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在长期从事GIS及空间分析教学、科研的基础上,根据学科发展特点和社会的需求状况,以ArcGIS为平台,编写的空间分析课程实验教材。书中的实验内容自成体系,精选了空间分析前的数据准备、矢量数据的分析方法、栅格数据的分析方法、空间分析方法综合应用等4个方面的20个实验,每个实验都包括实验目的、内容、原理与方法、设备与数据、步骤、说明等方面的介绍,所有的实验都配备了相关的数据。通过这些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实验,能够让读者有效地掌握空间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应用中的空间问题。它既可作为《GIS空间分析基础教程》的配套实验教材,也可以独立使用。
本书由北京测绘学会组织北京市有关专家编写,是关于不动产调查登记的专业技术科普读物。就不动产登记的基本知识、相关技术、工作流程和常见问题,以提问形式展开作答,解答了不动产登记工作中众多技术问题、法律问题、社会问题。对即将开展的自然资源登记也做了简要介绍,汇集了不动产登记工作中用到的主要政策法规。主要包括:不动产登记基本知识、不动产登记办理的常见问题、不动产登记相关技术、不动产权籍调查、不动产测绘、不动产数据整合、不动产登记信息化、不动产登记发证、自然资源登记等。
《GIS应用与开发丛书:CityEngine城市三维建模》以构建一个三维场景为主线,对CityEngine软件的原理与操作方法展开讲解,详细介绍了CityEngine软件的操作和使用技巧,主要内容包括:CityEngine软件简介,CityEngine建模思想,三维场景创建,规则建模的原理、方法与应用,纹理建模流程,大范围场景建模流程,以及模型数据的导入导出等。为了使读者特别是初学者能够快速全面地掌握三维场景的制作流程,《GIS应用与开发丛书:CityEngine城市三维建模》*后以一个校园的三维场景制作为例进行了综合讲解,并给出实现思路与核心代码,以供读者参考使用。 《GIS应用与开发丛书:CityEngine城市三维建模》适合于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科学、土地管理、城乡规划等专业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也可供从事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管理者、生产者参
《现代地籍测量(第二版)》是作者根据多年地籍测量教学经验和科研实践,并参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编写而成。《现代地籍测量(第二版)》共11章,第1章至第4章分别介绍了地籍测量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第5章至第7章分别阐述了房产调查、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的方法技术;第8章至第10章为适应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突出介绍“3S”(GIS、GPS、RS)技术在地籍测量领域的应用;第11章介绍了土地工程测量的知识与技能。《现代地籍测量(第二版)》以地籍测量为主钱,以现代测量技术应用为核心,注重结合当前土地管理、房产管理的特殊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测量学(第3版)》共11章,分别介绍了绪论、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小地区控制测量、GPS定位技术及应用、地形图的基础知识及应用、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施工测量及土地整治测量等内容。在编写中尽可能反映常规测绘手段与现代测绘技术的新成果和新发展,体现了教材的成熟性和先进性。 《测量学(第3版)》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的农业资源与环境、城乡规划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水文与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林学、环境工程、建筑工程等专业测量学课程的基本教材及农林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从遥感数据信息原理---遥感数据特征---遥感数据分析---遥感数据信息挖掘原理---遥感数据应用分析为基本思路,通过广泛收集国内外资料,调研各相关遥感应用部门,咨询国内外著名遥感专家等主要方法,研究编写课程教材体系和各部分的内容,使得所建设的课程教材有很好的系统性,集中外众家之长。不仅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阐述,同时关注遥感技术的发展动态,将*技术、应用成果等融合到相关部分,使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从实际应用出发,分析遥感原理,参考本教材时,达到正逆向思维同步进行的学习效果,即原理到应用,易于获得全面的知识和对知识的正确应用,加强教学效果和教材的实用性。
摄影测量学是测绘学的一门分支学科,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3S技术逐渐成熟,数字地球逐步发展,先进的仪器设备制造产业。摄影测量广泛应用于地形测绘、资源调查、灾害监测、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获取和数字化城市建设等领域。空间定位技术、解析空中三角测量、DOM制作、影像匹配、自动变换匹配是摄影测量的核心技术,围绕着这些方法技术,摄影测量学的发展将更加完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也经历了模拟-解析-数字等不同阶段,《摄影测量学》在介绍摄影测量基本原理、方法与内涵时,对于模拟摄影测量部分仅做了适当的扼要介绍,进而过渡到解析与数字摄影测量,并介绍了摄影测量目前新技术倾斜摄影测量。这样既使初学者容易理解掌握所学基础理论内容,又有利于其了解摄影测量学科新技术的发展。
本书遵循理论上够用、内容主线按生产实际各环节要求,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理论、方法与应用技术。全书分为8章,分别是首章数字测图概述,第二章数字测图技术设计,第三章控制测量,重点是图根控制,第四章介绍CASS9.1的应用方法,第五章介绍地形图绘制,第六章数字测图检查验收方法和技术总结的编写,第七章数字测图的应用,第八章介绍数字测图新技术,主要介绍无人机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数字化测图生产、数字化测图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按照理论够用,实用性强的原则编著的。
杨晓明、余代俊、董斌、唐诗华、陈刚编*的《数字测图原理与技术(第2版高等学校统编教材)》系统地介绍了数字测图的理论、技术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数字测图概论、数字测图的数学基础、数字测图系统的硬件设备、图根控制测量、野外数据采集、计算机绘图原理、数字测图内业、地图数字化、数字测图质量控制、数字测图成果的应用、数字地籍测绘、数字地下管线图测绘。本书不仅对数字测图所涉及的硬件(全站仪、GNSS接收机、扫描仪、绘图仪、三维激光扫描仪等)、软件(CASS、SCAN等)及数据采集和地形、地籍、地下管线测绘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而且对数字测图的技术设计、质量检查、技术总结及数字地形图的应用也进行了介绍。 本书为普通高等学校测绘工程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教材,也可作为应用现代测绘技术较多的有关专业(如土地管理、交
杨爱琴、赵效祖主编的《地形测量》是按照*2012年印发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 》 高职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课程设置的,是为高职高专院校编写的地形测量教材。 本书编写中,邀请了生产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讨论研究,按照测绘生产过程,形成了编写方案。本书主要以测量学基本知识、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测量数据简易处理、地形图测绘和地形图应用等6 个学习情境来具体介绍,详细阐述了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仪器。 本书由易到难,注重以应用为主线,坚持工学结合的思想,强调学习者动手能力的培养;数据处理突出计算机、计算器、测量软件的应用,简化计算过程,拓宽学生视野;同时介绍了测绘新技术及其应用。
本书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测量误差的基本理论、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概述了现代测量平差的基本理论。全书共分7章,包括:测量误差理论与原理;测量平差基本方法;测量平差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的概念及建立;测量数据的统计假设检验方法;现代测量平差基本理论等。本书内容充实,结构严谨,体系完整,理论与应用并重,不仅包括了测量数据处理的经典理论,而且反映了测量平差的当代进展。 本书是高等学校测绘工程专业本科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面向地理信息科学、遥感、地理国情监测等专业的本科生以及相关的科研人员,从R语言基础出发,针对不同类型的空间数据,重点介绍了数据导入导出、操作处理和基本分析等基础操作,系统介绍了基础统计可视化和空间数据可视化技术,进一步结合空间统计分析技术进行了讲述,并 终以小学选址问题作为综合练习,使读者系统全面地掌握本书所介绍的知识和技术内容。
《测量学》共9章,主要是针对当代测量学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结合情况,系统阐述了测量坐标系、仪器观测原理、误差处理理论、区域控制测量和数字地形图测绘等基础知识以及城市数字测图的特色应用案例;同时,简要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多载体LiDAR测图和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测图、无人机和InSAR等新兴测绘技术及其应用案例。
本书围绕我国探月工程中嫦娥一号激光测高数据的不确定性及平差处理方法展开研究,对嫦娥一号获取的全月面激光高度计数据的不确定性来源和检测方法进行讨论,研究全月范围内的交叉点及交叉点不符值计算方法,建立基于交叉点分析的嫦娥一号激光测高数据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构建激光高度测量过程中的系统误差改正模型与*误差平差模型,并依此构建局部区域与全月球范围内的交叉点平差模型和激光测高点纠正模型,以及生成高精度的局部区域与全月球范围内的DEM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精密激光测量技术与系统》介绍了几种典型精密激光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系统组成与工作特性,并将基本测量原理、典型商用仪器、被测对象特性和实际应用环境联系起来。《精密激光测量技术与系统》共6章,包括激光基本原理及典型器件、激光干涉测量技术与系统、激光测距技术与系统、激光光栅测量技术与系统、激光共焦测量技术与系统、激光自准直技术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