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工程勘察及建(构)筑物调查;5荷载;6材料;7衬砌结构计算;8隧道衬砌;9抗震设计;10防水与防腐蚀;11壁后注浆;12地层加固及施工辅助措施;13附属结构物;14环境保护及风险控制;15工程监测。
选题针对当前我国大都市区综合客运枢纽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自身功能不健全、 枢纽建设与周边用地开发脱节等主要问题提出 耦合发展 的理念。研究综合客运枢纽与城市空间的交互耦合关系,揭示我国综合客运枢纽与城市空间的多尺度耦合特征、关键性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开展枢纽分类研究,给出不同类型的综合客运枢纽与城市空间的耦合作用范围,初步建构我国大都市区综合客运枢纽与城市空间耦合发展的理论体系。探讨大都市区综合客运枢纽与周边城市空间耦合发展的合理模式;研究大都市区综合客运枢纽站区周边用地的合理配置;梳理大都市区综合客运枢纽与周边用地耦合开发的思路与流程;提出枢纽与周边用地耦合开发的规划设计要点指南以及体制机制保障建议。
本标准共分8章和2个附录,主要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驾驶与监控功能测试;5.行车组织与管控功能测试;6.乘车安全防护功能测试;7.自动化区域防护功能测试;8.紧急状态处置功能测试;附录A和附录B。
本标准着眼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查的标准化操作手册。衔接国家和省市主管部门有关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有关文件法规的落地,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查内容、方法和程序提供一个相对规范的标准化操作
为统一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在轨道交通工程应用中的技术要求,提高测量质量,满足工程需要,做到技术先进、指标适用、经济合理,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勘察设计、施工及运维
本书是《施工工艺标准手册》系列丛书之一,依据现行市政、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标准、规范及检验评定标准编写。全书包括11项施工工艺标准:桥梁总体施工、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墩台工程施工工艺标准、预应力混凝土梁预制施工工艺标准、预制梁架设施工工艺标准、箱梁支架现浇施工工艺标准、箱梁悬臂现浇施工工艺标准、钢箱梁施工工艺标准、支座及附属设施施工工艺标准、涵洞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大临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本指南共分5篇12章。*篇为概述,主要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经理部质量安全标准化工作历程、重要性、主要内容等;第二篇质量安全行为标准化,主要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的组织管理、设施管理、技术管理、验收管理、资料管理等;第三篇工程质量实体控制标准化,主要介绍了材料设备进场管理、样板示范管理、施工工序控制、质量缺陷整改;第四篇安全生产现场控制标准化,主要介绍了现场安全文明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第五篇质量安全信息化,主要介绍了数字信息化与BIM技术的应用等内容。
山地城镇隧道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下穿复杂建筑物(群),由于山地城镇地层的变异性和建筑物特征的多样性,隧道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如何保证隧道和上覆(临近)建筑物的安全是土木工程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书在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采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隧道下穿建筑物围岩应力与位移的理论解、隧道围岩物性参数、隧道施工对地基基础及建筑物的影响、考虑围岩蠕变特性和节理特性的隧道下穿建筑物施工变形控制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根据《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下达2012 年公路工程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厅公路字〔2012〕184 号) 的要求, 由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JTG/ T
根据中建八局“关于开展局基础设施技术标准编制工作的通知”(局科字[2017]371号)的要求,技术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行业及地方规范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
为统一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在轨道交通工程应用中的技术要求,提高测量质量,满足工程需要,做到技术先进、指标适用、经济合理,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勘察设计、施工及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