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 部脉学专著,由三国至西晋年间著 名医学家王叔和撰集。北宋校正医 书局林亿等进行了系统的校对整 理。全书共1 0卷,前九卷分为9 7 篇,第十卷不分篇。卷一至卷六主 要论述脉学的理论基础,卷七至卷 十主要阐述脉学的临床应用。本书 适合中医工作者和中医爱好者阅读 参考。
《脾胃论》,金代李东垣专为脾胃病论治而著。本书将所载的62首方剂按照拼音排序,并附有方剂所在页码,以便读者查阅。
《脾胃论》(1249 )金.李杲(东垣、明之)著。全书三卷。作者依据临床实践,结合医学理论,认为脾胃在人体生理活动中*为 重要,提出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的主张。 全书遵崇《内经》 人以水谷为本 的宗旨,以 人以胃气为本 的思想为基础,着力阐发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的病机理,倡导培补脾土、潜降阴火的治则思想,形成较为系统的脾胃内伤病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书中用方虽多延用《内外伤辨惑论》,但又作了进一步的理论阐发,总以培土补中,甘温除热,甘寒泻火为原则。
《崔真人脉诀》,又名《崔嘉言脉诀》《崔氏脉诀》《紫虚脉诀》,为崔嘉彦撰。本书以《难经》的浮、沉、迟、数四脉为宗,风、气、冷、热四气主病,简述了脉象的生理、产生脉搏的原理、正常脉象切脉方法、脏腑定位以及常见病脉等有关内容,提纲挈领,以简驭繁,简明扼要,以四言韵语形式写成,共 682句,每句4字,共2728字,分为若干自然段。这本由胡方林和刘仙菊校注的《崔真人脉诀/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以王肯堂《订正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收载的明万历二十九年辛丑(1601)步月楼梓行映旭斋藏本《东垣十书 脉诀》为底本。
《濒湖脉学》为明 李时珍所*。全书不分卷,后附宋 崔嘉彦所* 四言提要 及诸家考证《脉诀》之言。全书共记述了27种脉象,是在《脉经》24脉基础上增加了 长 、 短 、 牢 3种脉象。以体状诗、相类诗、主病诗的歌诀形式为表现方式,便于诵习,是学习脉学的**之书。
《医学三字经》,清代陈修园撰。全书为三字一句的歌诀,主要根据《内经》等重要经典医籍所述,吸收各医家重要论述并结合个人体会附以小注写成。 内容包括医学源流,内、妇、儿科常见病之证治,常用方剂,阴阳,脏腑,经络,运气及四诊等。是陈氏为初学者便于记诵,便于识途而作。全书从源到流,对历代名家名*的学术特点及临证诊治纲要,作了高度概括。其中也不乏新鲜论点,如以 存津液 为伤寒全书之宗旨即为本书提出。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作为现存*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 七情和合 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在李时珍出版《本草纲目》之前,该书一直是被看作是*权威的医书。
《难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经典医学著作之一,全书以问答的方式编撰而成。其中一难至二十二难讲脉学,二十三难至二十九难讲经络,三十难至四十七难讲脏腑,四十八难至六十一难讲疾病,六十二难至六十八难讲腧穴,六十九难至八十一难讲针法。适合中医工作者、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
《医宗金鉴》是清乾隆四年由太医吴谦负责编修的一部汉医丛书。自成书以来,这部御制钦定的太医院教科书就被一再的翻刻重印。《医宗金鉴》全书共分90卷,是中国综合性中医医书中比较完善而又简要的一种。全书采集了上自春秋战国,下至明清时期历代医书的精华。图、说、方、论俱备,并附有歌诀,便于记诵,尤其切合临床实用。流传极为广泛。本书为《医宗金鉴》中的分科心法要诀之一。
暂无内容简介。。。。。。
《十四经发挥》,经脉学著作。三卷。元 滑寿撰。刊于1341年。卷上为 手足阴阳流注篇 ,统论经脉循行的规律;卷中为 十四经脉气所发篇 ,依据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流注次序分别论述各经经穴歌诀相应脏腑机能、经穴部位和经脉主病等。以上二篇实为滑氏将元 忽必泰列所撰《金兰循经》加以注释和补充。卷下为 奇经八脉篇 ,参考《黄帝内经》《难经》《甲乙经》《圣济总录》等书对奇经八脉起止、循行路线、所属经穴部位及主病等予以系统论述。
本书为《景岳全书》卷四至卷六,属脉法著作。精选了先贤脉法、脉义精华,并切合临床实际提出了对脉诊的看法。分为《内经》脉法、《难经》脉法、通一子脉法、诸家脉义等。
《外科钤》,外科著作。二卷。明 张介宾撰。本书为《景岳全书》第四十七卷-四十八卷的单行本。上卷为总论部分,包括经义、脉候、论证等41篇;下卷分别记述发背、脑疽、耳疮等39种病证的治疗。此外,又有《外科钤古方》一卷,为《景岳全书》第六十四卷。
《妇人规》是一本妇科著作。二卷(即《景岳全书》卷三十八-三十九)。明 张介宾撰。内容共分总论、经脉、胎孕、产育、产后、带浊梦遗、乳病、子嗣、症瘕及前阴10类,依据妇女生理特点和病变规律,论述妇科诊治法则。另有《妇人规古方》一卷(即《景岳全书》第六十一卷),与本书互参。现存清刻《景岳全书》本。
东汉张仲景著述的《金匮要略》是古代汉医经典著作之一,中国现存很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中医专著。撰于3世纪初。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 杂病 部分。经晋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共3卷上卷为辨伤寒,中卷则论杂病,下卷记在药方。后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仍厘订为3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论》.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列举病症六十余种。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
《汤头歌诀》,古代医方著作。共一卷。清代汪昂撰。刊于1694年。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300余方,分为补益、发表、攻里、涌吐等20类。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括。并于每方附有简要注释,便于初学习诵,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刊印后相应地出现了多种后人续补、增注或改编的作品。其中196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汤头歌诀白话解》,就是本书较为详明的注释本。现存清刻本、石印本、铅印本50余种。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 br 早的一部论述诊治杂病的专著。由于本书在理论和临床实践上都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所以被古今医家赞誉为 方书之祖 医方之经 治疗杂病的典范 。本书经逐字点校、精心编排,并以大字版的方式呈现,方便诵读,适合中医院校师生、中医工作者及广大中医爱好者阅读。
1 本书主要针对《素问 至真要大论》中的病机十九条,分析、整理、发挥、归纳为五运主病(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和六气主病(风、热、湿、火、燥、寒)共十一条病机。《素问 至真要大论》中的病机十九条原为一百七十六字,现演为二百七十七字,逐条逐证进行注释阐发,并提出相应治疗原则。该书是中医病机学说的重要著作,书中以大量篇幅论述了 热 和 火 的病证、病机,反映了刘完素的寒凉派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