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综合性的化学辞典,涵盖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理论与计算化学、高分子科学、化学生物学、放射化学与辐射化学、环境化学、能源化学等分支学科,以常用、基础和重要的名词术语为基本内容,提供简明扼要的定义或概念解释,并有适度展开。正文后设有便于检索的汉语拼音索引和外文索引。
本书是在1959年出版的《物质结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作者根据当前的教学要求和化学学科的发展动向,对第一版内容作了较多的增删,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全书共十五章,即量子力学基础和氢原子的状态函数、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原子光谱、双原子分子的结构、分子对称性与群论初步、多原子分子的结构、共轭分子的结构、配位场理论和络合物的结构、原子价和分子结构小结、分子光谱、分子的电性和磁性、晶体结构等。书中对原子价概念的发展不仅总结了国内外学者的成果,并且着重介绍了作者使用(nxcπ)四个数来描述包括原子簇在内的无机和有机分子的结构类型,提出了原子价的新概念,在论述现代物质结构实验方法、原理和应用方面,除介绍IR、Raman、NMR、ESR、ESCA等主要方法外,还就如何掌握查阅、分析各种谱的数据和结构作了引导和说明。
本书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保持以分子筛与多孔材料的合成化学与结构化学为主线,兼顾基础与发展前沿并重的体系,总结本领域十年(2004~2013)来的进步与发展,在大幅更新与删改原有章节内容的基础上,再新增加“等级孔材料”与“金属有机与有机骨架多孔材料”两章。整体反映本领域的最新进展,新增十年(2004~2013)来的参考文献近千篇。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第三版)分通用卷、增补卷两卷,是一本有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技术全书,主要是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根据国家标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T 16483 2008)、《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指南》(GB/T 17519 2013)的格式和要求编写而成。本书是增补卷,选录的1009种化学品,是目前我国生产、流通量大,*常用的化学品;也是列入我国的一些重要的危险化学品管理名录、目录或标准,危害性大的化学品。每种物质列16大项,分别为化学品标识、危险性概述、成分/组成信息、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操作处置与储存、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理化特性、稳定性和反应性、毒理学信息、生态学信息、废弃处置、运输信息、法规信息和其他信息;大项下又列出若干小项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透明质酸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全书共20章,内容涵盖了透明质酸的发现历程、应用简史、基本性质及其在人体内的代谢和生理作用。书中详细探讨了透明质酸及其低分子质量和寡聚形式的生产方法,以及透明质酸的交联和修饰技术。此外,本书还深入分析了透明质酸在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包括医疗美容、眼科、骨科、口腔科、耳鼻喉科、伤口愈合和术后防粘连、药物载体、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肿瘤治疗、生殖医学和泌尿学、个人护理品、食品以及其他新兴领域。最后,书中还介绍了透明质酸产品的相关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
本书精选了332个最重要的一直在普遍应用的经典的或当代的有机人名反应或试剂。每个反应均给出一步步详尽的电子转移机理和众多具体的合成应用。全书还有3700多篇直至2013年度含原始论文及以综述和应用为主的参考文献,此外还提供了不少有机人名反应发现者的简历和栩栩如生的为人风貌。
本书是标准化科学理论的原创著作,系统性地创建了标准化的理论和方法,包括标准化的科学性和哲学认识,标准化的理性概念、公理、形式谱系、原理、定律、标准化熵、相似标准化、标准方程等元理论和基础理论,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组合化、型谱系列与族系、统型、协同互操作性、产品顶层设计、产品优化、标准化指标体系等的理论和设计方法,标准化系统工程、项目的标准管理与控制、零部件管理、标准化应用状态评价、标准化效益评价等方法。
本书涵盖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末师从郭可信先生起至近年带领研究团队在有关电子衍射方面所积累的主要实验案例,旨在以 案例 的形式梳理电子显微学及晶体学的基础知识,展示如何通过对材料基础科学问题的再认识从而对经典问题产生新理解,分享发现的乐趣,传授 30 余载的学术经验。本书主体(第2~6章)按晶体的对称性从低到高依次展开,包括单斜、正交、四方、六方、三方、菱方、立方晶系,涉及周期性晶体14种布拉维点阵中的13种点阵类别以及部分准晶体,共40余种物相。第1章和第7章是科学研究中相关历史事件的精彩片段,不但能引起读者对本领域历代先驱者的无限敬仰,也能激发年轻学者投身于基础科学研究、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和决心。 本书适合作为电子显微学以及材料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供材料科学与过程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从业者
本书系统介绍了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聚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以及结构分析中所涉及的理论、思维方式、实验方法等。内容包括:振动光谱、电子光谱、核磁共振、电子顺磁共振、热分析、动态热机械分析、动态介电分析、气相色谱、凝胶色谱、裂解气相色谱、色谱-质谱联用、各种显微分析、广角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小角X射线散射等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在聚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实例及解析方法等。
《杂萘联苯型聚芳醚高性能树脂及其应用技术》为“高性能高分子材料丛书”之一。高性能工程塑料具有耐高温、高强度、高绝缘、耐辐照等优异综合性能,属于战略性新材料。含二氮杂萘酮联苯结构高性能工程塑料已成为这一领域*重要的新成员,其在航天航空、电子电气等高技术和国防**领域的应用研发取得显著进展。该系列高性能树脂兼具耐高温可溶解特性,解决了传统高性能工程塑料不能兼具耐高温可溶解特性的技术难题,综合性能优异,加工方式多样,应用领域广泛。上述树脂的深加工产品,如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耐高温功能涂料、胶黏剂、特种绝缘漆、漆包线、高频覆铜板、功能膜等,已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电子电气等高技术和国防**等许多领域。《杂萘联苯型聚芳醚高性能树脂及其应用技术》介绍了含二氮杂萘酮联苯聚芳醚系列新型高性能工程
本书凝聚了稀土科学和技术领域数十位院士、专家的智慧和心血,历经两年多时间编写完成,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联合设立的学科发展战略系列研究项目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 为了更加绿色高效利用中国宝贵的稀土资源,引领和支撑稀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本书系统调研了近年来国内外稀土化学学科的发展状况,通过文献计量学等方法呈现了全球稀土化学发展的全貌,梳理和综述了稀土化学主要领域的研究进展,分析讨论了制约中国稀土产业发展的基础科学问题,提出了中国稀土化学学科未来发展的研究思路、发展方向以及国家政策建议。
本书主要围绕作者在缺陷与催化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内容包括固体缺陷化学及其发展概述、催化中的缺陷材料及其作用机制概述、碳材料缺陷与催化、金属材料缺陷与催化、金属化合物材料缺陷与催化、金属有机配位化合物缺陷与催化、负载型材料缺陷与催化等。通过催化剂表面缺陷的构筑,设计高性能催化剂,认识缺陷产生机制,理解缺陷与催化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构建其在催化剂设计方面的应用基础,为新型催化剂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为深入贯彻《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 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认真落实《推进专利代理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任务要求,推动专利代理行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水平,为专利代理业务的全面提高奠定良好基础,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于2023年开展了全国典型发明专利撰写案例 活动,经过初审、终审等评选环节,从机械、电学、化学三个领域共选出60篇典型案例。本书为此次评选出的化学领域典型发明专利撰写案例及其部分案例的撰写经验分享文章汇编。
生物基材料是指利用可再生生物质,通过生物、化学、物理等手段制造一类新型材料,如生物塑料、生物质功能高分子材料等等,具有原料可再生、生物降解等特性,是国际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书系世界学术研究前沿丛书之一,采用全英文出版,主要选择近3年世界各国研究学者在生物基材料领域的科研理论与成果,本书的出版将对该领域研究起到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本书汇集世界一线作者及内容资源,着眼科研能力成熟的发达国家的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聚焦专业性和科研水平均较高作者,确保内容的高质量,紧跟国际学术热点,内容组建一般采用4个标准:作者的单位,作者在相应科研领域的科研资历,相关领域专家的认可与推荐,作者已发表文章的影响因子及引用次数高。本书内容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书中有大量案例分析和数据图表,及时
本书是湖北三峡实验室“磷资源开发利用”丛书第5卷。本书共5章,第1章系统介绍了磷灰石结晶矿物学特征,阐述了中国磷灰石矿物资源分布特征、磷灰石结晶矿物学特征、磷灰石光性矿物学特征以及磷灰石矿物研究和表征方法。第2章介绍了磷灰石的比较晶体化学特征。第3章分别介绍了湖北、云南、贵州等地磷矿工艺矿物学,系统总结了其地质矿产特征、矿石自然类型与工业类型、矿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矿石工艺性质、矿物的嵌布嵌镶特征和单体解离度。第4章详细探讨了锶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形貌控制机理,提出模板诱导/均相沉淀法制备不同形貌的锶羟基磷灰石,分析反应过程中物相转化和结晶控制机理,为锶羟基磷灰石的可控制备提供理论指导。第5章主要介绍了磷灰石矿物材料的功能开发,包括磷灰石固体碱催化功能材料、化学分离功能材料、生物功
本书为“高性能高分子材料丛书”之一,系统介绍了聚合物碳化反应及其应用。首先总结聚合物碳化的典型方法,论述每种碳化方法的原理与适用范围;重点阐述了碳化过程中降解反应和碳化反应的协同机理,以及碳材料的织态结构、表面化学结构的调节机制,介绍利用聚合物碳化反应制备不同维度的碳纳米材料、碳泡沫、碳/碳复合材料等。本书以碳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调控为切入点,着重介绍控制聚合物的碳化反应实现精确调控碳材料生长的机制。在此基础上,介绍催化聚合物本身成碳在提高阻燃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本书介绍聚合物基碳材料在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吸附与分离中的应用前景,阐述碳材料结构形貌与性能的关系。
固相萃取是样品前处理的重要技术之一,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水质环保监测、临床医学、新药开发、刑事鉴定、生命科学等众多领域。本书从固相萃取的基本理论入手,系统地介绍了固相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固相萃取材料,固相萃取方法的建立与优化,固相萃取的自动化以及固相萃取在环境水质分析、食品安全分析、司法鉴定分析、药物分析、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应用。为了便于读者在实际分析工作中应用本书的相关内容,书中汇集了大量常见化合物的理化参数。同时,还对固相萃取技术应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后,对固相萃取技术的展望进行了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