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达到地质勘查基金效益优选化,充分发挥勘查成果服务社会的目的,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的直接部署和指导下,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创新团队提供技术支撑,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察院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合作完成《宁夏区域重磁资料开发利用研究》一书。全书以宁夏回族自治区1:20万重力数据为基础,结合各比例尺地面高精度磁测、激电与化探等物化探成果资料,总结分析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全区岩(矿)石物性特征,采用多尺度滑动窗口线性回归分析法消除地形相关假异常,重新解译全区剩余重力异常、断裂体系和区域构造单元,预测全区金属矿、煤田、固原地区岩盐矿及六盘山盆地油气远景。 本书可供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矿产地质等专业的技术人员及科研和教学人员参考。
《基于地质雷达的灰岩隧道及边坡施工稳定性分析》主要介绍灰岩隧道与工程边坡的施工稳定性及风险评估,内容包括:阐述隧道与工程边坡施工风险评估的基本内容与方法;采用地质雷达识别隧道开挖过程中风险源,并开展风险等级划分及其防控;基于地质雷达探测不良地质体规模,并利用数值模拟分析评估隧道不良地质体的施工安全距离;通过地质雷达确定土质围岩段降水渗流漏斗动态范围,并基于介质理论建立积分模型理论估算地表沉降:综合采用地质雷达实测、BP神经网络及BMP90反演模型对工程边坡多类型力学参数进行反演并开展稳定性分析。 《基于地质雷达的灰岩隧道及边坡施工稳定性分析》可供岩土与地质工程领域的科研、勘察、设计、施工及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我国西南山区滑坡地质灾害频发,影响范围广。开展滑坡隐患排查和风险预警研究,对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保护生态安全都有着重要意义。《喀斯特山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与易发性评价新技术》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机器学习技术相结合,从“区域隐患排查→区域隐患监测→区域风险评估”入手,解决了大区域滑坡风险排查的相关技术难点,建立了一套区域滑坡隐患排查、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模型开展滑坡隐患自动识别,有效提升区域滑坡隐患排查的效率和精度;提出多时相、多波段、多视角InSAR 协同监测方法,对西南山区开展大范围滑坡地表形变有效监测;利用识别的滑坡隐患数据开展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引入InSAR 地表形变监测成果进行过程修正,进一步提高评价准确性。
该书系统地总结了汉中天坑群岩溶地貌形成的地理、地质背景,详细描述了该地区以天坑、溶洞为主的地质遗迹资源的分布、规模、形态、成因类型,讨论了天坑的生成条件、生成机理及发育演化过程,分析了汉中天坑群岩溶地貌区古环境,并通过综合对比、分析,确定了汉中天坑群的全球地位。
《数值传热学实训》主要以陶文铨院士编著的《数值传热学》和《计算传热学的近代进展》部分章节为基础,并结合作者在数值传热学教学、科研中积累的心得体会编写而成。《数值传热学实训》对数值传热学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设计了大量习题,并给出了详细的参考答案,以加深读者对数值传热学知识的理解。此外,为了提高初学者应用数值传热学的能力,《数值传热学实训》设计了一些典型的编程题并给出了部分编程题的参考程序,同时对数值传热学的编程、调程经验及应用经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
《四川盆地南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机理研究》以四川盆地南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段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实验测试和理论研究等方法,以页岩气成藏机理为核心科学问题,基于对页岩有效厚度、埋藏深度、有机质丰度、成熟度、吸附含气性、岩石脆度、孔隙度和构造改造强度等页岩气成藏的关键要素分析,研究页岩储层的微观孔裂隙系统,探讨页岩气赋存的吸附态、游离态和溶解态等赋存机理,论述构造演化史-沉积埋藏史-烃源岩熟化史等配置关系,从页岩气系统角度揭示龙马溪组页岩气的成藏机理,以期发展中国页岩气成藏理论,提供有利区带预测和勘探开发部署依据。
《数值传热学实训》主要以陶文铨院士编著的《数值传热学》和《计算传热学的近代进展》部分章节为基础,并结合作者在数值传热学教学、科研中积累的心得体会编写而成。《数值传热学实训》对数值传热学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设计了大量习题,并给出了详细的参考答案,以加深读者对数值传热学知识的理解。此外,为了提高初学者应用数值传热学的能力,《数值传热学实训》设计了一些典型的编程题并给出了部分编程题的参考程序,同时对数值传热学的编程、调程经验及应用经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