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医大师临床研究》分册之一,获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本书是再版,全书内容除绪言外,共分四部分,共19 章:分别为针灸理论、《灵枢?经脉》篇病候与临床、常见病针灸治疗及临床医案,另附醒脑开窍针法图片。全书图文并茂,实用性强。
针灸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为基础,以经络腧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具与艾叶等主要工具和材料,通过刺入、薰灼等方法刺激身体特定部位,以调节人体平衡状态而达到保健和治疗的传统知识与实践。为了满足针灸教学,促进针灸学术交流,提高针灸临床疗效,扩大针灸传播,推动针灸规范化、现代化、化,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针灸学者的建议下,中国中医科学院程莘农传承工作室组成专家团队对《中国针灸学》进行了修订。1.对位的定位和命名,按照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针灸经定位》标准,进行了修订和统一。2.关于腧的部位和主治,增加解剖学描述,腧的主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主治(GB/T30233-2013)》进行表述。3.对于针灸用具的选择,增加了针灸针消毒技术章节和不同针具的介绍,包括2
针灸医学起源于中国,其影响早已超出中国国界,远涉欧、亚、美各大陆。自古以来,日本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了中国的针灸医学,经过长期的不断实践、总结与提高,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针灸医学,其中江户时代的针灸更是一颗璀璨的明珠。16世纪中叶以后,受中国元、明、清医学的影响,在与中国、朝鲜和西方的相互交流过程中,日本针灸医学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表现为针灸名家辈出,流派异彩纷呈,理论的突破与方法的创新层出不穷,针灸著述在品种、数量和质量方面,均与同期的中国针灸著述相映生辉,为全人类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古老针灸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对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和丰富临床实践经验并积累了大量针灸文献、独具特色的日本针灸医学成就进行深入研究实属必要。 本书精选日本针灸医学著作16种,大致涉及影响较大
本书共三篇。上篇记述腧穴源流、形成、发展、分类及其功效等;中篇介绍十四经穴出处、释义、取法、层次解剖、主治、现代研究等,并辑录一百十一个奇穴、头针及耳针穴;下篇为腧穴古文献辑注及古代体表部位名称解释。本书重在溯本求源,博引旁证,尊古而有新说。适合针灸院校师生、针灸爱好者阅读。
本书根据朱琏嫡传弟子韦立富18年跟师学习手记、临床医案等实录资料整理,回顾了中国现代针灸事业重要奠基者与推动者 朱琏医路求索的全过程,梳理总结了其针炙医案和学术成果,叙述了一位革命家、针灸学家、医者、师长对国家、对医学、对病患、对学子的倾情付出和无私奉献,再现了一位医者大家的精湛医技、学术成就、丰满人格和高尚品格。 书中重点运用大量具体针灸医案来表现朱琏等老一辈针灸学家学习针灸和运用针灸的思路和方法,并通过具体的针灸研究实例,系统分析和介绍了朱氏针灸神经调控理论及临床针灸手法操作特色,进一步阐明关于对针灸科学化的研究思考。书中还较为详细地收录了多篇朱琏当年开展针灸学习班的教学讲义,内容同样丰富、精彩,不乏具体的临证针刺经验,既是为了还原当年朱琏雷厉风行、诲人不倦、精益求精的育人
《中国针灸辞典(第2版)》共收词目5000余条,包括经络、腧穴、针法、灸法、针灸器具、治则治法、配穴、常见病针灸治疗、历代针灸人物、著作、歌诀及与针灸有关的基本理论术语、解剖名称等。其中正词目3890条,内容相同、一意数名的副词目1200余条。 《中国针灸辞典(第2版)》的简化字采用1964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简化字总表》,并参考《新华字典》《辞海》等按音序编印。词目按汉字的汉语拼音字母顺序编排,如“阿是穴”,在“阿”字的条目下查找,声母相同者,按韵母的顺序排列;字音相同者,按声调(-、/、V、\)排列;字音及声调都相同者,按词目的第二个汉字的读音排列,依此类推。结合实际,改变了中医文献个别用字习惯,如释文中有关体腔器官,一律用“脏腑”,而不用“藏府”。另外,为便于查阅古籍文献,收藏的词目保留了部分古
本书在张缙教授及其团队近60年有关《针灸大成》文献研究和整理工作的基础上,汇集了 有关研究论文,涵盖研究专论、现代整理和论文选辑三部分,考证和分析了《针灸大成》的作者、目录、版本、学术思想和临床价值等。书中对张缙教授潜心几十年辑录的《卫生针灸玄机秘要》进行了全文收录,在还原历史的同时,亦为深入研究《针灸大成》提供参考。本书较为完整地展现了《针灸大成》现代研究成果,可供中医院校师生、科研人员、临床工作者和中医、针灸爱好者阅读参考。
这是一部全面介绍通元针法的专著。通元针法是我国 针灸专家、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的指导老师赖新生教授所创,是赖教授从事针灸临床 40多年的躬耕实践,经验积累,科学研究,探索未知的一种总结与尝试。这一疗法问世以来,以其新颖的配穴理论、独特的治疗方法和显著的临床疗效而受到广泛关注,成为传统针灸理法方穴术体系的新模式。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通元针法的组方原理与特点,阐述了通元针法的理法方穴辨证施治体系,也包含通元针法的刺灸补泻运用及医论;下篇以通元针法的临床研究为主,对通元针法的实用性、有效性作了科学探讨,并介绍了赖新生教授的治学经验。
针灸医学起源于中国,其影响早已超出中国国界,远涉欧、亚、美各大陆。自古以来,日本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了中国的针灸医学,经过长期的不断实践、总结与提高,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针灸医学,其中江户时代的针灸更是一颗璀璨的明珠。16世纪中叶以后,受中国元、明、清医学的影响,在与中国、朝鲜和西方的相互交流过程中,日本针灸医学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表现为针灸名家辈出,流派异彩纷呈,理论的突破与方法的创新层出不穷,针灸著述在品种、数量和质量方面,均与同期的中国针灸著述相映生辉,为全人类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古老针灸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对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和丰富临床实践经验并积累了大量针灸文献、独具特色的日本针灸医学成就进行深入研究实属必要。 本书精选日本针灸医学著作16种,大致涉及影响较大
本书作者长期精研践行董氏奇穴,深有体会,结合他人经验,全面细致地讲解了董氏奇穴的穴位及董氏针灸确有疗效的疾病治疗方案,且穴位附以彩色真人图谱,内容全面翔实,图片清晰直观。本书适合董氏针灸研究者、广大针
《日本汉方医学丛书:针灸真髓》为日本针灸名家泽田健先生的入室弟子代田文志氏,日本现代著名针灸家,将十几年来,于先生日常治疗时的所见所闻随时笔录,日积月累整理而成。《日本汉方医学丛书:针灸真髓》详细记载了泽田健先生珍贵而独特的临床诊疗思想及口传秘诀。 《日本汉方医学丛书:针灸真髓》还附录日本针灸学家赤羽幸兵卫氏所著的《知热感度测定法针灸治疗学》以及相关的“皮内针法”和“天平现象”,主要讲述在井穴部位上用燃着的线香来测定知热感度的敏钝,从而判定某条经络有疾病,然后根据“虚补实泻”的原则,用其新发明的皮内针来治疗的方法和验案等内容。
《石学敏针灸学》是石院士率领130名临床专家及40余名基础人员,经过十余年潜心研究,总结而出的学术精华。其内容涵盖了针灸学科的各个部分包括经络腧穴学、针刺手法学,针灸治疗学等内容。更附有典型医案,每病例后作者给出了“按语”体现出了石院士的临证经验,是针灸科学的宝贵财富。石学敏院士作为针灸大家,一贯坚持中西医结合以取长补短,他在医疗实践中中西医并用,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这些都在《石学敏针灸学》一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本书是石院士及其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反映了他针灸临床五十余年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之精髓,是一部的针灸医学专著。
本书是一部针对眼部针灸的学术专著,作者为我国知名针灸学者。内容上,不仅全面总结了从先秦至21世纪20年代相关文献和作者40多年从事本领域研究的学术经验,而且在汲取精华的基础上突出了临床应用;形式上,图文并茂,有助于读者迅速掌握运用。本书不仅适用于广大针灸工作者,还适用于中西医眼科工作者。
本书系*名老中医张缙教授近60年治验集萃。本书分两部分,*部分为医学论,详细介绍试论“大临床”的含义、全国针灸学术会议有关针刺手法的总结、传统针法、灸法的研究、针刺得气及控制针感的研究、如何控制针感的方位、循经感传规律的研究、论现代针灸学术的分科问题、对中医量化的思考与看法、“中医针灸”。第二部分为医案选,详细介绍了眼科 疾病、妇科疾病、内科 疾病等。期望中医学子能开卷有益,悟其奥妙。
《中国针灸学》初版时间为1964年,是我国第一部冠以“中国” 二字的针灸学大型工具书,由我国有名针灸学家程莘农(后当选为工程院院士)主持编写,至目前,已修订至第4版,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全书共分十
《中国针灸学》初版时间为1964年,是我国第一部冠以“中国” 二字的针灸学大型工具书,由我国著名针灸学家程莘农(后当选为工程院院士)主持编写,至目前,已修订至第4版,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全书共分十八章,对针灸学理论与实践方法进行了全方位介绍。
《中国针灸学》初版时间为1964年,是我国第一部冠以“中国” 二字的针灸学大型工具书,由我国著名针灸学家程莘农(后当选为工程院院士)主持编写,至目前,已修订至第4版,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全书共分十八章,对针灸学理论与实践方法进行了全方位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