读者使用。
有一种交流,一种相互予求,存在于瑞士建筑师彼得 卒姆托的房子与其周围环境之间。专注。充实。当面对卒姆托的建筑时,像 氛围 和 心境 这样的词就不可避免地浮现在脑海:从他营造的空间中,立刻就有完美调配出的感受传达给观赏者、居住者、参观者和左邻右舍。彼得 卒姆托欣赏的场所和建筑是这样的:它提供给人们一个避风港,适于居住,不动声色地有所助益。因此,解读某处场所,介入其中,订出纲要性的用途、意义及目标,起草、筹划、设计出一件建筑作品,这是个曲折旋绕的过程,并非一条笔直的坦途。 对彼得 卒姆托来说,氛围属于美学范畴。本书会使读者洞察, 氛围 在卒姆托作品中扮演什么角色,以及它对他意味着什么。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基础》(第二版)为风景园林及相关设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共分绪论、上篇(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概论)、中篇(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和下篇(风景园林建筑实例),全书共16章。本版在*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城乡规划方面的基本知识,主要涵盖了建筑基础知识、城乡规划基础知识、风景园林史、建筑史、风景园林建筑表现、风景园林建筑空间设计、风景园林建筑造型设计、风景园林建筑技术设计、风景园林建筑场地设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实例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同时,本版教材中还更新了部分风景园林建筑实例,以丰富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基础》(第二版)适合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城乡规划、环境艺术及相关设计类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作为对风景
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基于对人与自然的关切和信赖,伊东丰雄开始寻找建筑之旅的起点:建筑究竟为何物?建筑人为何种目的而设计?又如何面对当前社会?伊东丰雄的《建筑从那一天开始(精)》这本书并非单纯是一场围绕建筑理念的论述,也不单是对他亲身参与灾后重建过程与往昔道路的简单记录与回顾,而是作为建筑师的他邀请读者一道踏上的思考与自我反思之旅。对内与外、自然与建筑、自我与社会等问题的复杂思索自然流淌于伊东平实的文字之间,有如其建筑散发出的轻盈之美,令人回味。
本书是一本与园林设计有关的理论著作,重点围绕园林设计的要素和实践有关的内容展开研究。其中,主要内容包括风景园林设计的基本知识,园林设计的构成要素,园林设计的依据、原则与形式美,风景园林的设计程序与方法,风景园林设计的图纸绘制与设计实践等。同时,书中重点论述了风景园林设计的具体案例,使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充实了书中的知识要点。本书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新颖,是一本实用性与可读性兼具的理论著作。
本书以两套设计研究方案为载体对现代城市工业遗址旅游地的保护性开发作了有益的设计探索,通过对当地文化内涵的有效理解与挖掘,努力探寻地域文化在景观改造中的逻辑性应用体系,立足于设计场地,着眼于体验型的景观游览空间营造的研究。以旅游规划与景观改造的视角,重塑因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而日益没落的场所的新面貌,建立城市景观空间与人的情感之间的紧密联系,唤起人们的场所精神的认同感及景观空间体验的深入理解。
由秦华主编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第2版风景园林师考试培训教材)》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编成,共七章。在简要介绍城市总体规划基本原理及其编制主要内容、中国古典园林与国外园林发展史及其特点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园林美学的基本原理与园林造景应用以及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原则、基本程序与主要内容等;重点介绍了城市道路与广场绿地、居住区园林绿地、公园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等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详细介绍了园林土方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水景工程、园路工程、假山工程的有关技术以及园林工程概预算、园林工程招投标、园林工程监理、园林工程竣工验收等基本程序、内容与要求;*后简要论述了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与法规等园林组织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本教程主体内容涵盖城市规划、园林史、园林艺术、园林规划与
本书为高等院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系列教材之一,是一本关于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的教科书。书稿全面梳理了景观规划设计的要素、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并结合我国当代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特点,对城市道路、滨水景观、广场、综合公园、居住区、绿道、棕地、海绵城市等类型的景观规划设计进行了分章论述。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城乡规划、建筑学及景观设计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供规划师、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及相关专业的从业人员参考。
风景是我们的生活空间,也是我们的精神世界。就像其他造型艺术一样,风景是人们抒发情感,表达思想,陶冶性情的空间场地。人生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与风景一起生活交流,在其中成长、在其中玩耍 任何忽视思想性和精神意义的风景都是错误的或是有缺陷、不完善的。尽管我们知道一个设计要取得精神层面的成功,对于任何人、任何项目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相信作出努力就不会有遗憾。 设计的成功与失败都有时间限制。永恒的真理永远都在前方,无法触摸。当我们经历很多挫折,离成功就会更近一些。好好享受设计对真实生活追求的过程,在否定与积累中成长,这就是当代设计的意义,也是我们作为设计师的宿命。 设计师无时不彷徨于怎样去直面社会,化解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以*好的方式去理解和表达情感
本书是一本定位明确、理论充分、讲解详尽的专业教材。,尽量体现场地设计这门基础课程的现场性。第二,对于场地设汁这门基础课程的核心和关键内容,它采取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这样的方式有着反复回顾前面重要内容的特点,甚至略显拖沓。但正是这样能在无形中起到强化、深化主要思想的作用:基于对场地的准确认识和理解,设计者卒人能深刻认识到设计成果的性,摆脱盲目性。第三,本书的插图或案例,部力求表述出与之对应的内容,帮助文字内容信息化,具有很强的说明性、针对性。第四,本书将理论与设计实际操作过程结合起来,使之运用起来是一个整体,能看到操作背后的原理,又能按照原理实施方法。
从公园到住区,从街区到城市,城市景观反映出经济、社会、文化转型的影响。由于消费文化的全球性与移植性,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城市景观易呈现出多元与片断的图景。大众、媒介、视觉刺激着消费文化的扩张和繁荣,城市景观表现出活力与短暂、开放与多元的特征。但消费文化具有两面性与局限性。伴随着文化模式的转变,城市景观的发展呈现出平面化、全球同质化和局部破碎化的趋势,这些影响虽然潜隐与间接,但如缺乏有效控制与约束,则会在意义、认同、审美方面掩盖并加剧人们的精神危机。本书在对现有城市景观发展趋势进行反思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价值认知、异质性、连续性设计原则,对消费文化下的城市景观进行再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