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的主要贡献为:总结了明以前我国针灸的主要学术经验,特别是收载了众多的针灸歌赋;重新考定了穴位的名称和位置,并附以全身图和局部图;阐述了历代针灸的操作手法,加以整理归纳,如"杨氏补泻十二法"等;记载了各种病证的配穴处方和治疗验案。本书内容丰富,有系统完整的针灸学理论,并有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杨氏对针灸学造诣精深,理论精辟,能广收百家之长,充实自己的学术研究。他对针刺得气、手法、透针刺、疗程、晕针等具体问题有一定的发挥。《针灸大成》对于针法、灸法理论是相提并论的。杨氏对于刺法理论的一个*贡献是将针刺补泻分为大小两类,他认为"刺有大小",一是手法较轻(平和)的"平补"、"平泻";另一是手法较重的"大补"、"大泻"。他将针刺补泻进行大、小分类,实质是对刺激量的定性分类,开启了针刺补泻分强弱的先河,对后世
激光针灸疗法是先进的激光技术与我国传统经穴理论相结合的一种新兴疗法,是针灸疗法的一个分支,具有简便易行、无痛苦、无感染、无不良反应等优点。本书详细介绍了激光针灸疗法的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高式国,宇石果。生于1896年,卒于1998年,享年102岁,其穷毕生精力精研中医学及针灸学。 《高式国针灸穴名解》内容从督脉开始到肝经止,对十四经三百六十个穴位的命名进行了解释,并对各穴位的作用和证治也做了说明。《高式国针灸穴名解》综合古代各方面知识,揣度古人对腧穴命名时的构思而撰成。穴名解释有的根据典籍记载,有的根据局部解剖特征,有的根据深部脏腑,有的根据腧穴效用特点,也有的根据经脉所属或与附近经脉的关系,还有的根据养生家的体会等。作者综合了古代各方面知识,揣度古人对腧穴命名时的构思,尽量准确表达古人之意愿。作者在全书的行文中使用了古典词章,文字十分精炼。为了便于广大读者理解,作者又把现代人的认识和自己在临床中的体会,巧妙地结合进去。全书内容丰富,说理性强,适合中医院校学生及中医爱好者
本书系*名老中医稼近60年治验集萃。本书分两部分,*部分为医论选,主要介绍冰台医话、热证可灸论、针刺得气的探讨、论无创痛针灸、《黄帝内经》 穴法 是真谛、谈针灸处方四大要素、动穴临床钩玄、对 穴标 和耳穴的思考、试论古代针灸学派、对各家针灸常说与流派的探讨、中医振兴的观念危机与对策、对针灸融入世界的思考、60年针灸大事的见证与反思、针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体会。第二部分医案选,主要介绍三叉神经痛、头痛、腰痛、坐骨神经痛、急性风湿性关节炎、面瘫、乙型病毒性肝炎、哮喘、胃脘痛、眩晕、痢疾、面肌痉挛、呃逆、泄泻、癫狂、更年期综合征、急性腰扭伤、疖肿、喉痹、喉喑、耳聋、胆结石、鼻衄、便血。期望中医学子能开卷有益,悟其奥妙。
头针是在头部特定的刺激区运用针刺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中医独具特色的优势技术,疗效独特、简便易行、经济实用。本书重点突出,主要介绍了头针技术的基本知识、操作方法及具体运用。
专为针灸入门所著,以临床有效为准则,汇集针灸疗法之精华。全书用500余张真人针灸图展示说明,除了介绍针灸基础内容,还介绍了现代生活中内科、外科、妇儿科、男科、五官科常见疾病的针灸疗法,每种疾病从基本操作到不同的辨证分型,一步一图,具有实用性强、覆盖面广的特点。更针对当下热点 美容瘦身针灸进行了单章介绍。本书可供针灸临床与教学、中医美容、养生馆及针灸爱好者学习参考。
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普遍化的趋势。在《切脉针灸治癌》中,作者俞云总结了自己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及临床经验,在运用中医理论攻克癌症,以及中医切脉辨证与针灸治疗技术的结合方面都有新的建树。 本书首先概说切脉针灸治癌的探索过程及相关理论知识,接着阐述针灸、脉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切脉、针灸二者的结合点,*后着重从癌症的临床诊断、切脉针灸治疗癌症的常见配穴应用、治癌的特殊针法、针灸治癌与中草药的配合应用等方面予以阐述,并结合具体病案,充分展示切脉针灸治癌的临床疗效。 本书不仅可供中、西医肿瘤科临床和科研工作者参考,对指导癌症患者及其家属如何战胜疾病也有积 *的意义。
灸法 与 美容 是社会上的热门话题,针灸美容有很好的疗效,是一种回归自然的绿色疗法,因其没有毒副作用,被美容业推崇与追求,已广泛的应用。其中,灸法美容的疗效独特,方便实用,更是一朵艳丽的奇葩。 本书作者是权威的中医专家,针对美容祛斑这一主题系统总结了美容祛斑的中医学理论,分析面容衰老、面部色斑的病因病机,探讨美容祛斑灸法的作用机理,提炼了美容祛斑的常用灸法。结合自己40余年的临床经验,在何氏药物铺灸疗法的基础上,创立了何氏美容祛斑散,创新了美容祛斑面部灸法、美容祛斑脏腑灸法、美容祛斑冲任灸法、美容祛斑循经灸法、美容祛斑回旋灸法等,形成何氏美容祛斑灸法体系。
《备急灸法》为南宋?闻人耆年所著,1226年初刊。1245年孙炬卿合《骑竹马灸法》和《竹阁经验备急药方》两部,仍以《备急灸法》重刊并传世。闻人耆年著《备急灸法》是以灸法为主治疗急性病症的专著,介绍了心痛、牙痛、痈疽、疔疮、腹痛、吐泻等22种急证的灸治方法及急救方法,并附简明图说。《骑竹马灸法》详细介绍了痈疽发背的灸法,取穴方法独特。《竹阁经验备急药方》介绍了36个证候及其处方,包括单方、复方、内服药和外敷药,以及灸法和熏喉法等,多为有效验方。此次整理以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年影宋本为底本进行校注。
本书包含《子午流注针经》、《针经指南》、《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此三书是金元时期针灸学的代表著作。《子午流注针经》是现存*早的子午流注专著,奠定了子午流注的基础。《针经指南》共收录窦汉卿针灸论著十余篇。内容丰富,从临床实际出发,对腧穴、针刺方法、得气及针刺宜忌等作了重要阐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集录了大量窦汉卿的针论,对于研究窦氏针法具有重要价值。 针灸之术,历史悠久,有关著述,浩瀚广漠,古典医籍中记载的古代医家的宝贵经验认识,往往屡起沉疴,其精妙之处,值得认真挖掘与学习。金元时期是针灸学术承前启后的繁荣时期,医家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各流派之间的相互争鸣,促进了针灸学术的发展。《子午流注针经》、《针经指南》、《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即是这一时期的代表著作。本
本书是由北京针灸名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北京针灸名家丛书》之一。对广大读者来说是走进针灸名家,向他们学习的有利工具。通过它,可以了解这些针灸名家的追求与情怀,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可以分享他们的临床所得,使自己得到受用无穷的精神食粮。这是编写本丛书的目的。 本书对杨甲三从医经历、学术思想、针灸技法及临床经验做了全面梳理和总结,对了解杨甲三教授的坎坷人生和针灸理论、针灸技法的形成有很大帮助。此外,本书还介绍了杨甲三弟子的从师体会和临床经验,是杨甲三学术思想和临床技艺的延续。本书含医家小传、谈针论道、专病针治、诊余小课、薪火传承等五个部分,不仅是一部资料完整、内容翔实、可读性强的人物传记,而且具有较高的学术和临床价值。
民国时期针灸讲稿9种分订4册:一、梁慕周《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针灸学讲义》。二、谭志光《针灸问答》。三、承淡安《中国针灸学讲义》。四、杨医亚《新国医针灸讲义六种》。本册为《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针灸学讲义》,书稿突出地反映了梁慕周的针灸理论特点和临床治验。
梁宜主编的《方剑乔痛证针灸治疗精要》汇集了方剑乔先生三十余载针灸临床镇痛经验,并搜集了临床典型病例资料编写而成。全书共分为经验漫谈、辨证施治两篇。经验漫谈篇主要汇集了方剑乔先生的针灸治痛学术思想。从疼痛的病症认识、病因认识、病理病机、分类认识和评价体系来全面认识疼痛;从针灸镇痛特点和规律、针灸临床三维诊治体系、针灸镇痛 双程观 和选穴规律等方面论述针灸镇痛治疗;从各式针灸镇痛疗法、电针疗法以及古典刺法角度探讨针灸疗法的临床镇痛价值。辨证施治篇从偏头痛、肩关节周围炎、带状疱疹后遗痛等30个典型病种入手,较为详尽地介绍了方师临床针灸治疗痛证的临证经验和诊治特色。 本书适合广大中医药院校师生、针灸科医师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