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套指南由国内各癌种领域最权威的专家执笔,内容既参照国际指南,又结合中国特色,创新性地采用 基本策略""可选策略"两种模式制订更加符合我国不同地区资源可及性的临床指南,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2022版指南对癌种和临床问题覆盖更广泛,治疗方案分析更精准,证据类别和推荐等级标注更细致。 【3】2022版计划出版近40种,并以上下册形式合订为《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常见恶性肿瘤诊疗指南》以方便随时查阅。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出版已经形成4个系列。【系列1】《中国临床肿瘤学进展》:从2010年开始,主要用于年会,简称为 大红本 ;【系列2】《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从2015年开始,主要是CSCO青年委员会对前一年中国肿瘤学研究TOP20的评选和分析,简称为 小白本 ;【系列3】CSCO系列指南,从给016年开始,简称为 小蓝本 ;【系列4】指南合订本《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见恶性肿瘤诊疗指南》,从2019年开始,是整年全部指南的合订本,读者对象是基层医生,已经出版受到欢迎,读者反馈是 积德行善 的事情。
人类抗击癌症投入不菲然而结果不甚理想。本书作者提出了“癌症是一种代谢病”的全新观点。全书分21章详细介绍了这一理论的证据及相关临床实践。作者围绕癌症起源的争议现状、以往研究的癌症模型、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能量学研究、癌细胞的呼吸功能和引起癌细胞呼吸障碍的关键环节、线粒体的终极抑瘤性及其转移的生物学特性等大量医学研究做了总结分析,提出癌症起源于代谢异常的观点,将癌症的问题定位于细胞质而不是细胞核,从而对现行的癌症治疗策略做出重新评估并研究设计了癌症代谢治疗的新方法??生酮饮食,将其应用于临床治疗和癌症预防,为当今抗击癌症提出了新思路。
本书是当今肿瘤生物学领域最具权威性的专著,作者从大量文献报道中梳理出已被认可的肿瘤研究理论,形成关于肿瘤发生发展的清晰理论脉络,将近30年来癌生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统而全面地进行了论述,帮助读者建立起肿瘤研究的科学理论框架和分支网络,深入理解肿瘤遗传学和肿瘤表型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肿瘤研究和治疗的方向与挑战。本书第二版仍然与第一版一样,共分为不同篇幅的16章。第二版也继承了第一版所建立的理论框架。1~6章涉及的是当代分子肿瘤学的早期理论发现,这些章节变动较小,第7章及之后发生了重大进展的领域的相关章节更新较多。
本书由全国肿瘤学各领域的知名专家共同编写,共24章,基于循证医学和各种诊治指南的基本原则,梳理了常见恶性肿瘤的处理方式,特别是对诊断要点、疾病分期、治疗策略进行了详细而又简洁的介绍,方便临床医师查阅和掌握。第5版在秉承以往风格的基础上,特别邀请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青年委员会的专家参与,增加了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等内容,帮助一线临床医师更好地掌握处理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能力。
本书主要讲述消化道内窥镜共通的 学习心得 ,由 上消化道 下消化道 胆胰 各个领域的检查方法及相关要领,以及 学术活动 等项目构成。特别是 学术活动 的项目,从科室会议、抄读会到学会论文发表,再从临床研究的提案到计划书制作、病例报告填写、原著论文创作等,这些都成为此类书中没有的 卖点 。
本书系统整理总结了中医、中西医结合有关肿瘤防治的理论、实践经验和研究进展。包括总论、各论及肿瘤常用方药三部分,着重讨论肿瘤的病因、病理和中医辨证治疗法则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西医结合提高肿瘤疗效的方法和途径,防止肿瘤复发与转移的可能性,以及患者的营养与饮食治疗、康复与摄生等;并讨论了20余种肿瘤的现代诊断要点及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肿瘤常用方药主要介绍肿瘤常用方剂,其中包括著者的临床验方,对各种抗癌中草药除性味功用和主治应用外,还对其主要成分和现代药理研究进行了整理,以及对肿瘤患者常用食物进行介绍等。
本书为"名医讲堂"系列之一。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临床上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但由于淋巴系统的分布特点,使得淋巴瘤属于全身性疾病,几乎可以侵犯到全身任何组织和器官。为促进淋巴瘤的规范化诊疗,推动学科建设,提升血液淋巴瘤医生对患者疾病的认知,全书以淋巴瘤临床实践中的常见疑问为核心,旨在解决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没有谈到,但临床上需要面对的问题。本书适合淋巴瘤患者及家属阅读,也适合基层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阅读。
本书是一位医生也是留美归国的资深外科学研究者,在长期的癌症研究与临床实践中,不断观察与分析所治疗过的癌症病人,并且不断自问的工作札记,真实记录了与癌症抗争的探索历程。面对万病之王--癌症的肆虐,书中逐一揭示癌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癌症病人能否康复甚至痊愈?传统的手术、化疗和放疗到底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能给癌症患者带来什么样的获益?传统中医中药在抗癌治疗中有什么重要性?心理状态对癌症患者的预后有何影响?肠内微生态和肠内营养对患者整体有何影响?通过大量的研究探索和反复的临床实践,她坚定的认为,以恢复/重建患者自身免疫功能或自我疗愈能力为核心,走中西医整合的之路,才是癌症患者的生存之道。给广大临床医师和有防治癌症强烈愿望的人们指出了一条充满希望的绿色通道。
全书分三篇:第一篇介绍肿瘤的流行病学、病因及普查、诊断与治疗方法;第二篇详细介绍全身各系统肿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疗效和预后;第三篇介绍肿瘤的各种合并症。书后附录分别为标准病历、化疗药物一览表、疗效评估标准、化疗毒性反应分级标准等。
本书立足于当前国内精确放疗的实际情况,兼顾知识性、启发性。全书共分为十三章,从肿瘤精确放疗中的相关影像技术、靶区和危及器官的规范化定义、IMRT原理及放射生物学入手介绍了放射治疗工作中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对每一种常见肿瘤的基本情况、放射治疗原则及技术方案等方面进行了简述:并对各肿瘤精确放疗计划的设计与优化进行详细讲解,其中大部分内容体现了编者近二十年来精确放疗技术应用的经验和技巧。
本书主要介绍了外泌体的研究进展、基本生物学特征;外泌体的分离纯化及检测技术;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和机制;外泌体作为微环境重要组成在机体病理生理平衡中的调控机制;外泌体在肿瘤发生发展、分子诊断与精准医学中的作用;外泌体及其分子标志物检测技术及临床应用评价;工程化外泌体的基础与临床应用前景。
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可通过将临床图像与切除标本和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详细比较得出。今后形态学诊断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诊断科学,为此,从事诊断的各位有必要在平时充分思考什么是必要的。临床医生有必要积极去进行前瞻性诊断,通过内镜活检可以使诊断更加可靠,但有时也会遇到诊断困难的病例。诊断的思考过程往往受经验的左右,越是年轻的临床医生越困难。本书从具体的方法论、思维方式、病理医生需要的临床信息、活检需要注意的要点、临床医生与病理医生的关系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病理医生对临床医生的要求。希望对以后的日常医疗有所帮助。
朱虹光主编,黄红、李宏为总主编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病理科示范案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案例丛书》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病理科专业的要求为纲,按器官系统为分类原则,对各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案例进行了解析,着重于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的讨论,旨在通过全书180个案例的介绍,培养住院医师的病理分析能力,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 本书可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病理分析能力培训教材,也可供广大临床医生和医学生在临床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本书内容系根据作者及其医疗科研团队十多年中医治疗肿瘤的大量医案精选汇编而成,包括人体五大系统中消化系统肿瘤的一百个典型病例,每个病例的医案特别详细,包括每次开方的药物名称和剂量均如实详细记录,参考和研读价值非常大。本书的出版,可谓是中医临床大数据应用的一次胜利。非常值得广大中西医肿瘤科医生参考和借鉴。
随着上消化道内镜筛查的普及,临床遇到十二指肠上皮性肿瘤的机会在增加,特别是对十二指肠非乳头区腺瘤 / 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微创治疗的必要性在日益显著。针对本病的癌处置规则依然处于未确定的状态。本书以 十二指肠非乳头区腺瘤和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为主题,编者们根据收集的关于十二指肠非乳头区腺瘤 / 腺癌的病理诊断、内镜诊断和治疗最新知识的论文,整理了各个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现阶段能够取得的一定的共识为抓手进行了策划。希望能对读者们的工作有所裨益。
本书共分为两篇19章。篇概述篇,主要包括肿瘤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简介及相关基础知识。第二篇临床篇,包括肺癌、乳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原发性肝癌、胰腺癌、肾癌、尿路上皮癌、宫颈癌、卵巢癌、脑胶质瘤、头颈部鳞癌、甲状腺癌、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皮肤癌及黑色素瘤和非基于肿瘤类型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等。每章均按照流行病学及分子生物学特点、靶向治疗药物及临床试验进展、免疫治疗药物及临床试验进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为读者提供新颖、全面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药物相关临床试验进展知识。附录部分整理了目前美国FDA和我国NMPA批准上市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药物。
平装版《癌症传》,普利策奖作品,文津奖推荐,10周年全新译本。这是一部恢弘、深刻和饱含人文主义色彩的“癌症传记”,讲述了癌症在几千年前 被记录,一直到二十一世纪人类认识、治疗和征服癌症的过程,并对癌症的本质有了全新的理解。作为医生、科研工作者和普利策获奖作家,穆克吉以细胞生物学家的精准、历史学家的视角和传记作家的热情,来审视癌症,记录了几千年来人类的抗癌战争, 终为读者带来这部内容震撼的癌症编年史。癌症的故事饱含人类的智慧、坚韧和毅力,但也掺杂着傲慢、家长式作风和误解。穆克吉通过医学前辈和同辈的视角,讲述了几个世纪以来医疗工作者眼中的认识、挫折、胜利和死亡,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以对抗这个无限狡猾的对手。就在30年前,人们还认为,通过一场全面的“抗癌战争”,人类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击
每年中国有400万新发的癌症患者,不科学的传统饮食观念和民间的谣言使很多患者明明治疗得很成功,却因为饮食出现各种状况。《癌症病人怎么吃:北京肿瘤医院专家为你开方子》用通俗的语言、真实的病例,手把手教你如何从饮食上帮助患病的亲人。也许正是通过你的帮助,病人合理地补充了营养,提高了身体免疫力,更提高了手术和化疗的治愈率。更重要的是,你还能顺便学一学,怎么吃才能不得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