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介绍了双相障碍这种精神类疾患的科普性知识,包括双相障碍的识别、诊断、治疗、护理以及康复五个方面的知识,辅以生动案例,较为系统地解读了双相障碍的诊疗与康复内容,对于医学临床工作者、患者及家属均具有一定的借鉴学习作用。
本书为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治疗中常见问题的科普书,主编为北京大学医学部第六医院副院长司天梅。针对常见的各类问题,本书分为认识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的量化评估、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特殊人群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重要手段 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的社会心理支持和治疗,共6章,包含130个问题。本书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适合社区工作者、患者及其家属阅读参考,也可以作为精神分裂症的科普书供广大读者阅览。
神经病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医学科学,其内容十分丰富。学习、记忆并掌握其繁杂的基本理论知识,需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许多辅助记忆的方法中,使用歌诀已被证明是收效显著的方法之一。以歌诀为体裁的医学著作在我国古代颇为多见,其特点是内容简要,文从语趣,富有韵律,朗读上口,记忆入心。
个案管理是帮助精神障碍患者改善功能、融入社会的重要康复服务技术之一。个案管理通常由社会工作者、康复治疗师、精神科医生、护士、社区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等组成服务团队,与患者本人和家属等共同协作,从精神健康、躯体健康、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学习工作能力、家庭关系等多个方面为患者制订个体化、有针对性的、持续的康复计划和方案。本书针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从会谈评估、目标计划制定、医学康复、心理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等方面具体介绍了个案管理的应用,并介绍了北京市海淀区个案管理督导案例和个案实录。每章从解决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对于个案管理的实施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全书共5章,其中临床路径部分按照WHO国际诊断分类标准系统ICD-10,制订了双相情感障碍分段临床路径,包括双相情感障碍轻躁狂发作临床路径、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临床路径、疑难危重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伴躯体疾病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此外还重点解释了双相情感障碍规范化诊疗过程中重要检查治疗的必要性。 本书全面介绍了双相情感障碍基础与临床研究的经验和成果,突出双相情感障碍的规范化诊疗与临床路径的实施,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可读性和条理性。
《30天图解强迫症》是一本用图来诠释疾病的书籍,致力于让病友和家属简单明了地快速攻略疾病。 《30天图解强迫症》是一本有知识、有深度的书籍,致力于让病友和家属可以配合医生及自我康复。 《30天图解强迫症》是一本有温度和热情的书籍,致力于让病友和家属在疾病的治疗道路不孤单。 《30天图解强迫症》是一本注满心血和经验的书籍,致力于让病友和家属早日走出强迫。 《30天图解强迫症》祝大家早日康复!
近年来,作为临床心理学、精神病学、人类学等学科的交叉领域,以文化和心理健康关系为主题的文化心理病理学有了较大的发展。 文化 之于心理病理的重要性已得到众多学者的认可。然而,这一领域至少还存在两大不足有待进一步探讨。一是缺少对各病症的文化差异形成原因的实证探索;二是东亚文化同质性假设尚有待证实,该假设认为中国、日本及韩国文化具有同质性,可以被统称为东亚文化。作者从中国抑郁躯体化(指相比欧裔西方临床患者,中国临床病人更多地报告躯体症状,倾向于以躯体化的方式表达抑郁症)这一文化心理病理学重要的发现入手,通过实证方法,从文化角度,建立中国躯体化机制模型,并进一步将此模型推广至韩国临床病人,检验其是否适用于韩国文化,从而检验东亚文化同质性假设是否合理。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抑郁个体的躯体化倾向
本书主要从两方面介绍了暴食症的知识,从而帮助患者改善症状。 篇为暴食症的基础知识介绍,包括病因、好发人群、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症状、常用治疗。第二篇则重点介绍了暴食症患者如何自助,包括如何逐步改善进食、如何对待及保持自身形象、如何解决突发问题等。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高的科普价值。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本该是幸福的,物质充盈、信息发达……然而,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时常感到焦虑、烦躁、沮丧、难以专注,也因此丧失了对幸福的感知。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结合20余年的心理学研究实践,对比了中西方文化看待幸福的差异性,为当下的中国人重新解读幸福。幸福不是简单的生理满足,也不依附于攀比和财富。幸福是一种有意义的快乐,而这种意义来自我们在工作、爱情、婚姻、人际交往、亲子等人生课题中的创造与收获。 在这本书中,作者用理性思辨的语言、丰富接地气的实验案例,揭开关于幸福的六大谜题、28条法则: ?? 幸福的陷阱:驱除心灵雾霾 ?? 积极的力量:拯救“不开心” ?? 职场幸福:如何过有效率的人生 ?? 人际心理:如何成为受欢迎的人 ?? 寻找真爱:生活不是偶像剧 ?? 积极养育:为孩子注入王者基因 书中还提
正念是近年来在心理治疗和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广受关注的心理疗法,在改善抑郁、焦虑、成瘾等心理问题方面的效果已有众多循证和脑机制研究支持。目前主流的正念练习主要针对青中年,而针对老年群体的适应性改编方案和实践极少,适应我国老年人的本土化正念改编方案更是处于空白。 本书是少有的面向老年群体的正念干预结构化指导手册。既适合社工、心理咨询师、志愿者等在与老年群体工作中参考,也适合老年朋友们自助阅读。 全书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 理论篇介绍老年心理问题和认知障碍的问题和研究进展,从认知科学、心理咨询、哲学等多个视角,讲解正念疗法改善老年心理健康与认知功能的科学基础和治疗原理。 实践篇讲解面向老年群体的正念干预课程框架,正念课程具体设置和操作方法,干预实践中的经验总结以及在老年养护当中的正念运用
本书在前3辑的基础上,更新到如今的第4辑。前3辑的《疑难病例》获得读者的广泛好评。本书延续前3辑的风格,继续为读者奉上精彩的神经内科疑难病例,供读者学习与讨论。全书包含了10个不同类型的典型病例,涉及肌张力障碍、颞叶外侧癫痫、Charcot-Marie-Tooth病、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脑炎、Sneddon综合征、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遗传性压力易感性神经病及急性脑梗死。各病例按照主诉、病史、神经科查体、辅助检查、讨论几个层面论述,其中 讨论 是每个病例的精华内容。
荣格把 与灵魂等弗洛伊德尚未注意到的重要问题引入分析心理学的领域中,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著的《未发现的自我(精)》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人类的心灵探索、时代的精神潮流、文学艺术与 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考。荣格还对艺术,以及东西方的文化做出了许多精彩的论断。
学习了个案管理,特别是在我们模仿国外经验、组建并运行多学科团队的过程中,我越发感受到了个案管理的可贵,它恰好弥补了我国精神卫生服务的上述两大缺陷。结合中文的习惯,我采用了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来概括个案管理的作用 两全其美。一个 全 是全程。个案管理能够为患者提供连续、不间断的服务,这对于大多数长期病患来说尤其重要。第二个 全 是全面。医疗服务只是全部精神卫生服务的要素之一,个案管理超过疾病视角,从 全人 的角度,了解和尊重患者的需要,通过康复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书重点介绍抑郁症的自我调养、中医特色治疗与预防保健方法。从实际出发,针对人们对抑郁症认知的困惑和误区,普及人们对抑郁症的早期识别和自我诊断,关注特殊人群(产后抑郁、青少年抑郁、儿童抑郁、老年性抑郁等)的抑郁症特点,并立足于祖国传统医学理论,基于中医对郁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体现出中医药治疗抑郁的优势。本书作者依托多年中医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实践经验,在整理大量古今中医文献的基础上,撰写此书。本书最大的特色是不但告诉读者如何正确认识抑郁症,还深入浅出为读者讲述抑郁的中医综合治疗及保健方法,从而战胜抑郁症。因此,这也是一本具有纯粹实操价值的抑郁康复指导书,一定能让患者从中获益,摆脱困扰,过上和谐健康的生活,开启幸福人生。本次选题来源于实际,内容明确清晰,传承中医学术思想,传播中医理念,
19世纪印象派画家梵高在37岁时,用手 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梵高去世后,科学家推断他患了双相情感障碍。为纪念这位艺术大师, 上将梵高的生日——3月30日定为世界双相障碍日,这是继世界自闭症日、世界老年痴呆日之后的第三个 性精神障碍纪念日。不仅梵高,还有其他很多名人都是双相障碍的受害者,如毕加索、达芬奇、牛顿、海明威、普希金等。 双相情感障碍往往表现为抑郁和狂躁的交替发作。患者时而亢奋,时而情绪异常低落。剧烈的情绪波动,反复折磨着患者的心理。本书通过系统专业的心理测试,帮助读者认识双相情感障碍和抑郁症的区别,并提供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法,从而摆脱双相情感障碍造成的心理困扰。
医学院校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宗旨在于为医院、社区、学校以及企事业培养能够掌握扎实心理学理论、方法、技能,同时掌握一定的医学理论与技能的专兼职心理学工作者。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有别于其他院校的同类专业,其重要特色是将医学和心理咨询与治疗进行有机结合,达到心身共治的目的,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本套教材力争达到上述目标,同时制作融合教材,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及对实践技能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