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10章,主要介绍了GNSS高精度定位的基本概况和基本原理。作为一种尝试,本书略写同类型书籍中常见的空间大地测量的基本原理和观测方程内容,避免与现有的教科书雷同。同时,本书从物理、通讯和地球物理的角度,以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为起点,推导并介绍GNSS电磁波信号的基本特征和传播介质的影响,阐述GNSS信号及系统误差的物理机制。同时介绍接收机内部捕获、跟踪和提取GNSS信号的系统设计,输出数据的压缩原理和数据传输方式,阐述GNSS高精度定位和定向测姿原理,以及数据分析中比较前沿的算法。
本图集借鉴联合国环境署的环境变化制图思想,以遥感影像为主体,辅以地图、图片、照片、表格、文字等,制作不同专题的环境变化图,直观、可视化表达环境变化中的定性和定量信息,以期为环境管理机构和社会公众提供易于理解的反映环境变化的科学证据和信息,建立起科学家、环境管理者与社会公众之间的纽带,增强公众对我国环境变化的科学知识和保护意识。 本图集包括八大图组,即人口与环境序图、城镇化与城市扩展,湖泊环境变化,湿地环境变化,森林采伐、保护与恢复,土地沙化与荒漠化及其治理,重大工程影响,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本书提出了一种水下利用重力梯度测量探测不同障碍物的新方法,其特点是利用重力梯度仪对近处质量异常(或密度异常)敏感的特性,可以有效地发现潜器周围的障碍物为其避碰提供依据,从而保障潜器的水下航行安全。同时结合当前海洋物理场匹配辅助导航的热点问题,分析了重力梯度仪外部补偿惯性导航系统的效果,从理论上证明了其有效性,为提高惯性导航系统的精度提供了参考。本书的研究拓展了重力梯度仪的应用领域。
本书以银川、常德、海口、常熟、东营、哈尔滨等首批“国际湿地城市”为研究区域,以城市湿地为研究对象,以遥感监测、模拟预测、综合评估等技术手段,开展过去与现状城市湿地遥感监测提取、未来城市湿地空间变化模拟预测、过去与未来城市湿地功能和可持续综合评估,为城市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和湿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服务探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国际湿地城市发展历程、城市湿地研究背景和可持续性评估现状;城市湿地的遥感提取、变化检测和逐年分类;城市湿地的多情景构建、需求预测与空间模拟;城市湿地的水源涵养、水质净化、碳储量和洪水调蓄等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城市湿地的可持续现状评估、未来多情景发展可持续性评估;城市湿地的后评估阶段、可持续发展阶段和远景目标阶段变化模式对比分析;城市湿地的保护修复举措与对策
本图集借鉴联合国环境署的环境变化制图思想,以遥感影像为主体,辅以地图、图片、照片、表格、文字等,制作不同专题的环境变化图,直观、可视化表达环境变化中的定性和定量信息,以期为环境管理机构和社会公众提供易于理解的反映环境变化的科学证据和信息,建立起科学家、环境管理者与社会公众之间的纽带,增强公众对我国环境变化的科学知识和保护意识。 本图集包括八大图组,即人口与环境序图、城镇化与城市扩展,湖泊环境变化,湿地环境变化,森林采伐、保护与恢复,土地沙化与荒漠化及其治理,重大工程影响,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第2版)》共分13章,其中章至第5章为ArcGIS基础操作篇,以空间分析前后数据采集与制图为重点,着重介绍空间分析的基本概念、ArcGIS的应用基础、空间数据的采集与组织、空间数据的转换与处理等内容。第6章至3章为ArcGIS空间分析方法篇,以专题形式分别介绍了空间分析基本内容、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三维分析、地统计分析、水文分析、空间分析建模,以及综合分析练习等。每章后面有若干实例练习和详细操作步骤,帮助对照练习和复习。点击链接进入旧版: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附光盘)
本图集八开本,全彩印刷 。 图集以遥感影像为主体,直观、形象地表达环境变化中的定性和定量信息,包括八大图组,即人口与环境序图、城镇化与城市扩展、湖泊环境变化、湿地环境变化、森林保护与恢复、土地沙化与荒漠化、重大工程影响以及自然灾害防治等。每个图组选取典型影像, 每幅影像都标明成像时间,是相关区域环境状况的历史记录。通过不同时间相同区域遥感影像的对比,形象反映该区域的环境变化信息,也给相关区域留下环境变化的“历史档案”。
本专著围绕激光跟踪仪测量原理及其应用,结合作者近年来所从事的理论和工程项目研究,从激光跟踪仪的发展历程、测量和控制原理、误差分析和校准检定、多测站联合平差、动态测量及数据处理、联机控制及二次开发等方面,系统的论述了激光跟踪仪的测量原理及其典型应用,将工程测量和大地测量的经典数据平差模型用于激光跟踪仪的工业测量数据处理,提出了广义USMN平差模型、任意状态下的空间加权秩亏自由网平差模型等理论,成功解决解决了激光跟踪仪多站测量、多类型仪器联合测量、动态测量等问题。
本书基于作者近期将其擅长领域与众源地理数据相结合所得的一系列研究经验和成果,从数据获取、质量分析评价、特点规律分析、跨领域交叉应用、共享及可视化等多个角度切入,系统地叙述了众源地理数据(尤其是道路数据)及其分析应用。本书共分8章。章从众源地理数据的概念、来源及特点引入全书,第2章介绍众源地理数据采集和获取的方法和特点,第3章介绍众源地理数据质量分析的框架和方法,第4章介绍众源地理数据在道路网演化规律及志愿者绘图行为方面的研究,第5、6章介绍众源地理数据在道路提取和更新中的应用和方法,第7章介绍众源地理数据在交通信息提取、城市规划、人类行为学等领域的交叉应用,第8章介绍众源地理数据的共享平台建设及一些可视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