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各学科相互依赖又相互渗透,对临床医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学习普通病理学教材的知识外,了解和熟知临床外科病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已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的要求,《临床病理学》包括八个专题讲座,介绍了临床病理学概况、活体组织检查、病理尸体解剖、脱落细胞学、免疫组织化学、电子显微镜技术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以及分子病理学概况,后介绍了临床病理诊断工作中容易导致病理误诊的一些人为假象,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在临床工作的警惕,避免误诊、误治。
本书遵循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以及医学本科病理学教学大纲编写,全书共分18章,每章由名词解释题,填空题,选择题,病例探讨和问答题5部分组成.读者可根据教学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系统训练,也可以按实际需求选择相应的题型和难度进行针对性训练.
本书是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十三五 规划教材规划教材之一,根据本学科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和课程特点编写而成,本书具有以强化医学生职业道德、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推进医学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相结合,转变重理论而轻临床实践、重医学而轻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的传统观念,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操作能力的特点。本书供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师生使用。
医学笔记系列丛书是魏保生医学复习考试独创方法--"两点三步法"的集中体现。本着"青春不能没有梦想,生活不能没有乐趣;学习不能没有方法,考试不能没有智慧"的宗旨,从枯燥中寻找趣味,在琐碎中提炼精华,到考试中练就高分,从零散中挖掘规律,由成长中迈向成功,于寂寞中造就出众,为您在成为名医的道路上助一臂之力!本套丛书自从2005年面世得打了广大师生的喜爱,成为优秀医学教辅畅销书。为了紧跟教材脉搏,更好为大家服务,作者对本套丛书进行了第三次全面修订。本书为其中的病理学笔记,可作为各大、中专院校医学生专业知识学习、记忆及应考的书,同时也可作为医学院校老师备课和教学的参考书。
郭红丽、张骞主编的《病理学》主要介绍与护理专业相关的病理学知识,本教材分理论知识和实验指导两部分。理论知识共十二章,从**章至第五章为总论,包括疾病概论,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及肿瘤等内容,主要介绍各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从第六章至第十二章为各论,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乳腺与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及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等内容,主要阐述机体各系统不同组织和器官的常见疾病及病理过程中的特殊规律及防护原则。实验指导部分共设计炎症、肿瘤等十一个实验内容。
组织细胞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过程,乃至病理特点,遗传特点等,都存在很多的相似之处。近几年随着基因测序等技术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了组织细胞疾病与基因突变的联系。因此,在2015年的组织细胞学会议上,组织细胞协会对组织细胞疾病进行了五分类,即LCMRH分类。L组:朗格汉斯组;C组:累及皮肤黏膜的非LCH组;M组:恶性组织细胞疾病组;R组: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RDD)组;H组:噬血细胞综合征组。本书基于此新分类,系统性介绍了噬血细胞综合征、黄色肉芽肿、恶性组织细胞病、Rosai-Dorfman病、Erdheim-Chester disease (ECD)和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等组织细胞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希望能为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切实的帮助。
本书作者为西医执业医师,自研《伤寒论》20年,出版多部中医类图书。作者本书借助《病理生理学》等西医书籍针对疾病目前的研究发现,对《伤寒论》原文逐条解读,力求用朴素、客观的语言阐述所知所觉所悟,据实推演医圣张仲景通过脉证特点所描述的疾病的发生、发展及 转归的规律、基本机制及诊疗方法。 不能把西医诊断的某疾病的病名生拉硬拽与某经方捆绑在一起,需要实事求是的辨证的综合分析疾病的来龙去脉。在解读《伤寒论》的过程中,对于可能缺失文字或后人填补及个别错误的条文不会牵强附会,涉及脉象特点、针灸方法等基础中医理论不做赘述。
本书是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十三五 规划教材规划教材之一,根据本学科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和课程特点编写而成,本书具有以强化医学生职业道德、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推进医学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相结合,转变重理论而轻临床实践、重医学而轻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的传统观念,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操作能力的特点。本书供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师生使用。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无
《病理学基础》为 普通高等教育 十三五 *规划教材 之一。本书是在对全国20余所中医药院校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针对非医专业学生编写的有别于《病理学》的教材。《病理学基础》对病理学的内容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凝练。编写原则上继续坚持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特(特定对象、特定要求、特定限制)、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实用性)的编写宗旨,紧密围绕新时期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对教材进行整体优化。
本教材分为上、下两篇共24章。上篇为病理学,共12章,包括病理学绪论,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泌尿系统常见疾病、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生殖系统和乳腺常见疾病以及常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下篇为病理生理学,共12章,包括病理生理学绪论,疾病概论,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发热,缺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肾衰竭,肝性脑病。 本教材每章前有学习目标,正文设有案例导入,章后有思考题,重点内容后有考点提示,并辅以一定的知识链接,使教材内容更加完整、合理和适用,有利于教学与学习。本教材还穿插了数字媒体知识,重要知识点的微课、章节测试题等都以数字化形式展现。本教材贴近学生、贴近岗
医学笔记系列丛书是魏保生医学复习考试独创方法--"两点三步法"的集中体现。本着"青春不能没有梦想,生活不能没有乐趣;学习不能没有方法,考试不能没有智慧"的宗旨,从枯燥中寻找趣味,在琐碎中提炼精华,到考试中练就高分,从零散中挖掘规律,由成长中迈向成功,于寂寞中造就出众,为您在成为名医的道路上助一臂之力!本套丛书自从2005年面世得打了广大师生的喜爱,成为优秀医学教辅畅销书。为了紧跟教材脉搏,更好为大家服务,作者对本套丛书进行了第三次全面修订。本书为其中的病理生理学笔记,可作为各大、中专院校医学生专业知识学习、记忆及应考的书,同时也可作为医学院校老师备课和教学的参考书
本书是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类专业 十三五 规划教材规划教材之一,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 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方向,进一步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提出的 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 大力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 注重护理实践能力的提高 增强人文关怀意识 的要求,切实满足培养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及护理管理等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转变重理论而轻实践、重医学而轻人文社科的传统观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人文社科及护理与医学相结合,强化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建设满足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素质、强能力、精专业、重实践的应用型本科护理学人才培养需求的特点。
本书为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之一,包括病理解剖学及病理生理学的课程内容,病理解剖学部分侧重从形态学方面阐述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病理生理学则主要从代谢和功能方面阐述疾病发生的本质。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突出实用性,非正文部分设有情景案例及分析、临床链接、情景对话、考点、记忆板及自测题,既点拨执业考试要点、突出需知晓并掌握的基本概念,又有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病理学知识与临床的联系。书中配有典型病变彩色插图,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直观,书后附有实验指导、教学基本要求,并配有教材内容PPT课件。
本教材为 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在第3版的基础上修订。为进一步加强基础与临床的结合,本版教材继续邀请部分临床专家参与编写,旨在紧密结合当前的临床诊疗指南,适当拓展防治原则的内容,引导病生教师关心临床诊疗,了解临床诊疗新进展,更好地在教学中践行与临床的结合。同时,希望引导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激发其对病理生理学的学习兴趣。为拓展教学资源,本教材大力强化数字资源的建设,设置了 拓展知识 拓展图片 临床病例 教学PPT 自测题 5大类型的数字资源,并对纸质教材和数字资源进行了一体化设计,力求使两者深度融合。为适应国家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的改革,本教材在编写内容和结构层次上参考了国家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大纲和考试指南。 本书供临床、基础、预防、护理、口腔、检验、药学等专业本科生使用,亦可作为
本书是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类专业 十三五 规划教材规划教材之一,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 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方向,进一步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提出的 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 大力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 注重护理实践能力的提高 增强人文关怀意识 的要求,切实满足培养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及护理管理等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转变重理论而轻实践、重医学而轻人文社科的传统观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人文社科及护理与医学相结合,强化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建设满足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素质、强能力、精专业、重实践的应用型本科护理学人才培养需求的特点。 本
本教材由三篇组成,基于西医理论的根基在于稳态紊乱,病理生理学的中心任务是探索疾病的机制和本质,所以*篇重点介绍了人体稳态紊乱与疾病关系,并对不同历史时期人类探索疾病疾病发病机制其思想观念和研究模式出现了重大不同进行了概述。第二篇根据稳态紊乱理论,选择了*基本的、*有普遍代表意义的生命异常过程进行了介绍,包括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紊乱及氧失衡、血容量失衡、凝血与抗凝血失衡、体温失衡、胆红素代谢失衡等病理过程。也介绍了阐释生命进化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基础理论应激学说,以及对临床出现的个别"反常"现象缺血与在灌注损伤进行了介绍。第三篇重点是前面章节所学内容在器官层面上的综合应用,包括对心、肺、肝、肾、脑单一器官功能障碍及多个器官功能障碍进行了介绍。
本教材系第四轮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材国家和卫生计生委"十三五"规划教材之一。是在上版教材基础进行全面修订,以期反映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成果,职业教育特色,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教材立足于农村基层医院与社区医疗服务,较上版增编了二维码数字内容,调整了基础理论,以适应全国中医药专科教育的需要。是*套高职高专融合教材。
本教材共分四篇,篇病理生理学概论,重点介绍了病理生理学发展简史、疾病相关的基本概念和人类疾病发病机制概论;第二篇稳态理论与基本病理过程,主要介绍了稳态与疾病的关系,稳态失衡后的十种基本病理过程,包括水、电解质、酸碱、氧、体温、休克、凝血调节、缺血再灌注、内分泌激素、增殖性退行性疾病;第三篇应激与疾病,介绍了应激基本理论,应激与心理疾病、躯体疾病;第四篇稳态应激失衡所致重要器官功能严重障碍选择了为重要的脏器,包括肾、肺、心、肝和脑单一器官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障碍进行介绍。
1 项目为全国高等教育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材主干课配套辅导用书,以全国医学院校教学大纲为依据,以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为蓝本,由国内一流院校长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且具有丰富临床教学经验的专家教授编写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