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2016版《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为蓝本,同时参考国际国内行业学会相关内镜清洗消毒指南,引入内镜相关医院感染控制领域新观点、新方法,内容涵盖内镜清洗消毒室(中心)环境布局;胃肠镜清洗消毒流程;特殊结构内镜:十二指肠镜、超声穿刺镜、双腔道内镜的清洗消毒流程;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操作流程;内镜相关附件处理流程;内镜储存流程;诊疗结束后的环境、设备、管路处理流程;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监测流程等。重点突出内镜清洗消毒实践操作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流程,适用于广大临床内镜护理人员及清洗消毒人员。
本书为第3版,在上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和修订,增加了可以提高图像诊断的关键物理信息。本书主要介绍了MR成像的物理基础,强调了获取高质量图像的重要基础知识,具体介绍了MR扫描仪组成、MR扫描磁场(静磁场、梯度磁场和射频磁场)和线圈、运动伪影、图像分辨率、成像序列、时间飞跃MRA、对比增强MRA、脂肪抑制、灌注成像、滤过成像、几何失真、MR乳腺成像、化学位移等,*后介绍了MR系统的新进展。 1.介绍了MR*的硬件和软件,如高级平行RF发射、MR-PET和介入性MR。 2.论述了目前和未来与成像策略有关的关键技术,包括压缩传感、软骨成像、多点EPI和心脏定量参数成像。 3.600余幅高清图像,有助于加深对文中概念的理解。 4.增加了许多新的章节,如超高场MR(7T)、并行传输、非对比增强MRA以及工作流程的优化等。
检验医学在临床医疗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医疗决策所需信息的70%以上来自临床实验室的结果报告。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临床结局,为获得准确、可靠、持续稳定的结果,建立一套贯穿整个临床实验室活动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提高检验质量成为每个临床实验室核心工作之一。 本书是对2018年制定的《上海市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实践指导,全书共分8章,分别解读了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和技术管理的总体要求,以及临床血液体液、临床化学、临床免疫、分子诊断和实验室信息管理等6个专业领域的特殊要求。 本书适用于上海市各级医疗机构从事检验医学的专业人员和相关行政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可作为其他省市临床实验室工作者、医学教学人员及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产和供应单位的参考书。
本书分为"基础篇""症状篇""疾病篇"和和"体检篇"四个章节,用普通民众看得懂的通俗语言替代专业性强的医学术语,将医学影像知识科普与临床工作经验相结合,在充分介绍医学影像检查原理的基础上,从常见症状。疾病及体检三个方面着手,系统地讲述了公众普遍关心的各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优缺点、如何选择影像学检查方式、检查前准备、检查路线,以及检查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等。本书内容构思巧妙,语言通俗易懂,收录了大量生动的示意图和典型的影像实例图片,旨在为大众传播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的影像科普知识,为公众轻轻松松进行医学影像检查指点迷津。
本书是一本涵盖风湿性疾病领域的综合性书籍,共包括20个临床疑难病例讨论,重点围绕临床、影像和病理方面展开讨论,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一项重要医学教育活动。本书有利于培养青年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并巩固基础理论,熟悉学科进展。临床-影像-病理诊断(Clinical-Radiologic-Pathologic overview, CRP)作为新兴的诊断形式能够将临床病例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非常有利于临床医生对于疾病的深入理解和充分认识。 本书还将为风湿性疾病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理论知识、临床经验和实践指导,旨在促进该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研究进展。
该书为《影像学核心复习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共5章内容,以问答题的形式,分别论述了乳腺成像标准、乳腺癌筛查、诊断性乳腺成像、乳腺病理学和乳腺影像检查结果、乳腺病变治疗、乳腺成像有关物理机制。该书全面回顾了乳腺成像的诊断要点,有助于读者理解和系统掌握乳腺成像特点和诊断思路。
多部位联合增强CT成像技术是一次注射对比剂进行两个以上不同部位或同一部位不同目的的检查。本书从病例出发详细介绍如何进行扫描方案的设置、根据临床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扫描方案、在联合扫描中如何尽可能减少辐射剂量等,突出基于心脏与各部位联合扫描的一站式成像模式的临床应用。
本书主要介绍了超声、X线成像技术、CT成像技术和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各系统常见病及多发病中的应用,根据各类疾病的分类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归纳,突出其典型表现,重点对常见病的影像表现进行提炼, 新疾病的定义、分类,对其影像学表现做调整和梳理,强调理论基础,注重诊断思路。书中简化复杂的检查设备成像原理,重点讲述常用成像技术和检查序列的基本原理和注意事项,强调掌握各种检查方法的优劣,能针对具体疾病选择恰当的检查手段。全书内容祥尽,图文并茂,紧密结合临床,适合影像科医师、相关临床专业医护人员、住院培训医师及影像系师生使用。
颅底部结构错综复杂,孔、管、沟、缝密布,骨棘纵横,诸多神经和血管在颅底穿行,因此颅底部一直是临床医疗和医学影像的难点、热点。庄奇新、李明华主编的《侧颅底影像学(精)》介绍了侧颅底的分区、细微解剖、成像方法,以及侧颅底常见的骨和软骨、上皮和上皮样组织、血管、神经、副神经节病变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鉴别诊断。 对一些侧颅底罕见病变,如内淋巴囊肿瘤、翼腭窝肿瘤、横纹肌肉瘤,以及颞颌关节痛风、假痛风等做了详细介绍,对一些以往较难进行影像学诊断的病变,如梅尼埃病、迷路炎、耳硬化症等也进行了探讨。 本书共十三章,30余万字,460幅图,可谓图文并茂,是放射科、头颈外科、神经外科医师的 参考书,也可作为规范化培训医师、研究生、住院医师的参考教材。
本书围绕人工智能医学影像的伦理风险,聚焦“科研”“临床”“教学”三大场景,以全生命周期工作流程为视角,系统分析各场景下的要素与相关利益活动主体交互中潜在的伦理风险,围绕其中重要伦理议题,分主体提出相应的伦理导则及解决方案,同时也列举了一系列案例,为业界同行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