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53种的修订,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文),加快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医学人才成才规律和中国医学教材建设规律,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医学精品教材。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早、历史*悠久、修订版次*多的权威、规范、科学、经典的*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
《病理学实验图解》为高等医学教育中病理学实验教学的配套教材。全书分为两个部分,部分为病理学实验指导,共有10个实验,均配有肉眼标本和镜下切片的彩色图片,并对其病理改变进行了标注和描述。第二部分为病理生理学实验指导,共有3个实验。全书图片采集典型,文字标注准确到位,同时对一些镜下病变图片还配有正常组织图片进行对照学习。
本书是北京大学肾脏疾病研究所的 肾脏病学系列著作 的肾脏病理学专著,是肾活检病理诊断的工具书和肾活检病理学的教材。本书2006年次出版,与肾脏病学的发展相对应,每3~4年改版一次,已出了4版,这次出版的是第5版。第5版仍分为肾活检病理诊断的基础、各种肾疾病的各论、各种病理变化的分析要领、肾活检标本的制作方法等部分。第5版遵循了 全、新、精 的原则:全:尽量收集和叙述各种肾疾病的病理学特点。新:吸收近三四年来肾脏病和肾脏病理学观察和研究成果,屏除陈旧的和错误的观点。精:精选满意的图片、精湛的叙述编入第5版。
全书共3046千字,囊括 口、咽、涎腺及颌骨 食管、胃、肠和肛门 鼻腔、鼻窦、咽及喉 气管、支气管和肺 纵隔、胸膜和心包 肝胆胰 腹膜、网膜、肠系膜及腹膜后 内分泌系统 泌尿系统 男性生殖系统 女性生殖系统 乳腺 淋巴结、骨髓及脾脏 软组织肿瘤 骨和关节 心血管系统 神经系统 皮肤 及 眼和耳 全身各系统病理学及相关专业专业知识。本书也顺应精准医学和大数据时代发展,融入了更多肿瘤分子遗传相关内容。近2000幅图片,对常见病变 大体 光镜 电镜 均予以展示,每一张病理图片的颜色及重点展示部位都由编者团队一一审阅并调整、完善,以期达到佳效果。第四版尤其重视纸数融合的创新发展,将书中500余幅病理图片植入网络增值服务,使读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浏览到更加清晰的数字化图片。
本书将是国内第一部数字病理与病理人工智能的学术专著,是病理学在迈入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进程中国内从基础理论到应用实践全面反映国际国内病理数字化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趋势的一本学术专著。病理科主要任务是为临床提供明确的疾病诊断和精准的疾病分类以指导治疗。病理诊断是疾病诊断 金标准 ,尤其在肿瘤确诊中,病理诊断极其重要。本书分为七章,其中第一章是数字病理学和人工智能概述;第二章介绍数字病理的工程学基础,包括病理数字成像的原理,质控等技术基础;第三章介绍数字病理在医学教育、临床诊断、病理质控和医学研究中的应用;第四章详细介绍了数字病理在远程病理中的应用;第五章详细介绍了数字化病理科的建设;第六章介绍了人工智能与数字病理结合的计算机原理及计算病理学;第七章以案例方式介绍了病理人工智能诊断
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各学科相互依赖又相互渗透,对临床医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学习普通病理学教材的知识外,了解和熟知临床外科病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已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的要求,《临床病理学》包括八个专题讲座,介绍了临床病理学概况、活体组织检查、病理尸体解剖、脱落细胞学、免疫组织化学、电子显微镜技术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以及分子病理学概况,后介绍了临床病理诊断工作中容易导致病理误诊的一些人为假象,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在临床工作的警惕,避免误诊、误治。
病理学主要是从形态学角度来研究疾病的病因,疾病时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以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医学桥梁学科。医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标本和切片的病理形态来验证医学基础理论。如果说掌握基本病理形态是病理学入门捷径,那么一本高质量实习教材就是成功指南。我们根据病理教学大纲,依托多年来积累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以及借鉴国内外同类教材编写经验,推出了这本《基础病理形态学》希望能实现上述愿景。本教材为中英双语,内容丰富,紧扣人民卫生出版社《病理学》规划教材。既有学习要求,理论回顾.典型病理标本和组织图像.案例分析、习题作业等板块,还附有线上课程和数字病理切片库链接,以实现资源共享。本教材附有6B0余幅典型病理图片,它既是病理学实习指导,也是病理学图谱,还是联系相关病理资源的平台,所以既可作为医学本科生.留学生病理实习
骨骼肌是运动医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随着近年来医学的发展,骨骼肌与机体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骨骼肌的病理改变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以肌肉萎缩*为常见。《骨骼肌病理生理学》分为上下两篇,共24章,系统介绍骨骼肌与健康的关系。上篇为骨骼肌生理,共6章,从骨骼肌分泌功能、骨骼肌质量控制信号途径、肌肉因子和激素对骨骼肌功能的调控、骨骼肌的运动适应角度阐述了骨骼肌的生理变化。下篇为骨骼肌病理,共18章,其中第七章至第十章从骨骼肌炎症、氧化应激、脂肪沉积、纤维化角度阐述了骨骼肌病理学基础;第十一章至第二十四章阐述了骨骼肌常见病理改变及萎缩性肌病的治疗方法。
本书在积累多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以精炼、准确、具有协和教学特色的方式展现疾病发生发展的共有规律与机制,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变化和机制,根据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实验治疗,分析疗效原理,探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旨在将学生从学习正常人体的有关知识逐渐引向对患病机体的认识运用既往已学到的基础知识,分析病例中一些病理现象的发病机理和发生发展规律,为日后学习临床医学课程打下基础。 本书共涵盖18个章节,分成三部分内容:疾病概论、病理过程、器官系统病理生理学三方面:1.疾病概论:探讨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即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为正确理解和掌握具体疾病的特殊规律打下基础。 2.病理过程:即存在于不同疾病中共同、成
该书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用病理的实验方法观察和研究在动物感染、中毒、缺氧的情况下对受试动物损伤而引发的不同程度病变,分析不同药物、在不同剂量情况下,对动物的细胞组织器官造成的病理改变,从而阐述病变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以及病变的转归和结局。代替不可能在人体进行的实验。该书以东南大学医学院病理学系为主的病理专家联合编著,资料来源于长期从事动物实验病理研究课题与研发项目(科研项目见附录),内容包括文字描写和照片,全书照片1000余幅。
由于目前高职学生基础普遍比较差,中医系列专业学生对西医的课程不重视,大部分学生是文科生,结合这种学情,病理学教材应侧重学生基本能力和基本知识的培养,应重基础课的融会贯通而轻学科体系,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让学中医的学生对西医的基本知识有初步的了解,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疾病概论、细胞与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各系统常见疾病、肿瘤、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休克、DIC、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肝性脑病、肾功能衰竭。主要适用于中医学、针推、骨伤专业学生。教材编写模块:学习重难点、正文、知识链接、练习题。
病理生理学第4版,顺应国际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紧密结合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实际,在教材编写中更新观念,体现《病理生理学》内在的规律和特色,重点突出了基础与临床间承前启后的内在联系。具体反映在:①教材内容整合优化,有所为有所不为,选取与教学大纲相适应的经典病理生理学章节,避免将教材编为大型参考书;②引进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近年来取得的*进展以及基础医学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方面的转化医学成果,注重编写内容的逻辑体系、基本概念等与临床一致;③关注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的变化,补充及完善与之匹配的内容;④本次再版配备了与主教材相应的习题集,其中特别增加病例性选择题和病例讨论性问答题;⑤增加图、表,既利于读者对内容的理解,又便于教师授课使用。
本书是迄今为止对黑素有关研究最系统和最全面的论著。它从人类第一次分离到黑素开始,对黑素的产生、黑素细胞的生理机制、黑素小体的组装、超微结构、黑素的降解、合成抑制、黑素小体的传输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介绍。书中有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详实的数据,以及清晰的研究过程,使读者能够从历史、技术两个角度理解黑素这一对美容至关重要的主题,形成全面、立体的认识,并有助于读者站在巨擎的肩上,对黑素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开发安全有效的美白、祛斑成分和配方。
本病理学实习指导包括病理学总论、各论和临床病理病案讨论,每次实习课教学内容为病理切片观察、病理大体标本观察和病案讨论。本实习指导的编写按全国高等医学教育临床、口腔、护理等专业5+3病理学教学大纲,结合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要求进行编写。本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对每张病理切片和每个大体标本病变观察有详细说明,并对每张切片、每个标本附有一题结合理论、临床的思考题加强学生理论临床学习。
本书遵循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以及医学本科病理学教学大纲编写,全书共分18章,每章由名词解释题,填空题,选择题,病例探讨和问答题5部分组成.读者可根据教学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系统训练,也可以按实际需求选择相应的题型和难度进行针对性训练.
全书共分为十五章,第一章至第六章为总论部分,重点介绍了分子影像学概况,组织细胞病理学,炎症,肿瘤,肿瘤微环境与分子影像,分子影像与病理学关联等相关内容,第七章至第十一章为肺部疾病分子影像与病理学诊断相关内容,包括肺部肿瘤、肺结核、气管及支气管病变、纵膈与胸膜病变、肺部疾病常用临床介入诊断技术等。第十二章至第十五章为心脏疾病分子影像与病理学诊断相关内容,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心脏和心包肿瘤、大动脉炎等。
本书为 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第七轮规划教材。第5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结合编委多年教学实践及前四版教材使用情况的基础上,充分贴合高等院校护理学专业教学现状和需要而编写。本书分别从形态与功能角度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共同规律和机制,阐明疾病的现象和本质,为防治疾病提供理论基础,系统阐述了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本书在内容上注重突出与护理的联系,突出护理实际应用。同时拓展与专业结合紧密的富媒体资源并通过移动终端呈现出来,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效果。
本书包括INHAND项目已出版的大鼠与小鼠的软组织、骨骼肌和间皮,体被,雌性生殖系统,胃肠道、胰腺和唾液腺,心血管系统,骨骼组织(骨、关节和牙齿),内分泌系统及特殊感觉器官非增生性和增生性病变,是目前国际上最**、实用性最强,并被各国监管机构广泛认可的毒性病理术语及诊断指南。本书由中国药学会毒性病理专业委员会组织20余家单位60余名病理学专业人员翻译。
本套教材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十三五 规划教材、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临床医学专业(3 8)规划教材,教材很好地体现了 三基五性三特定 的规划教材编写要求,同时积极推进信息化教学时代融合教材的编写理念,力求成为兼具经典性与适用性的新时期优质精品国家规划教材。教材主要介绍了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知识,教材中设置了学习目标、特色栏目、本章小结、思考题等,同时设置了随文的融合教材数字资源二维码,注重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紧密接轨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突出体现职业教育的实用性。
《组织病理学教学与诊断图谱》(双语版)由总论(第1~5章)和各论(第6~19章)两部分组成,内容包括了全身各系统器官常见疾病的组织病变,适当扩展与补充了反映当今病理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如组织中分子病理学检测技术显示的结果、电镜、共聚焦显微镜的亚细胞水平的观察等,共有1000余幅图片,均选自作者临床工作积累的和教材中的典型病理图片,并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图片分辨率更清晰,对每张图片配有中英文说明、语言精炼、内容扼要,便于初学者掌握要领,将有助于读者加深对病变基础知识的理解、学习、引证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