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药学著作。一卷。清徐大椿撰。刊于1736年。本书选辑《神农本草经》中主要药物100种,结合临床加以简要的注释。书中常针砭时医不明药理之害,又能结合个人临床实践阐述药理,故对后世多有启发。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已知非常早的中药学著作,对后世影响巨大。《神农本草经》全书共三卷,分上、中、下三品,卷一为上经,载上药一百二十种木,为君;卷二为中经,载中药一百二十种木,为臣;卷三为下经,载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左使。 《神农本草经/中医经典掌中宝》以清代孙星衍、孙冯翼辑《神农本草经》为蓝本,以梁朝陶弘景集、尚志钧辑校《名医别录》、柳长华及吴少祯主编《神农本草经》等为参考,仅留本经原文,编制字母索引,便于随手翻阅、查找。明显错字,径直修改,不再出注。
《金匮要略》以内科杂病为主,对外科妇科的病症也有专篇论述。全书3卷,25篇,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关于杂病诊治的专书。《金匮要略》对我国东汉之前丰富的诊疗经验去粗取精,将体虚感受风邪,从经络进入脏腑列为发病的首要原因,强调诊脉时以脏腑经络为辩证重点,并且结合营卫气血、阴阳五行等理论展开论述,依照《黄帝内经》中的“上工治未病”原则,针对诸多疾病提出预防和养生建议。该书记载的温熨、烙法、洗浴法、药摩等外治法,对临床治疗学来说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力。《金匮要略》中收录方剂262个,其方剂因精炼严密被后世誉为“众方之祖”,其中不少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