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8章,第1章简要肌骨超声的适应证,介绍了骨、软骨、肌肉、肌腱、韧带、末梢神经、血管的超声成像,探头操作和病变的诊断要点;第2-8章详细介绍了手、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的规范扫查方法,观察各个结构的标准切面,同时配合了局部解剖、各关节的大体解剖、影像解剖图以及临床常见疾病的异常超声表现等内容。
《心超笔记》(第一辑)共8章,分别从超声心动图基础、心功能、心脏超声切面、血流动力学思路、冠脉循环、临床思路、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治疗这8个方面,用通俗的语言,清晰阐述了超声心动图各方面的知识。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每章节都设置了导读栏目,先对目前临床现状和误区加以阐述,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详述专业知识。不同于其他同类题材的专著,本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诊断思路作了充分说明,并将临床知识和心脏超声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并非孤立地讲解心脏超声的内容,这一点非常符合超声医师的真实工作状态和知识需求,为尽快掌握相关诊断技术和技巧,打下基础。
本书用19个章节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临床心电图诊断所需的心电图基本图形、各种波段的识别、测量,各种变异心电图、波段异常、心律异常的鉴别诊断,各种心脏疾病、药物作用与电解质紊乱时的异常心电图表现,并对临床常见的各种心电现象、起搏器心电图、心电图伪差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总结。本书不仅用简洁明了的文字阐述了各种心电图的特征和诊断标准,还配有大量有代表性的实例心电图和彩色图解图,并对这些图的病情、图形特征和临床意义等进行了有针对性地文字描述。本书还通过临床指引栏目对与心电图诊断有关的临床治疗、病理、疾病知识进行了有针对性地描述。本书内容全面、简洁、实用,图片精美,指导性强。可作为临床医师学习心电图诊断及查阅心电图知识的随身读物。
和全书共10章,第1章介绍设备操作方法、探头持握、断面及彩色多普勒图像调节,第2-10章详细介绍肝胆胰脾,消化道,泌尿生殖系统,颈肾动脉,腹主、下肢动静脉,浅表器官,运动系统,心脏(包括B型、M型、多谱勒)各大脏器不同断面的扫查方法,断面的正常解剖,扫查要点,观察注意事项及重要器官的测量方法,同时还有典型异常病例分析及彩色解剖图。
全书共15章,从眼部、新心生儿颅脑、涎腺、甲状腺、乳腺、心脏、外周血管、腹部脏器、腹部血管、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系统、腹膜后间隙及肾上腺、女性生殖系统和正常妊娠、皮肤软组织及肌肉骨骼及神经系统方面,细致阐述了超声医师必须掌握的超声标准切面知识,除提供了每个切面的声像图和示意图,还将每个切面的探查方法、断面结构、测量方法和正常值参考及临床价值等做了精要描述,图文并茂,易于掌握,是超声医师参考书。修订版对第1版全文做了校正,增加了第15章内容,即肌肉骨骼及神经系统超声切面内容,做到更加贴近读者需求。
本书非常简明地阐述了颈部、四肢、腹部和脑部血管的超声检查知识和临床相关知识点。全书分5章,第1章讲述了颈动脉超声的解剖基础、设备与调节、检查方法和病例,第2、3章讲述了四肢动脉和四肢静脉超声的解剖基础、检查方法、正常图像和异常病例等,第4章讲述了腹部血管,包含:肝静脉、肝动脉、门静脉和胆道、胰腺、脾和肾脏的血管超声知识,以及腹主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的超声诊断,第5章简述了脑部血流的超声诊断。
作为一本深受读者喜爱,也是年轻超声医师的参考书,《超声正常值测量备忘录》初版5年后,终于迎来了第2版的出版。第2版沿袭初版的写作体例,对前5章内容做了局部调整和增删,根据临床应用增设了新的,即第6章肌肉骨骼系统的内容,使其更加贴近临床需求。《BR》 全书共六章,分腹腔脏器与消化道、泌尿生殖系统、妇产科、心脏、血管及浅表器官、肌肉骨骼系统六个方面,阐述了正常情况下,腹部各脏器的标准测量切面、正常测量值、扫查方法、解剖知识复习及相关知识链接等内容;子宫、卵巢的正常测量切面和测量值及妇科多普勒超声的相关知识;早期妊娠、中晚期妊娠的各个测量切面正常值,以及胎盘和脐带、羊水、宫颈等的测量;二维、M型、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显像、心功能评估以及肺动脉压的测量知识;腹部血管、颈部血管以及乳
全书共3章,主要介绍如何运用超声引导对运动系统疾病进行小目标精准注射治疗,第1章极少了注射技术的器材及消毒、药物的选择、如何预防和处理严重不良反应,以及注射要点;第2章介绍了全身各个关节及周围组织的具体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及超声引导下筋膜液体松解专题。第3章从解剖到神经支配及手法介绍了上下肢各部位的神经阻滞。本书内容全面,图示丰富清晰,配合注射动态视频便于学习操作。
全书共分8章,内容包括肝、胆、胰、脾,泌尿系统、前列腺、子宫和卵巢,上消化道、下消化道、阑尾,心脏,颈动脉和肾动脉,腹部大动脉、下肢动脉、下肢静脉,浅表器官,运动系统和软组织各系统常见疾病概述、超声经典图像、示意图、解剖图、真人图示,超声所见重点描述,临床要点提示以及一些不是疾病但应该了解的回声,例如二尖瓣瓣环钙化、云雾样超声图像等。
全书共7章,第1章用讲AHA分段解剖,评估冠脉各段的投照体位;第2章介绍左右冠脉、左前降支、左旋支的走行,针对各段异常病变的投照和评估,左主干评估难点,以及冠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冠脉造影评估;第3章介绍心脏的三维结构与冠脉的位置关系,冠脉CT的图像对比,从常用投照体位利用剖面图和造影图帮助读者形成立体图像思维,同时介绍了一个快速掌握投照体位的自制立体模型;第4-7章介绍了各类疾病的造影检查和判读,包括狭窄程度、定量造影、PCI风险评估、心梗溶栓试验分级、Blush、Medina、Rentrop分级,缺血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的造影判读和左心功能的评估,以及冠脉造影的局限和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等。
本书是《超声入门书系》系列丛书中的一本。《超声入门书系》原版书近年来在日本超声医学界始终畅销,深受超声诊断入门读者和初级临床医师的喜爱。其中,《腹部超声入门》是针对没有任何基础的初级超声医师编写的,内容涵盖了入门需要掌握的所有知识点。全书共4章,分别为超声检查基础、多普勒超声检查基础、腹部主要脏器的超声检查、消化管及其他的超声检查。每个脏器均详细讲述了解剖、扫查技术、超声测量、仪器调节、探头按压方法、超声评价,以及异常图像识别等,描述准确、细致、规范、严谨,且文字简练易懂。本书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和掌握,是腹部超声初学者的参考书。
全书共分5章,第1章介绍为了得到好的图像患者,设备,扫查都需要注意什么;第2章介绍了腹部各个脏器留图原则,解剖,基本扫查切面,显示方法,观察要点,显示不良时的扫查方法以及有异常时的留图要点;第3-4章介绍各脏器疾病准确的分类判定,各种常见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第5章介绍如何写好一份报告,如何用图解法进行记录。相信超声小白和年轻超人在临床中遇到的难题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本书第三版是在第二版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和修订,包括增加介入新技术和规范化的内容。本书以图解的形式描述基本介入诊疗技术、常见疾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和分型,以及介入技术的选择、操作要点与技术难点。
主编C.M.WALKER: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大学医学院放射学系副教授,胸部放射科主任,质量控制中心副主席。主译史景云 上海市肺科医院影像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心胸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磁共振专委会青年委员、上海市放射学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影像委员、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结核病防治分会委员,临床学组副组长、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临床专业分会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CT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也是本书第1版主译
面对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如何通过不断变化的症状和影像检查做出正确的诊断?本书从4个方面为大家详细解读。第1章介绍需要重点观察的7个层面;第2章介绍脑部常用的各种影像检查特点、解剖及阅片方法;第3章介绍脑卒中的规范影像诊断流程和各种脑梗死、脑出血及其他脑血管常见病的症状、影像特点和病程诊疗;第4章通过症状结合图像来定性定位分析。
本书为影像诊断解剖学经典著作的*版,涵盖X线、CT、MRI、超声、核素扫描等多种手段的影像诊断原理与技术及各部位影像解剖学,包括上肢、下肢、脊柱、头部、大脑、颈部、胸部、腹部、泌尿生殖系统等内容。本书主要优势包括: 以图解的形式讲述人体各部位的影像解剖内容,中英文标注解剖名称,影像图片分类系统、全面 同一部位下逐层扫描,对重要解剖结构的范围进行明确勾画 从应用角度详解影像诊断原理与技术,简单明了 更新大量高清颅脑CT图像,新增诸如肩、膝、踝等大关节及眼眶、腰椎的MR图像,弥补一般影像学专著的短板 本书是广大影像学及临床相关学科医师和医学生学习影像学知识的***参考书。
本书参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中对放射影像技能考核的要求,系统、简明地介绍了160多种疾病的临床、病理及X线、CT、MRI的影像特征。每一种疾病配有一个或多个典型影像案例,首先给出典型病例的临床情况和影像检查图像,然后提出与这些病例相关的病理、临床、影像知识等问题,再对这些病例的影像特征、影像诊断、鉴别诊断、病理及临床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解答。该书内容丰富实用,病例多且代表性强,图片清晰,可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辅助教材和考试参考图书,也可作为影像医师、临床医师和医学生学习放射影像知识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