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精油疗法是当前治未病防治中最为推崇的一种自然疗法。2015年理疗级植物精油正式进入国内,目前已经有近百万人在尝试着把精油运用到日常保健与康复理疗中。本书将从中医角度来探视植物精油的应用,试图给精油使用者及爱好者、中医爱好者一个全新的视角。
《内》《难》《本》《伤》,中医四维,不通不可以为大医。然方出《伤寒》,药归《本经》,乃临证之基,在实操层面更重于《内》《难》。《本经》乃《神农本草经》之简称,论药之本,世无第二,后世诸家,基本循此书之筋骨,各凭经验羽翼其上,但时增术繁,瑕瑜共见。各代精研中药之大家,无不在这个轮回里来来去去,书越多,术越繁,道越隐。说一千,道一万,无非数据之搜集、整理、分析、归纳、关联。古人皓首穷经,亦不免喟叹书山无顶、临证无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AI问世之后,很多学习研究之法,亦需应时而变。本书之精髓,正是以AI之利,阅尽书山,海纳众医经验,提炼出简练、高效、可靠的中药使用路径,为众说纷纭的中药界树立一些路标,令深入杏林者有道可循。
段富津教授,第二届“国医大师”,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自1961年至今先后主编、主审、参编全国各类方剂学教材;从医六十余载,善治内科疑难杂病。本书是依据段富津教授为中医专业七年制学生讲课课堂录音整理而成,贯穿着段富津教授积累多年教学经验所总结的“多维博约,因方施教”的方剂学教学模式。本书分两部分,上篇总论讲述方剂的起源与发展、治法、分类、组成与变化、剂型、煎服法等方剂学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下篇分十八章讲解了二百余首常用方剂。
中草药在保障民众身体健康和民族繁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满足广大中草药爱好者系统了解中医药理论体系、掌握中草药相关知识的需求,我们组织了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等长期从事中草药教学和野外植物识别、饮片识别的专家共同编写了本书。 全书收录了约600种常用中草药,按解表药、清热药、祛风湿药、消食药、活血祛瘀药、补虚药等主要功效分为20章。图文对照,每种中药描述了中药名称、药材来源、入药部位、采收加工方法、品质优劣评价标准、药材识别特征、药性及功效、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现代药理研究、验方精选等内容;彩色图片包括原植物、动物、药材或饮片的原色图片。旨在为读者提供丰富而又准确的信息。 本书兼顾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作为中医药从业人员和中医药爱好者的工具书,也可作为生活家居的收藏
本书是首届国医大师颜正华中药学思想与临床用药研究全集,共分为药学思想渊源、药学研究思想、药学教育思想、临床用药规律研究、常用中药临床特点辑要、临床用药验案精选和学术思想集要七个部分。其中,药学思想渊源部分介绍了颜正华教授的习医、工作经历和孟河医派的基本学术思想特点;药学研究思想部分介绍了颜正华教授的中药学研究理念和代表性研究成果;药学教育思想部分介绍了颜正华教授的治学思想、教学方法与改革思想;临床用药规律研究部分详细阐释了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开展颜正华教授用药规律研究的主要成果;常用中药临床特点辑要部分全面编辑集录了颜正华教授对常用中药药性、功效、适应证的理解与认识;临床用药验案精选部分着重论述了颜正华教授治疗胃痛、胃下垂、反酸、泄泻、痞满、便秘、感冒等多种临床常见病证的治疗思
“汤液经法图”展示了一套以五脏虚实辨证+五味补泻治疗为框架的古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其中,辛咸甘酸苦五味是遣方用药的关键,是中药五行属性的功效延伸。本书先构建还原中药五行属性的方法学,再紧扣临床功效,解读150味常用中药的五行属性与主导药味,为“汤液经法图”的临床实践提供支持。
补气是中医治疗气虚证的方法,又称益气,补气药是具有补气的功效,能补益脏气以纠正人体脏气虚衰的病理偏向的一类药物。常用的补气药包括白扁豆、白术、刺五加、党参、甘草、红景天、黄芪、绞股蓝、人参、沙棘、山药、太子参、西洋参等。 常用补气类主要化学成分有蛋白质、氨基酸、鞣质、生物碱、多糖、皂苷类、黄酮类、萜类、甾体类和挥发油等。部分补气药有香豆素类、木脂素类、醌类等化学成分。多糖和皂苷为多数此类中药的共有有效成分。其中,多糖类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病毒、延缓衰老、抗肿瘤、抗辐射等作用。皂苷根据水解后苷元的结构类型可分为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两大类,具有免疫调节、抗菌、抗病毒、抗肿瘤、保护心脑血管、溶血等功效。 本书主要针对临床常用补气药进行归纳与总结,全篇除概述部分共分13个章节、收录补气药中
本书是《中国南药志》(第一卷)内容的延续。全书收载血竭、石斛、紫金牛、千年健等50余种南药,每药分别从生药鉴别、栽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毒理学研究等多个方面,进行较为全面和翔实的介绍,旨在突出这些南药的特点与价值,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保护南药提供科学资料和丰富信息。 本书可供从事南药科研、教学、生产及临床应用的相关专业人员参考阅读。
近年来,全球刮起崇尚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之风,药食同源食品不仅在我国有很大需求,而且越来越受到国际上的重视。我国以草本为主的功能性食品和植物提取物饮料正在如火如茶地开发和应用,花果茶、花果酱、运动型饮料、功能性饮料是其中的胶校者和排头兵。但这些产品在国内的研发和应用还属于起步阶段。随着保健意识的增强,我国功能性食品的需求在逐年增加,但和国外相比较还处在起步阶段,有巨大的潜力和市场拓展空间。本书概述了药食同源的定义与内涵、历史发展及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并对114种药食同源药物的药理作用、食疗应用及临床应用进行详细的归纳总结。此书具备重印价值。
《艾叶》一书是我国正式出版的全面阐述中药艾叶的专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广泛的实用性。为推动艾叶的深入研究、产品开发及推广应用发挥了积极作用。国内不少科研、医疗及生产单位在引用、研发艾叶产品时都有参考引用该书,艾灸爱好者都在参阅,该书首版印5千册早已售馨,第二版更名《艾叶的研究与应用》更受欢迎,已重印4次,此次修订再版十分有必要,本书通俗易懂、简便实用,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其社会及经济效益是十分显著的。
本书以柴胡为对象,围绕药材质量评价与中医方剂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以药材质量评价为出发点、延伸至经典方剂的科学问题为导向、以代谢组学技术为手段的 中药材质量评价-中医方剂科学内涵挖掘 研究思路与策略,为中药现代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全书共分为12 章,章至第六章介绍了柴胡药材品质评价的研究内容,第七章介绍了含柴胡的经典方剂的抗抑郁作用研究内容,第八章至第十二章介绍了以柴胡为君药的经典方剂逍遥散科学内涵的挖掘。本书适合医药院校、科研院所及制药企业从事柴胡药材生产种植、中药研究与开发的相关科研工作者、研究生、本科生作为学习参考书,也可供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庞国明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三十余年,近十年来一直在从事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实践录》系其将临床研究的部分经验心得及理论认识上的创新点汇集,形成的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专著。本书在第一版基础上,增加了《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常用验方》等内容,并更新了部分医案。全书分上、下篇。上篇为基础篇,计9章,分别阐述了2型糖尿病的中医病名、形成因素、病机特点、提高疗效的思路方法、精准治疗三要素、“三辨诊疗模式”与“序贯疗法”的构建与应用、慢性并发症的证治及纯中药调控血糖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下篇为临床篇,选载了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的部分验案,展现了上篇理论在临床中的充分应用,具有不错的示范效果。本书立题新颖,论理充分,贴切临床,其验案疗效确切,用数据说话,真实地
本书从我国中草药宝库中精选了现今临床常用的456种中草药(包含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的绝大多数品种),全书按各种中草药的入药部位进行分类,分为六大类:全草及干燥地上部分类;根、茎、叶类;花、果实及种子类;皮类;动物类;其他类。并分别介绍了每种中草药的别名、来源、识别特、生境分布、采收加工、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量用法、精选验方等知识。文字通俗易懂,易于理解;图片清晰,易于识别;并收有使用注意,以提醒广大读者注意各种中草药的使用事项。书中为每种中草药一一配备了精美的彩色手绘图片,还增加了一些药物主要识别特征的局部放大图,以方便读者朋友们进行对照识别。
物精油疗法是当前治未病防治中最为推崇的一种自然疗法。2015年理疗级植物精油正式进入国内,目前已经有近百万人在尝试着把精油运用到日常保健与康复理疗中。本书将从中医角度来探视植物精油的应用,试图给精油使用者及爱好者、中医爱好者一个全新的视角。
岭南地区是全国药材的主要产区之一,本书收集了编者团队自2000年以来对岭南常见药用植物以及混伪品进行的薄层色谱的研究工作,概论中介绍了薄层色谱指纹图谱技术的形成、特点、操作方法与应用 ;高效薄层色谱的操作技术及薄层色谱技术的发展等内容,各论中将搜集到的常见的38种岭南特色中药材,在严格实验条件下,分别做成薄层色谱指纹图谱,本书不仅有各种药材指纹图谱制备的方法与结果分析,还有药材的别名、学名、英文名、来源、产地及栽培、化学成分、形态特征及药材鉴别、性味功能介绍,并配有野生照片与药材成品照片。本书主要作为农林和中医药高等院校、岭南中药材使用或生产的相关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参考书,亦可供有关中药材生产经营、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其他经济植物研究和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