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自首次出版以来,迅速成为了一本进入这一深刻和迷人的理论物理学领域的容易入门和全面了解的图书。现在,在这个修订版中,徐一鸿教授添加了量子场论中的一些进展,如引力波、螺旋度旋量形式、壳层-胶子散射、复动量振幅的递推关系以及杨-米尔斯理论和爱因斯坦引力。同时还提供了附加练习,和详细的部分习题解答,以及进一步阅读的相关图书建议。此书语言简洁,且生动幽默,物理图像清晰,可以为读者建立坚实的概念基础,是量子场论方面的经典教材。适合理论物理专业的或者有兴趣的大学生和科研工作者阅读和学习。
本书基于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 “科学中的重要思想” 这门课程而写,共13章,内容包括力学、热学、电和磁、波、相对论、量子力学和化学键、材料等内容,由浅入深地介绍了物理学和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本书的特点是每章都有一个以辐射图的形式呈现的重要科学思想,并且每章开始都围绕着这个重要思想对物理学和化学的各领域进行简明阐述。本书不要求读者具备高深的专业知识,适合那些有兴趣了解物理学和化学世界的人们作为科普读物阅读,也可作为高中生、大学生入门级的物理学和化学通识教材。
后费曼物理学讲义:基础物理的启发之旅,本书是对大学物理教学的一次革新,是继《费曼物理学讲义》之后的又一次有益尝试。本书以整体统一的观点阐释整个物理世界,易于理解,且富有启发。全书从牛顿力学、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爱因斯坦相对论直到粒子物理、宇宙学以及超弦,还介绍了*的物理发现:引力透镜、黑洞、石墨烯、超重核、希格斯波色子和引力波的发现等。是一本极好的开启基础物理学之旅的教材。 《费曼物理学讲义》对物理学的全貌进行了细致、富有见地的阐述。全书物理概念、理论框架清晰,讲述生动,富有启发性,拥有同类教材无法企及的深度和广度。 全书涵盖牛顿力学、统计物理、麦克斯韦电动力学以及量子力学等内容,不仅对于物理系学子是优秀的教材,对于每一个试图理解现代物理的读者都是不可多得的经典读物。 第 1 卷主要
本书深入讲述了热力学的起源、发展和演变,通过对热力学理论发展的历史回顾,帮助读者了解热力学从古典到现代演化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和相关概念的演化历程,以及热力学在自然界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内容涉及温度、能量、熵、化学势等热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以及热力学第三定律、辐射热力学、不可逆过程热力学、涨落、相对论热力学、新陈代谢等方面。
后费曼物理学讲义:基础物理的启发之旅,本书是对大学物理教学的一次革新,是继《费曼物理学讲义》之后的又一次有益尝试。本书以整体统一的观点阐释整个物理世界,易于理解,且富有启发。全书从牛顿力学、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爱因斯坦相对论直到粒子物理、宇宙学以及超弦,还介绍了现代的物理发现:引力透镜、黑洞、石墨烯、超重核、希格斯波色子和引力波的发现等。是一本极好的开启基础物理学之旅的教材。 《费曼物理学讲义》对物理学的全貌进行了细致、富有见地的阐述。全书物理概念、理论框架清晰,讲述生动,富有启发性,拥有同类教材无法企及的深度和广度。 全书涵盖牛顿力学、统计物理、麦克斯韦电动力学以及量子力学等内容,不仅对于物理系学子是优秀的教材,对于每一个试图理解现代物理的读者都是不可多得的经典读物。 第 1 卷
本书介绍了生物物理学的物理知识基础,结合生物学中的实例,介绍了热力学、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的有关知识。本书的第一部分介绍了能量、信息与生命三者间关系的概貌。第二部分关注细胞中分子层面的扩散、耗散及驱动现象,并详细介绍了其中的物理原理。第三部分侧重于将第二部分中的物理原理应用于解释更为复杂的大分子、分子机器的工作机制之中。 本书是一本较为系统地具体介绍生物学中物理原理的教材,体现了生物学和物理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的思想,适合于配套大学相关课程使用。 《生物物理学:能量、信息、生命》的第一版已经成为颇受欢迎的生物物理学教材和参考书。2020年,纳尔逊教授再次对书中内容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形成了目前的版本。
本书是一部综合性的物理学辞典,涵盖力学和理论力学、理论物理学、热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声学、电磁学、光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无线电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等离子体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高能物理学、天体物理学、计 算物理学、非线性物理学、化学物理、能源物理、经济物理、生物物理学、医学 物理等学科,以常用、基础和重要的名词术语为基本内容,提供简短扼要的定义 或概念解释,并有适度展开。正文后附有物理学大事件、常用物理量单位、常用物理学常数表等附录, 并设有便于检索的外文索引、汉语拼音索引。
诺贝尔奖得主Steven Weinberg将他卓绝的物理洞察力和明晰的表达天赋结合起来,在这本成功的著作完全更新的第2版中提供了近代量子力学的简明介绍。第2版包括如刚性转体和量子密钥分配等主题的全新6节以及对全书现有章节的重要增补,非常适合作为一年的研究生课程教材或研究人员的参考书。从量子力学的历史评述和Schr dinger方程的经典解开始,Weinberg运用他卓越的教学经验阐明了Bloch波和能带结构、Wigner-Eckart定理、幻数、同位旋和普遍散射理论,然后将量子力学发展到近代Hilbert空间处理形式。每一章之后都有习题,讲课教师可以从网上获得题解。
由大量单元组成的复杂系统会产生丰富多彩的自组织与集体行为,近几年成为多交叉领域长盛不衰的研究热点。复杂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涌现,即在整体层面会呈现出各种各样个体所不具备的行为。本书以复杂系统中普遍存在的同步与非平衡输运等涌现行为为切入点,以非线性动力学、统计物理学、序参量动力学理论等为理论工具,重点剖析了相振子、混沌振子及其复杂网络的同步、时空随机共振、时空斑图与非线性波、集体定向输运及低维体系热传导与热器件等现象,并探讨了这些看似不同的现象之间的内在机制、共性和联系。 本书分上下册,上册包括第1~4章,下册包括第5~7章。
本书从光量子这一基本概念入手,全面介绍了当前生命科学中的各种光生物现象(如光合作用、结构色、视觉等)和重要光学技术(如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多光子成像、光遗传学等),尤其重点介绍了色觉、单光子视觉、视信号转导等不同层次、不同方面视觉过程的光物理特征。书中主体部分注重定性论述,辅以简单定量计算,使一般读者都容易领会基本物理图像;书中进阶部分则对光量子的物理理论给予了必要介绍,供具备较好数学基础、希望对光的本性有更深刻了解的读者参考。
本书为国际上*部较全面、系统阐述量子色动力学 (QCD) 如何驾驭夸克和胶子, 从而构成核子 (强子)、核子-核子相互作用直至多核子体系 (原子核) 及核子和核体系的性质的学术专著, 是早年师从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黄祖治的何汉新先生对其毕生重要研究成果的总结, 以量子色动力学为基础, 阐述核子的夸克、胶子结构及其随能量标度的演化 ; 阐明核子自旋、质量和张量荷的起源 ; 探究夸克、胶子色禁闭形成核子 (强子) 的动力学机制 ; 探索QCD规强子态 ; 论述重子-重子相互作用和核多体系统的动力学及核介质中的夸克效应。
本书是爱因斯坦(Einstein,1879 1955)为其相对论所写的普及本,写于1916年,德文版1917年出版;英译版,1920年由罗森(Robert Lawson,1890 1960)翻译出版。本次影印,德文版据Vieweg Sohn出版公司1969年第21版;英文版据Crown出版公司1952年第15版,该版是爱因斯坦生前后的英文版,书前有其对第15版的 说明 。
量子场论可以说是有史以来影响最深远、最优美的物理理论,与物理学中的任何其他理论相比,量子场论在各方面都得到了更严格的检验和更精确的验证。然而这门科目却以难著称,在各种针对专业人士的厚重教材中,数学晦涩难懂,还要使用一种由气泡、波浪线、顶点和其他几何结构组成的奇怪图示语言来描述物理过程。对于任何怀有抱负的理论物理学家而言,学习这种数学与几何语言都是一场重要的入门仪式,绝大多数大学都设有量子场论研究生课程,并辅以大量具有参考价值的量子场论教材。这些书由专业的量子场理论家所写,为那些渴望加入他们的读者而设计。因此,这些书往往写得细致而又严谨,同时还需要用到高水平的复杂数学技巧。 作者写这本书的初衷是:量子场论如此重要无比又充满魅力,不该局限于研究量子场论的专业人士,实验物理学家、
本书详细介绍了凝聚态物理中常用的单体格林函数和多体格林函数的基本理论。对于多体格林函数, 介绍了费恩曼图形技术和运动方程法。对格林函数在一些方面的应用做了介绍, 主要是在弱耦合超导体、海森伯磁性系统和介观输运方面的应用。
本书是为物理学家写的一本微分几何,是在1990年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补充,将原版14章扩充到了23章。全书分为主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流形微分几何,是理论物理研究生教学的基本内容,介绍了流形、流形上张量场、仿射联络与曲率以及流形上度规、辛、复、自旋等重要几何结构。第二部分介绍纤维丛几何,介绍了示性类与A-S指标定理,深入分析量子规范理论的大范围拓扑性质、各级拓扑障碍、瞬子、单极、分数荷与超对称等现代物理前沿问题。第三部分介绍非交换几何及其在量子物理中的应用、量子群与q规范理论。
本书作者列昂?库珀是著名美国物理学家、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在本书中,作者以精心选择的例子、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物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力学、光学、电学、分子物理学和热力学等经典物理学内容;及相对论、量子力学基础、原子和原子核结构以及基本粒子物理学等近代物理学内容。在介绍一些重要的物理概念和原理时,作者巧妙地插入了历史上有关物理大师们的一些有趣的(也是很有意义的)资料和轶事,把物理学发展史上一些重大的变革像一幕幕戏剧似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不但使阅读变得兴趣盎然,并且能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新物理概念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和发展起来的,了解到物理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从而把读者逐步引进物理学宝库,去领略千余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 物理原理和物理定律 的无穷奥妙。 本书形式上生
本书着重介绍粒子物理的基础知识,同时尽可能多地介绍相关领域前沿的情况和最新成果。书中从对称性出发,相继详细介绍强子的夸克模型、电磁作用和弱作用、弱电统一理论、强作用的规范理论QCD。其中在弱作用部分对中性K介子、中性B介子和中性D介子系统的正反粒子混合及CP不守恒做了系统介绍,在弱电统一模型部分还给出了Rξ规范的费曼规则,在强作用部分详细讨论了QCD的重整化,对粲偶素、例外态、胶球和混杂态、格点规范等也做了简要讨论。书中还介绍了中微子振荡及轻子系统的CP破坏。此外,对超出标准模以外的各种新模型,如大统一理论和超对称模型等,作了简要介绍。最后介绍了与粒子物理有关的宇宙学的基本知识。
本书作者一生从事有关等离子体物理学的实验和研究。本书试图从气候变化和能源着手,清晰、公正地把事实真相呈献给读者,主要讨论了受控聚变的物理原理与技术。本书会告诉读者,聚变研究已经进展到哪里、还要走多远,最终我们将怎样到达目的地。作者力图深入浅出地解读受控聚变的深奥物理内容,实现聚变的种种困难和巧妙的解决方案,使每个读者能够领会聚变物理学家所做的一切努力,这是一项艰巨的科学技术任务。
《量子场论导论》是物理学研究生课程的一本教科书,内容涵盖相对论量子力学、量子电动力学和费曼图。作者通过精心设计的例子,说明了这些科目的技术方面,并直观地解释了数学背后发生的事情,从而使这门课易于理解。在介绍量子电动力学的基础上,讨论了重正化理论及其与统计力学的关系,并引入了重正化群。这一讨论为讨论构成基本粒子物理基本相互作用基础的物理原理及其用规范场理论的描述奠定了基础。 目次: 读者对象:物理学的研究生以及教师。
本书着重介绍量子光学领域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和方法,并对相关的前沿课题进行了适当讨论。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辐射场及其量子化,量子相干态、压缩态,光场的相干性及其干涉,光场与原子的相互作用,热库系统及主方程理论,朗之万方程,光与物质相互作用,非马尔可夫系统,光学谐振腔系统,光力耦合系统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在适当的地方插入相关领域和课题的介绍,如光子波函数,纠缠光源的干涉,Rabi模型的精确解,超辐射相变,非马尔可夫系统的度量及验证,简并光腔中的拓扑物态模拟等。
《量子物理学》分为两册:上册详细阐述量子力学的基础及对称性和微扰论的应用;下册从时间相关动力学出发,讨论多体物理学和量子混沌与量子纠缠。两册内容的划分适合两个学期的教学。该书兼具俄罗斯与欧美教材的风格,选材详尽丰富,逻辑鲜明合理,叙述简明严谨,涵盖范围及适用读者类型之广在同类书籍中尚属少见。其所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全书的结构相当独特。其主题从量子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延伸到许多前沿的研究领域,介绍了量子物理学*的成就和解决现代物理中遇到的问题的方法。全书设置了许多习题,并对部分习题提供了详细的解答。对于涉及量子物理学应用的大学高年级学生,该书是优秀的教材;对于理论物理领域的相关研究与教学人员,也是难得的有价值的参考书。
德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W.Griner等教授撰写的13卷集 理论物理学教科书 ,是一套内容完整实用面向大学生和硕士研究生的现代物理学教材,各卷内容独立完整。它以系统的、统一的、连贯的方式阐述了现代理论物理学的各个方面。这套教材面世后,在德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英文版的及时推出,对全世界理论物理学的教学也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本书内容包括:物理量的量子化;辐射定律;物质的波动性;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Ⅰ;数学补充;薛定谔方程;谐振子;经典力学向量子力学的过渡;磁场中的带电粒子;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Ⅱ;微扰论;自旋;含自旋的非相对论波方程;量子力学多体问题初步;全同粒子;量子力学的形式结构;量子力学的概念及哲学问题。
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铁电体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和**进展。全书以自发极化为核心,系统地总结了作者多年来的研究成果,深入讨论了铁电体的尺寸和表面效应理论;同时吸收了国内外有关铁电体的主要成果和学术思想。全书共9章,前4章主要阐述自发极化机制,包括铁电体的晶体结构、宏观理论、微观理论;后5章讨论极化状态在外场作用下的变化,即铁电体的各种功能效应,包括电畴结构、极化反转、介电响应、压电效应和电致伸缩效应、热电效应、光学效应(电光、非线性、光折变)。此外,结合每种功能效应,介绍若干典型铁电材料及其应用。书末附有3个附录和详细的内容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