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全面总结近年来我局技术交底的编制经验,对技术交底的编制做出了规范化的规定,使技术交底编制内容更具可操作性和指导性.本标准的内容包括六章,主要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施工技术交底编制依据;5施工技术交底内容要求;6施工技术交底管理等基本内容。
本书是按照22G101图集及相关规范、规程,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和建筑类相关专业职业需求进行编写的教材,特别注重新图集对应知识点的更新、新老标准细节的区分,涵盖钢筋算量基础知识、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梁构件、柱构件、板构件、剪力墙构件、楼梯构件等内容。本书采用平法图结合示意图和三维效果图的创新性讲解方式,各章节均有对应的实际案例,计算过程详细,思路清晰,步骤明确,同时附有22G101图集的相关变化及混凝土结构平法施工图实例,与实际工程接轨,便于读者学习。本书在编写体系上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知识点提取精准,能够有效帮助职业教育阶段的学生建立系统的学习方法,掌握岗位技能。本书不仅能满足职业教育层次的有关专业教学需求,同时也可供从事建设工程的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标准是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培育和发展工程建设团体标准的意见》(建办标〔2016〕57号)的文件精神及中国建筑业协会《关于开展第二批团体标准编制工作的通知》(建协函〔2018〕52号)的要求,编制组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照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项目经理及其责权利;4.施工准备管理;5.施工过程管理;6.施工合同及文件资料管理;7.竣工验收与结算管理;8.施工项目管理总结评价。
本书依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考核评价大纲》和《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T 250 2011),按照施工员的职业标准要求,介绍了该岗位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本书共分12章,内容包括施工员基础知识、施工图识图、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房屋建筑构造、建筑施工测量、地基与基础工程、砌体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钢结构工程、防水与屋面工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本书从基础知识着手,再结合现场施工经验,详细地介绍了现场施工相关知识,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表现形式上运用图表的形式清晰地展现内容,简单易懂,针对性强,便于读者有目标地学习。书中还增加了施工现场视频,读者可以扫描书中的二维码进行观看。 本书可作为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岗前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建
2017年2月24日,国务院就正式发文要求加快推行工程总承包,装配式建筑原则上应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眼下,总承包模式成为热点,在这种热点形势下,联系规范编制组编写《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的实施指南。规范目前已经交到出版社在排版,2018年1月1日实施。购书68折
电梯作为现代生活中人们常见的代步工具,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其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其数量及安全状况也正在成为世界多国城市建设及管理水平的标志性指标。我国是电梯生产和使用大国,据统计,2002年我国电梯拥有量仅为34.6万台,到2017年底已达562.7万台,15年间增长了16倍多,且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0%左右,目前我国电梯保有量、年产量、年增量均为世界*。由于电梯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其本身所具有的风险,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就开始对电梯实行安全监察制度,以保障电梯安全运行,减少事故发生。通过多年努力,电梯的安全水平不断得到提升,电梯事故得到了有效控制,万台事故率呈稳中有降趋势。然而,近年来发生的若干起社会重大影响的电梯事故表明,电梯安全
《建筑起重信号司索工》一书以国家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特种作业安全技术规范及标准为依据,详尽阐述了建筑起重信号司索工应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理论知识,有助于读者掌握建筑起重信号司索工操作技能,助力建筑施工安全。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性能要求;5、设计与施工;6、外墙外保温系统构造和技术要求;7、工程验收。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2019年11月1日起实施。原《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同时废止。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9]88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规范。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地下敷设;5.架空敷设。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在管线种类上,新增了再生水工程管线, 电信 工程管线改为 通信 工程管线。2.增加了术语和基本规定章节。3.结合现行国家标准,对规范中部分工程管线的敷设方式进行了修改,区分了保护管敷设和管沟敷设。4.结合实际调研及国家现行标准,对工程管线的小覆土深度、工程管线之间及其与建(构)筑物之间的小水平净距、工程管线交叉时的小垂直净距、架空管线之间及其与建(构)筑物之间
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补充了余热处理钢筋、热轧光圆钢筋和不锈钢钢筋采用机械连接的相关规定;2.增加了套筒原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JG/T163的有关规定,以及采用45号钢冷拔或冷轧精密无缝钢管时,应进行退火处理的相关规定;3.调整了I级接头强度判定条件,由 断于钢筋 和 断于接头 分别调整为 钢筋拉断 和 连接件破坏 4.增加了对直接承受重复荷载的结构,接头应选用带疲劳性能的有效型式检验报告和认证接头产品的要求;5.增加了接头型式检验中有关疲劳性能的检验要求;6.取消了现场工艺检验进行复检的有关规定;7.增加了对现场丝头加工质量有异议时可随机抽取接头试件进行极限抗拉强度和单向拉伸残余变形检验;8.增加了部分不适合在工程结构中随机抽取接头试件的场合,采取见证取样的有关规定;9.增加了接头验收批数量小于20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增加了术语和符号;2增加了基本规定;3对原标准中试件的制作和养护、抗压强度试验、轴心抗压强度试验、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抗折强度试验进行了修订和完善;4增加了泊松比试验方法;5增加了轴向拉伸试验方法;6增加了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强度试验方法;7增加了混凝土粘结强度试验方法;8增加了耐磨性试验方法;9增加了导温系数试验方法;10增加了导热系数试验方法;11增加了比热容试验方法;12增加了线膨胀系数试验方法;13增加了硬化混凝土密度试验方法;14增加了吸水率试验方法;15增加了附录Fθ/θ0值和at/D2值的关系表。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基地与总平面;5 建筑设计;6 专门要求;7 建筑设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9-2016)》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负责日常管理,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组织编写并发布,对建筑装饰行业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填不了行业空白。本标准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组织编写并发布,对建筑装饰行业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填不了行业空白。本标准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组织编写并发布,对建筑装饰行业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填不了行业空白。
本标准共分11章,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挖方与填方边坡;5.锚杆;6.锚杆挡墙和岩石锚喷支护;7.重力式与扶墙式挡墙;8.桩板挡墙与抗滑桩;9.坡面防护与绿化;10.边坡工程排水;11.验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编号为GB/T 51351 2019,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符号与参考标准,基本规定,勘察,设计,施工,质量检验和工程监测及有关的附录。
本标准系根据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 2022年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编制计划 的通知》(沪建标定〔2021〕829号)要求,标准编制组经过反复讨论,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而成。本标准以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统一标准》DG/TJ 08-2201为基础框架,围绕 数据是核心、协同是关键、模型是载体、应用是目标 的编制原则,对人防工程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BIM数据与应用进行了更全面的梳理与规范。其主要内容包括: 总则;术语;基本规定; BIM数据;实施策划;协同工作;模型创建;8.设计阶段应用;施工阶段应用;运维阶段应用;平战转换实施阶段应用。本标准适用于上海市新建、改建的核5级常5级、核6级常6级人防工程在全生命期内建筑信息模型的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