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之一,是在1980 年出版的《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一书的基础上重新编写而成的。根据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发掘的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吸收最新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包括考古研究以及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方法,如抱粉分析、沉积物分析、树木年轮以及14C测定、遥感和卫星像片判读等,全面反映历史时期中国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演变和发展的概貌。论述中国气候、植被、珍稀动物、主要河流、湖泊、海岸、沙漠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演变过程,进一步探讨中国历史时期自然环境发展演变的规律。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要素或地理综合体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和区域特征的一门学科,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区域性的特点。本书的编写目的是简要介绍地理学各领域的性质、知识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全书共13章,内容包括绪论、地理分析技术、自然地理学、人口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人际互动、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自然资源地理学、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等。与上一版相比,新版关注了地理学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本书的特点是,每章提供 学习目标 并以 花絮 开篇,提供几百张全彩地图、图表和照片,提供启发学生思维的 专栏 ,每章结尾提供 重要概念小结 关键术语 和 思考题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地理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生作为地理学导论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对地理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本书是海洋学领域的畅销书籍之一,全书从各种科学领域(地质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知识宝库中提炼出了与海洋相关的一些基础科学知识,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精美的图片,将海洋学带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全书共16章,主要内容包括地球简介,板块构造和洋底,海洋地貌单元,海洋沉积物,水和海水,海气相互作用,海洋环流,海浪和水动力学,潮汐,海滩、海滨线过程和近岸海洋,海洋污染,海洋生命和海洋环境,生物生产力和能量传递,水层环境中的动物,底栖环境中的动物,海洋和气候变化等。本书的设计编排独具一格,每章开始有主要学习内容,每节结束有课堂小测验,每章结束有主要内容回顾,中间穿插了大量插图、表格、常见问题、科学过程、深入学习、生物特征、简要回顾、思考题、讨论等特色内容。
相信你从没看过这样的城市自然百科,它包罗万象:从深圳的地理、气候、到历史渊源,从生物多样性到生态系统,无所不含。同时它又细致入微:从哺乳动物、两栖爬行动物到淡水鱼,从鸟类、昆虫到植物,哪怕肉眼难见的真菌也囊括在内。它根植深圳,又放眼全域:深圳1997平方公里的陆地、1145平方公里的海域是一个没有围墙、没有穹顶,较为开放的“自然博物馆”,天地间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虫一兽都是自然博物馆中珍藏的展品。它极严谨:深圳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编目,深圳市国家珍稀濒危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编目,深圳鸟类编目、爬行动物编目……一应俱全。它又很好玩:“昆虫建筑师”“委屈的蟑螂要申诉”“不爱洗澡的鸟不是好鸟”“毒过蛇蝎,植物的化学防御”……光看标题就觉得有足够的吸引力。它好看,三千多幅色彩鲜艳、构图考究
此刻闪耀的星系之光,是亿万年前的宇宙,写给未来人类的情书。 我们身处一个由亿万星系构成的宇宙网络当中。每一个星系本身,都是一个绝**有而无比迷人的世界,它们是宇宙中闪烁着微光的“岛屿”,是宇宙的基本构成单元;它们体积庞大、数量众多、意义非凡,呈现出令人心醉的壮丽景象。 对这些古老星系的眺望,意味着对宇宙演化史的回溯,令我们人类得以窥见宇宙的最初。正所谓,目之所及最深远处,便是时光最久远时。一本书就是一对翅膀,一架望远镜就是一台时光机,带我们飞到时空边缘,置身于万物起源、鸿蒙初辟时。我们会看到宇宙的风起云涌、星云的聚散离合,新生恒星如萤火般在黑暗中亮起,超新星在绚烂的爆发中走向死亡。 这本星系的画传将带我们“亲历”众多星球的诞生、成长与消亡,让我们在赞叹宇宙之美的同时,逐步掌握宇宙
46亿年是一个极其漫长的地质进程,伴随着地球内部构造和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生命从无到有并不断演化。这些生命形式适应并改造着生态环境,逐步达到了令人惊讶的多样性。每一次地质事件都对地球当前的面貌产生了重大影响。本书分为6章18个小节,这18个小节分别对应于18个主要的地质时期,每个小节都对一个地质时期重要的地质和生物演化事件进行了翔实的介绍。本书还在最后对现代地球及生物圈的演化方向进行了总结。 本书的每一章都由该领域的资深学者执笔,使得这部巨著能够清晰和全面地展现我们地球的非凡历史。
【全3册】这里是中国
本书主要介绍了青藏高原珍稀的野生植物资源,揭示了它们在严酷的高原环境中为了生存与繁衍而焕发出的顽强生命力和为了适应环境所展现的令人惊叹的演化奇迹。全书共分为6章,介绍了喜马拉雅山脉的崛起及其植物种类的多样性,高原植物的生存智慧,以及高原植物与动物、人类紧密依存的关系,反映了高原人民与自然和谐互动、共存共生,展示了科学家和高原人民为践行当代生态文明理念和保护国家种质资源做出的努力。本书适合植物爱好者阅读,也适合对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感兴趣的大众读者阅读。
新型地基遥感设备 定价 96.00 出版社 气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0年08月 开本 16 作者 李良序,李柏 页数 ISBN编码 9787502971250 内容介绍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观测大气温、湿、风、水凝物和气溶胶五条垂直廓线观测的毫米波测云仪、地基微博辐射计、拉曼-米气溶胶激光雷达、风廓线雷达、X波段双偏振雷达及相控阵雷达六种新型地基遥感设备。全书共23章,从工作原理、设备组成、结构以及使用和维护等方面进行阐述,力求为观测人员解决新型地基遥感设备使用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规范流程,提高大气垂直廓线观测数据质量和精度,保障系统稳定运行,充分发挥系统建设的效益。本书可供新型地基遥感
本书通过图解的形式,在逻辑上穿针引线,系统地讲解了大学公共课“高等数学(微积分)”中涉及多元函数的知识点,涵盖了经典教材《高等数学》下册中的绝大部分内容。对于相关专业的在校生和考研学子而言,这些知识点是必须攻克的堡垒;对于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而言,这些内容则是深造路上不可或缺的基石。 继承“马同学图解”系列图书《微积分(上)》的独特风格,本书继续以“线性近似”为导向,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多元函数的极限、微分、重积分及其计算方法、曲线曲面积分及其计算方法、无穷级数等内容。全书逻辑上层层递进,再辅以精心挑选的各类例题和生动有趣的生活案例,大大降低了学习门槛,让高等数学不再高不可攀。
本书详细介绍了现代大气数据系统和综合技术,书中阐述了大气数据测量的理论基础及飞行器飞行高度、速度、攻角、侧滑角、总温的测量原理;介绍了国内外大气数据系统发展历程、现状及发展趋势;详述了大气数据系统关键技术并分析了集中式、分布式、嵌入式、三轴等国内外典型大气数据系统;重点论述了大气数据惯性基准系统技术,激光遥测、真空速光学测量、大气静温光学测量、大气密度光学测量等光学大气数据系统传感技术及应用,软件设计技术,测试与校验技术。 本书可供航空领域从事大气数据系统研发和预先研究工作的科技人员学习与参考。
《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力求全面、客观、准确地记述1992年以来内蒙古贺兰山重量自然保护区工作的历史与现状。志书遵照详今略古的原则,作为贺兰山保护区首修志书,大事记上限力求追溯到历史发端,其他内容上起1992年,下至2022年。按照事物基本属性分章、节进行记述。全书共设12章。志书由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组成,以志为主。
本书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相控阵阵列天气雷达,第二部分介绍相控阵阵列天气雷达的应用。第一部分回顾了相控阵天气雷达的发展历史,阐述了相控阵雷达技术在天气雷达发展中的定位和意义,具体介绍相控阵雷达技术在气象应用中的一种新的形式——相控阵阵列天气雷达,详细介绍了雷达系统结构和相控阵雷达技术以及产品生成。第二部分探讨了相控阵阵列天气雷达探测强对流天气及空中生态目标监测,重点介绍了相控阵阵列天气雷达监测冰雹、龙卷、短时强降水个例分析,同时也介绍了风场和垂直气流处理技术以及高分辨融合技术。 本书可供从事大气探测业务的气象人员,高等院校大气科学类、大气探测类等专业的师生作为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