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7章:第1章主要介绍了GNSS技术的概况以及全球四大导航定位系统;第2章介绍了GNSS测量的基础知识;第3章和第4章介绍了GNS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和GNSS测量数据处理;第5章介绍了常规RTK和网络RTK技术的应用;第6章介绍了GNSS测量技术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第7章介绍了GNSS测量技术在地形测量中的应用。、本书主要供高职高专工程测量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摄影测量、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等测绘类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以作为水利水电工程、工程监理、道路与桥梁、房屋建筑技术、市政工程技术、施工技术与管理、水文与水资源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作为自学教材或参考书使用。
本书重点介绍了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列举了测量学在经济建设多个领域的发展思路和实施方案,同时介绍了3S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全书共12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全站仪;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小区域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地形图的应用;建筑施工测量;线路工程测量;水下地形测量;现代测绘技术简介。本书内容深入浅出,易教易学。
本教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地图的基本理论、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以及地图学的发展前沿。全书共五篇十章。其中,前三章为第一篇——地图基本知识,包括地图与地图学、地图的数学基础、地图语言;第四和第五章为第二篇——地图类型,包括地图的两大图种,即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内容、设计与制作;第六~八章为第三篇——地图制作,包括制图综合、地图编制、数字地图与电子地图;第九章为第四篇——地图应用,主要介绍地图分析与应用;第十章为第五篇——地图前沿,主要介绍地图学发展前沿与发展趋势。本书不仅力求模块化介绍地图学的理论和技术,而且针对地图符号设计、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编制,强调了相关软件的具体操作,使读者既能熟知地图的理论和技术,又能进行具体的地图制作实践。
本书阐述了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概念、原理和主要方法,覆盖了光学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内容。本书以图像的获取和存储、图像统计和描述、图像显示、图像校正、图像变换、图像滤波、图像分割、图像分类和遥感信息提取为纲,以 理论-方法-应用 为目,便于读者理解和学习。
本教材内容共9篇,每篇针对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一类功能或一种数据结构;篇中分章,每章为若干相对独立的练习,除了通用的查询、显示、分析,还包括数据输入、编辑、维护,使初学者通过循序渐进式的练习掌握GIS基本功能、数据类型,对GIS产生兴趣,进而理解GIS原理。所有练习均采用ESRI公司的软件ArcGIS10.1forDesktop的中文界面,有专门的练习数据相配套,并附带试用版软件。本教材内容涉及空间、属性信息查询,专题地图显示,属性数据管理,地图布局,空间数据的输入、编辑、校正、转换,空间插值,考虑成本的空间距离,缓冲区分析,叠合分析,邻域分析,空间统计,不规则三角网、三维多面体的生成,视线、视域分析,网络分析,地图注记,制图综合,基于元数据的搜索和维护及模型构建器等,涉及GIS各种数据模型、处理功能,并有综合练习帮助学习
本书围绕空间数据来源、采集手段、处理方法、质量控制、数据集成、数据组织与管理、数据服务与应用这一主线,在回顾空间数据采集与管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将地理空间数据来源分为实测数据源和派生数据源,构建了空间数据采集与管理技术体系。较为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从空天遥感到地面实测、从对陆地探测到对水下探测、从实地调查到既有数据再利用及新型传感器网络等多种空间数据获取手段以及由此采集包括水下地形在内的基础地理数据、自然和社会经济等专题数据、三维场景模型数据的一般原理、数据处理方法和过程。阐述了在典型空间数据库支持下,进行多源空间数据的组织、管理和更新以及数据安全服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还以全国地理国情监测、水利普查和第二次土地调查为例,简要介绍了其空间数据采集与管理的基本方式。
本书介绍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PS、GLONASS、GALILEO、BDS等)的组成、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和应用领域,地球坐标系、天球坐标系和卫星轨道坐标系,瞬时坐标系和协议坐标系的概念及其转换方法,各种时间系统及其转换方法,GNSS卫星运动理论基础,卫星在轨位置计算等理论与方法。本书还介绍了GPS、GLONASS和BDS卫星导航电文的结构和卫星信号的特点;GNSS静态定位原理和误差特点,包括单点定位、相对定位、伪距定位和载波相位定位;GNSS的误差来源和处理方法;GNSS实时动态定位和导航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后,本书针对GNSS在大地控制测量中的应用,介绍了GNSS控制网设计方法、外业测量方法和内业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
本手册共三章。章为电离层基础知识,主要对电离层及其变化特性、电离层垂直探测与电离图等作了简要介绍。第二章为电离层参数的度量精度规则,对电离层14个参数、限量符号与说明符号作了解释说明并给出了这些参数度量的详细精度规则。第三章为电离图度量说明及实例解释,这是本手册的核心篇,分别按E层、Es层、F1层、F2层和其它电离图情况的顺序对度量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包括各层的度量参数定义和度量规则说明,以及对各层不同描迹情况进行分类定义并给出了对应的观测实例的度量解释;特别是对特殊电离图的度量方法进行了更多的举例和更加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大地测量学是测绘学科及其相关学科学习的基础,在促进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安全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测绘专业高级人才培养计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大地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测量技术与方法。主要内容是研究地球形状的确定和地面点的精确定位。全书共分七章,内容包括:大地测量学的概念、任务、分类及发展史;现代大地测量数据获取技术,如地面边角测量技术、空间测量技术、高程测量技术、重力测量技术等;测绘基准和国家测绘控制网;大地水准面和高程系统;参考椭球数学性质及椭球投影变换;高斯投影和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大地坐标系的建立等。本书既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测绘工程专业本科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师生及从事测绘生产与科研的技术人员参考用书。
明末,西方天文学传入中国,在此影响下,中国天文学发生了一场深刻的转变。这场转变涉及天文学理论、仪器制造、历法推算以及天象观测等方面。学界相关研究基本上是以西方天文学为参照考察中国天文学或中国天文学转型。本书从宇宙论、计算与观测相互关系这 文学的内在理路入手,通过具体的案例的考察,包括望远镜、岁差、节气注历的改编、圭表测影、日躔十二宫(次)算法的转变、明清岁次历书的变革等,探讨明清之际中国天文学的转型。
本书归纳总结了非线性参数估计理论和非线性同伦方法,提出了基于同伦算法的非线性小二乘平差法,该方法可以是参数估计大范围稳定地收敛于原参数估值。同时建立了同伦非线性小二乘模型与求解非线性小二乘的同伦解算方法。在近代平差非线性估计问题、非线性病态小二乘参数估计求解以及同伦非线性稳健估计等发面取得了一系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同时还有效地将非线性同伦研究成果引入到GPS非线性数据处理中,较好地提高了GPS数据处理的稳健性和精度。
本书归纳总结了非线性参数估计理论和非线性同伦方法,提出了基于同伦算法的非线性小二乘平差法,该方法可以是参数估计大范围稳定地收敛于原参数估值。同时建立了同伦非线性小二乘模型与求解非线性小二乘的同伦解算方法。在近代平差非线性估计问题、非线性病态小二乘参数估计求解以及同伦非线性稳健估计等发面取得了一系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同时还有效地将非线性同伦研究成果引入到GPS非线性数据处理中,较好地提高了GPS数据处理的稳健性和精度。
本书的主旨是让读者掌握IDL语言编程方法,并灵活应用到具体的遥感问题中去。书中以IDL8.2为基础,系统介绍IDL编程语言及其在遥感相关领域的实际应用。全书共9章,涵盖IDL语言概述、IDL语法基础、IDL编程基础、数据的读写操作、图形绘制、图像处理、随机数、统计与插值、IDL与ENVI结合等方面的内容,并提供大量的IDL遥感应用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