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美国景观的权威机构 美国风景园林设计师协会组织编写的景观设计书籍,作者结合多年的设计经验,用新的视角重点介绍一些实用的设计方法,是国内景观设计师较理想的参考资料。本书引领了景观设计的时代潮流,将为推动中国当代景观设计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本书也可作为景观设计师、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及相关专业的教科书或教学参考书。
《园冶》在中国古代造园史上有着极为崇高的地位,全书共分三卷,*卷分相地、立基、室宇、装折四篇;第二卷全志栏杆;第三卷分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六篇。其中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四篇,为我国造园艺术之精华,并附图235幅。本书由我国造园学的创始人陈植先生为《园冶》一书所做的注释。陈植早在20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着手注释工作,还与许多知名学者,如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刘敦祯、建筑科学院的刘致平、同济大学建筑系陈从周及杨超伯等人,相互切磋,分别增补、订正,力求作到真实反映该书的特色。本书对于今天的园林设计人员和园林专业师生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这本书通过简炼的文字和大量插图以及初学者易接受的基本术语介绍运用于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要素和材料,更详细地说,旨在论述风景园林构成要素的语汇、意义、共性、潜在价值、以及设计导则。全书分为地形、植物材料、建筑物、铺装、园林构筑物、水和设计程序这几个独立章节,包含了400余幅精美插图,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徒手线条图。第一章主要讨论地形﹑地貌以及规划设计起点。第二章和第三章论述植物素材和建筑要素,这两点与地形一起构成了大多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主要结构与空间组成部分。第四章和第五章谈及用以装饰和美化室外空间,弥补地形﹑植物及建筑不足之处的铺装材料和构筑物。第六章论述在许多景观中作为装饰和点缀形式的水体。本书最后一章把设计程序概括为一个将所有物质设计要素统一为一个环绕风景园林规划
《园林景观构造及细部设计》是继承伊利莎白 比蓟利(ElizabethBeazley)早期为园林工作者写的**性参考读物《建筑物之间的空间设计与构造(The Design andDetail ofthe Space between Buildings)》编写的,由阿伦 布兰克所*。该书于1960年由建筑出版社(Archiectural Press)出版,专门叙述一段时期内的园林建设;它不但把园林景点的由来和园林构造的丰富知识结合起来,而且是一本非常实用,并有可读性的图书。《园林构造及细部设计》的作者也采用同样的手法。书中叙述范围广阔,也跟比蓟利所采取的方法一样编人了 徒手画图(freehand drawing) 和 按比例的绘图(ruled drawing) ,以及经挑选的照片,避免只顾呆板的叙述。
由张晋石所*的《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中的意义》《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中的意义》系统阐述了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进而也对中国现代风景园林作了一定的思考,认为:一方面,我们塑造属于中国的景观,除了延续中国历史园林的**传统之外,也可以回到中国园林的本质 向自然学习;不仅将天然的山水风景作为参考对象,还可以放宽视野,将乡村景观作为研究和考察对象,从中汲取设计的语言和创作的灵感;另一方面,在当前我国乡村地区面临巨大发展和变迁的情况下,关注乡村景观规划,有助于改善我国乡村地区的人居环境,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改善国土面貌,也有助于学科向大地景观规划的层次进展。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是为建筑学、风景园林、城乡规划等相关学科撰写的著作。本书结合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相关理论,从实践出发,配有许多应用性案例和插图,使读者系统地掌握景观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首先是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构思、布局、程序,其次,分别阐述园林中的自然要素(掇山与理水)和人工要素(园路、广场、园林建筑及小品)设计,后综合应用相关理论与方法,对公园、社区、城市等进行规划与设计。每章后都附有“问题与思考”,以便于读者使用。
《建筑与景观手绘表现:零基础设计手绘自学范本》是观内外教研团队针对高校中设计手绘和快题教育的缺失,经多年的设计手绘教学经验的累积精心编著而成。其内容从手绘基础知识的讲解,到画面处理与步骤图解析,再到引领学生进行完整的空间作品临摹,系统而又全面的帮助想要学习建筑与景观设计手绘的学生们实现从零基础到全面精通的质的飞跃。《建筑与景观手绘表现:零基础设计手绘自学范本》不同于以往的设计手绘教材的是,其中为帮助不知如何下笔的同学们设置了大量的浅色临摹案例页,这些 手绘引擎 驱动学生们通过动手加深对建筑/景观手绘的理解,所以不论是专业学习或考研需要的学生,还是有工作需要的建筑、景观设计人员,这都是一本zui佳的建筑/景观设计手绘自学范本。
本书研究回顾了国内外关于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研究成果,梳理相关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以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为研究案例,分析文化生态资源与文化生态,判定价值与特色,划定保护格局,确定保护方式与措施,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书可供从事城乡规划、文化遗产保护等人员使用,亦可供相关高等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有一种交流,一种相互予求,存在于瑞士建筑师彼得 卒姆托的房子与其周围环境之间。专注。充实。当面对卒姆托的建筑时,像 氛围 和 心境 这样的词就不可避免地浮现在脑海:从他营造的空间中,立刻就有完美调配出的感受传达给观赏者、居住者、参观者和左邻右舍。彼得 卒姆托欣赏的场所和建筑是这样的:它提供给人们一个避风港,适于居住,不动声色地有所助益。因此,解读某处场所,介入其中,订出纲要性的用途、意义及目标,起草、筹划、设计出一件建筑作品,这是个曲折旋绕的过程,并非一条笔直的坦途。 对彼得 卒姆托来说,氛围属于美学范畴。本书会使读者洞察, 氛围 在卒姆托作品中扮演什么角色,以及它对他意味着什么。
《作庭记 : 自然式庭院设计法则》是日本资深庭院设计师秋元通明根据多年实际设计案例经验而整理出的心得笔记,是一本有关庭院设计的方法论图书。编者从设计要点、植栽要点、施工要点、打理庭院树木几个方面深入分析解读了自然式风格庭院的设计方法和原则。编者还精挑细选了19个设计案例,通过展示设计案例的平面图、建成效果图和对设计方法的文字描述,让读者更直观、更透彻地理解了庭院设计的要点和法则。编者细致而清晰的解析,读者可以更好的理解自然式庭院的含义和特点,掌握空间构成、植栽设计、水景设计、石材应用等设计方法和施工要点。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基础》(第二版)为风景园林及相关设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共分绪论、上篇(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概论)、中篇(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和下篇(风景园林建筑实例),全书共16章。本版在*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城乡规划方面的基本知识,主要涵盖了建筑基础知识、城乡规划基础知识、风景园林史、建筑史、风景园林建筑表现、风景园林建筑空间设计、风景园林建筑造型设计、风景园林建筑技术设计、风景园林建筑场地设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实例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同时,本版教材中还更新了部分风景园林建筑实例,以丰富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基础》(第二版)适合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城乡规划、环境艺术及相关设计类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作为对风景
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基于对人与自然的关切和信赖,伊东丰雄开始寻找建筑之旅的起点:建筑究竟为何物?建筑人为何种目的而设计?又如何面对当前社会?伊东丰雄的《建筑从那一天开始(精)》这本书并非单纯是一场围绕建筑理念的论述,也不单是对他亲身参与灾后重建过程与往昔道路的简单记录与回顾,而是作为建筑师的他邀请读者一道踏上的思考与自我反思之旅。对内与外、自然与建筑、自我与社会等问题的复杂思索自然流淌于伊东平实的文字之间,有如其建筑散发出的轻盈之美,令人回味。
本书是一本与园林设计有关的理论著作,重点围绕园林设计的要素和实践有关的内容展开研究。其中,主要内容包括风景园林设计的基本知识,园林设计的构成要素,园林设计的依据、原则与形式美,风景园林的设计程序与方法,风景园林设计的图纸绘制与设计实践等。同时,书中重点论述了风景园林设计的具体案例,使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充实了书中的知识要点。本书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新颖,是一本实用性与可读性兼具的理论著作。
本书以两套设计研究方案为载体对现代城市工业遗址旅游地的保护性开发作了有益的设计探索,通过对当地文化内涵的有效理解与挖掘,努力探寻地域文化在景观改造中的逻辑性应用体系,立足于设计场地,着眼于体验型的景观游览空间营造的研究。以旅游规划与景观改造的视角,重塑因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而日益没落的场所的新面貌,建立城市景观空间与人的情感之间的紧密联系,唤起人们的场所精神的认同感及景观空间体验的深入理解。
由秦华主编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第2版风景园林师考试培训教材)》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编成,共七章。在简要介绍城市总体规划基本原理及其编制主要内容、中国古典园林与国外园林发展史及其特点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园林美学的基本原理与园林造景应用以及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原则、基本程序与主要内容等;重点介绍了城市道路与广场绿地、居住区园林绿地、公园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等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详细介绍了园林土方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水景工程、园路工程、假山工程的有关技术以及园林工程概预算、园林工程招投标、园林工程监理、园林工程竣工验收等基本程序、内容与要求;*后简要论述了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与法规等园林组织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本教程主体内容涵盖城市规划、园林史、园林艺术、园林规划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