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彩色图谱》遴选500种常用中草药(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涵盖基原识别与中药应用知识,内容涉及药材来源、基原动植物形态、采制、药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性味、功能主治、验方等,并配图展示中草药原动植物形态特征及药材性状,是一本实用的中草药教学、生产、检验、贸易以及家庭用药参考书。
《中草药彩色图谱》遴选500种常用中草药(包括植物、 动物和矿物),涵盖基原识别与中药应用知识,内容涉及药材来源、基原动植物形态、采制、药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性味、功能主治、验方等,并配图展示中草药原动植物形态特征及药材性状,是一本实用的中草药教学、生产、检验、贸易以及家庭用药参考书。
AI岐黄系列图书主讲中医人工智能“中医大脑”在中医临床领域积累的关键数据,本系列图书已出版两本,读者好评如潮,所选案例皆是临床比较典型或比较疑难的,其中不乏白血病、肝癌、癫痫等重量难题,对中医从业者及中医药爱好者有较大参考价值。此次秉承一贯原则,继续筛选“中医大脑”数据库中近期新积累的疑难杂症诊疗数据,将具有共性的医道规律和核心数据与中医临床从业人员及中医药爱好者分享,将人机结合的新颖诊疗模式进一步展示给读者,以收集腋成裘、抛砖引玉之功,响应国家对中医药行业“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殷切期望。
《文小叔有药说药:中医药文化传承心录:上下册》由文泉杰著
一两味中药不仅治病,还能祛顽瘸。可以使一些疾病的治疗由复杂变简单,由难治变易治,由不治变可治。《一两味中药祛顽疾》所录的一两味中药治病经验,既是医海拾贝,又是沙里淘金。有很多的宝贵经验是首次披露,更有一些经验是鲜为人知的,不要因为其简单而轻视之,只有在临床中才能深知这些经验是多么神奇。在临床应用中,用一两味中药治疗一些疾病也需要辨证施治。只有证对药对,准能获得奇效、卓效。著证不对,药不对,肯定是无效。
《中草药彩色图谱》遴选500种常用中草药(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涵盖基原识别与中药应用知识,内容涉及药材来源、基原动植物形态、采制、药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性味、功能主治、验方等,并配图展示中草药原动植物形态特征及药材性状,是一本实用的中草药教学、生产、检验、贸易以及家庭用药参考书。
本书编集了1991年及1997年2次由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所认定的“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常用的75味药物和56首方剂临床应用经验。资料来源于编者参与的199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的全国名老中医调研课题,共有330位名老中医参加了本次调查,问卷由名老中医药专家亲自填写或由继承人协助填写完成,内容真实可信。
本书收载《中国药典》及地方或民间常用药200余种,按照科属分类,每种中草药下包含科名、中文名、拉丁学名、别名、形态特征、生境分布、入药部位、采收加工、药材性状、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附注等内容。每个种同时附有原植物(花果枝、特征部位、整体植株、生境等)、药材高清照片图,图片多而精美,便于全面鉴别中草药的细部识别特征。同时,附有常见病验方速查、常见植物形态术语图解等。通过阅读这本书以达准确识别中草药,为正确应用中草药提供参考。
本书以2015年版《中国药典》为基础,综合历版药典收载品种,结合民间、地方常用中草药,精选其中200余种,按照植物科属分类,收录其中文名、拉丁学名、药材名、别名、植物形态、生境分布、药材性状、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内容,配有多角度拍摄的1000余幅彩色照片。本书特色:①全图写真。侧重多角度呈现原植物(花、果、叶、根、植株)、药材(原药材、饮片)的鉴别特征,突出中草药科学识别,便于读者按图索骥。②应用速查。文前、附录制作了“中草药功效速查”“常见病验方速查”,便于读者便捷快速地获取中草药应用要点。本书出版后将成为广大中草药爱好者和中医药院校师生学习、识别、应用中草药的常备工具书。
本书以2015年版《中国药典》为基础,综合历版药典收载品种,结合民间、地方常用中草药,精选其中200余种,按照植物科属分类,收录其中文名、拉丁学名、药材名、别名、植物形态、生境分布、药材性状、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内容,配有多角度拍摄的1000余幅彩色照片。本书特色:①全图写真。侧重多角度呈现原植物(花、果、叶、根、植株)、药材(原药材、饮片)的鉴别特征,突出中草药科学识别,便于读者按图索骥。②应用速查。文前、附录制作了“中草药功效速查”“常见病验方速查”,便于读者便捷快速地获取中草药应用要点。本书出版后将成为广大中草药爱好者和中医药院校师生学习、识别、应用中草药的常备工具书。
本书以2015年版《中国药典》为基础,综合历版药典收载品种,结合民间、地方常用中草药,精选其中200余种,按照植物科属分类,收录其中文名、拉丁学名、药材名、别名、植物形态、生境分布、药材性状、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内容,配有多角度拍摄的1000余幅彩色照片。本书特色:①全图写真。侧重多角度呈现原植物(花、果、叶、根、植株)、药材(原药材、饮片)的鉴别特征,突出中草药科学识别,便于读者按图索骥。②应用速查。文前、附录制作了“中草药功效速查”“常见病验方速查”,便于读者便捷快速地获取中草药应用要点。本书出版后将成为广大中草药爱好者和中医药院校师生学习、识别、应用中草药的常备工具书。
本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了武汉中药的发展历史、彭银亭的生平及学术特色、彭银亭中药炮制特色技术等。各论分十二章,介绍了数百种中药的来源、炮制、成品性状等。 本书适合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及中医药院校学生阅读使用。
本书收载临床常用的中药368种,力求反映临床实际药用饮片使用情况展示其实际大小(原大)的图片说明其是什么、有什么用、要注意什么等让读者手执此书。如入中药房,原大中药饮片跃然纸上,使用说明简明扼要。
石氏一族系中医世家,名医辈出,在贵州省乃至整个中医界,均颇具威望。石恩骏教授之父石玉书为我国有名中医学家,贵阳中医学院首任院长,其兄石恩权系首批500名老中医之一。石恩骏教授深研本草,临证遣药,不袭陈言,临床多收奇效。选取《神农本草经》中常用中药99种,结合个人宝贵的运用经验和典型医案进行了深入讲解,特色鲜明,临床实用性强,有重要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