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阐述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 SAR)理论、技术方法与应用,汇集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发计划等项目支持下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本书采用理论验证、实验分析与案例展示相结合的手段,系统阐述SAR成像基本原理、SAR参考框架与投影转换方法、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原理、SAR影像配准方法、参考椭球面相位计算方法、干涉相位滤波算法与质量评价、相位解缠原理与方法、In SAR地形三维重建方法和In SAR形变探测方法,最后,综合介绍In SAR前沿技术及其应用情况。本书所陈述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在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和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安全监控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海量遥感数据不断涌现。遥感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平台的出现为海量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并彻底改变了传统遥感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运算效率,使得全球尺度的快速分析和应用成为可能。作为国内首次对遥感云计算平台的应用和实践进行详细介绍的专著,本书重点以当前方兴未艾的谷歌云计算平台为例,为遥感云计算的应用提供指南和应用案例。 本书聚焦遥感云计算的科学和技术前沿,从理论与基础、实践与简明教程、经典应用案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介绍遥感大数据和遥感云计算的背景、基本概念与原理,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遥感云计算平台的应用编程实践,然后列举了遥感云计算在土地覆盖和土地利用信息提取及生态学应用的最新研究案例,最后介绍了当前可用的国内外主要卫星数
雷达遥感是遥感科学技术的重要分支,可以大面积快速获取高精度地表微小形变信息,近年来在地质灾害监测方面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本书结合作者多年来从事雷达遥感滑坡变形监测研究成果,兼顾基本原理、前沿发展和应用需求,由浅人深地针对不同滑坡的特点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为读者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参考案例,并将提取到的形变序列与影响滑坡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进行耦合分析,进一步深化了雷达遥感技术在工程地质领域的应用。
Python是目前使用最多的编程语言之一,有众多的扩展包用于不同领域的软件开发,也是目前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主要开发语言。Arc Py是美国ESRI公司推出的用于Arc GIS Desktop产品二次开发的Python包,开发者可以通过Arc Py充分利用Arc GIS Desktop强大的功能进行地理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本书介绍利用Python编程语言和Arc Py包进行地理数据处理与分析,由Python编程基础、Python常用扩展包、Arc Py使用及综合应用示例四个部分内容组成,涉及地理数据采集、处理、分析与制图。
本书主要介绍四元数基本理论及其在摄影测量定位中的应用技术与方法。内容包括与平移和旋转密切相关的若干数学预备知识、四元数代数基本理论、基于四元数的经典摄影测量定位理论体系、空间后方交会抗差估计理论和方法、四元数外方位元素建模、基于四元数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成像几何模型及其求解、星历姿态数据支持的四元数集成传感器定向、基于四元数的遥感影像立体定位和多传感器卫星影像四元数区域网平差。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已经具备了通过航天活动来探索深空天体和空间的能力。2020年7月 天问一号 火星探测器的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新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具备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为了进一步开展深空探测,需要对深空探测的目标天体、科学目标、关键技术进行系统的了解和分析,本书在近地卫星技术基础上,从深空探测的特点出发,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深空探测器面临的特殊问题和解决方法。本书适合航天类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也可供深空探测领域的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数字化建设》从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数字化建设入手,涵盖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数字化规划、建设与支撑业务等全方位的内容。全面阐述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数字化建设与发展的新动态、新思维、新经验。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数字化建设》共12章,内容包括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进入新时代,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数字化建设总体规划,自然资源多维立体协同感知网构建,自然资源多源时空数据自动化处理体系构建,自然资源时空数据库建设,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标准、安全与运维三大保障体系建设,自然资源基础调查工程,自然资源专项调查工程,自然资源监测工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数字化建设案例,广西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院的探索。
空间信息剖分组织是以地球剖分网格为基础,通过建立空间数据与其所对应的地球剖分网格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集装箱”模式的空间信息网格化编目、存储与检索,从而提高多源空间信息的整合和综合管理能力。本书围绕空间信息数据库剖分存储与检索体系,系统论述了地球剖分时空数据库的概念与定义、时空编码、体系架构、存储结构、索引模型、时空关系计算、查询策略、时空引擎,展望了地球剖分时空数据库与时空引擎的应用前景。
本书将全面展示作者基于分形方法进行遥感影像地类识别与遥感地表参数尺度转换研究的内容。上篇对常用的遥感分形纹理特征提取算法进行分析对比,并进一步提出小波域分形纹理特征提取算法,结合该算法进行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QuickBird)建筑物专题提取实验。下篇从模型构建、遥感影像特性对模型构建*合理尺度层级确定的影响分析、模型应用验证三个方面对基于分形方法的NDVI连续空间升尺度转换模型构建进行系统研究;对基于分形方法进行NDVI降尺度转换模型构建、NDVI等遥感地表参数时空尺度转换耦合模型构建进行进一步阐述。在展望部分,本书从三个方面对未来“遥感影像地类识别与定量遥感结合研究”的发展新趋势进行初步阐述。
本书以地面激光雷达扫描获取的古建筑散乱点云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以平面、柱面、球面等规则几何面为基准面生成不规则则三角网,深度图像来存储表达点云数据的整体解决思路。针对点云数据的邻域搜索,提出了一种新的MutiGrid-Kd树高效索引。重点研究了如何自动分割散乱点云数据,提取平面、柱面等基准面,提出了一整套包括高斯映射,曲率映射,聚类分析,预定义模型等分割的解决方案,能较好的克服古建筑点云数据数据量大,噪声多等问题,并且在分割的同时能够提取出点云特征,一体化完成点云的分割及拟合。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ENVI4.7软件功能及遥感图像处理流程和方法。全书共分17章,涵盖了ENVI软件概述、ENVI遥感图像处理基础、数据显示操作、遥感图像预处理、图像增强、图像分类、矢量处理、地图制图与三维可视化、正射校正、面向对象图像特征提取、地形分析、遥感动态监测、辐射定标与大气校正、高光谱与光谱分析技术、波段运算与波谱运算、雷达图像处理和ENVI二次开发等方面的内容。全书按照遥感图像处理流程由浅到深逐步引导读者掌握ENVI软件操作。各个章节相对独立,读者可视个人情况进行选择阅读。
本书主要以 ArcGIS 10.7 版本为讲解依托, 90 %左右的内容适合 ArcGIS 10.0 以上的用户。内容共分 16 章,包括 ArcGIS 入门、数据库管理、坐标系统、数据转换、数据处理、数据建模、地图打印到 DEM 制作、三维制作和分析等。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实际应用案例,并把很多案例做成了模型。书中附带了作者自己开发的接幅表生成和标准分幅打印工具软件,以及配套的数据资源和视频。 本书注重实用性,深入浅出,既适合 ArcGIS 初学者,也适合具有一定基础的 ArcGIS 专业人员,同时还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的地理信息系统、测绘等相关专业的教材,并对 ArcGIS 二次开发的用户也有一定帮助。
本书系统总结作者近十五年来的相关教学与科研成果,构建了数字近景工业摄影测量系统的理论与技术体系,以期推动工业摄影测量技术在我国的大型结构与工程及先进装备制造业中的应用。全书共分11章。第1章对数字近景工业摄影测量的发展现状、趋势等方面进行阐述。第2章全面系统地论述数字近景工业摄影测量的理论基础。第3章介绍数字相机与近景摄影。第4章介绍图像特征的提取、定位与识别。第5章与第6章分别介绍数字相机系统的内、外部参数标定。第7章介绍同名像点自动匹配。第8章介绍测量误差分析与精度估计。第9章介绍工业摄影测量系统设备校准。第10章介绍数字近景工业摄影测量应用实例。第11章介绍其他基于图像的测量技术与应用。全书理论体系完整,试验充分、联系实际应用,内容丰富,充分反映了当代数字近景工业摄影测量技术水平。
本书包括两个部分,*部分根据黄土覆盖区基本地质地貌特征,简要介绍了1∶50000黄土覆盖区填图的目标任务、工作流程及技术方法等论述遥感、地球物理、钻探等手段在黄土覆盖区填图过程中的应用,探讨针对覆盖层、基岩地质、地层、地貌、构造等地质调查内容的技术方法组合。第二部分基于甘肃1∶50000大平等四幅黄土区填图试点项目实践,阐述相关技术方法在陇东黄土高原甘肃省庆阳地区的应用及效果,包括黄土覆盖区填图单位划分、地层系统的建立、技术路线、方法选择、构造地貌分析等地质调查相关内容,探索黄土覆盖区填图技术方法体系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本书分为两部分:*部分建立起一个一致的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学框架,采用贝叶斯理论,通过将目标状态的时间演化概率模型与传感器内在特性等组合,可从存在缺陷的传感器观测和上下文信息中抽取出感兴趣的目标知识;第二部分基于作者多年的科研实践,面向实际的数据融合系统和问题,讨论传感器高级特性、目标高级属性、地形信息集成,以及传感器优化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本书针对江苏中部沿海资源环境遥感的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海岸带潮滩开发利用遥感分析、海岸带盐沼遥感提取及动态监测、海岸带潮滩地貌遥感反演与动态分析、海岸带潮沟系统与潮滩稳定性遥感分析、南黄海浒苔提取与暴发环境因素分析等内容,系统地体现了遥感技术在海岸带资源环境演化中的全方位动态监测作用,以为江苏乃至我国沿海资源开发、海岸带可持续管理、未来海岸建设等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辅助。
基于关系的空间信息处理是对基于几何的空间信息处理方式的一种有益补充,是地理信息科学、语言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学科交叉的重要理论之一,在图像智能解译、空间数据挖掘、多源空间数据集成和空间场景知识表示等高级和智能化空间信息处理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本书简要介绍空间信息几何表现和关系表现与空间尺度的关系,重点阐述多尺度空间关系建模理论与应用,主要包括作者在拓扑关系多尺度建模理论、方向关系多尺度建模理论、定性位置多尺度建模理论与相似性问题,以及基于关系的多尺度数据分析的总体框架、多尺度数据查询、多尺度数据一致性检测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车载LiDAR是当今测绘领域的前沿科技之一。本书由12章构成:第1章介绍车载LiDAR的起源与发展;第2、3章介绍车载LiDAR的数据预处理及航迹解算精度提高方法;第4~8章介绍基于车载LiDAR的地物信息提取与建模方法;第9章和第10章是车载LiDAR技术的延伸,探索了将车载LiDAR技术应用于建筑物灾情应急测量的理论与方法,以及将车载LiDAR技术应用于地下空间三维信息提取与建模;第11章介绍了车载LiDAR数据后处理系统的研发;第12章介绍了车载LiDAR的几种典型应用。
本书分为10章,主要介绍了GNSS高精度定位的基本概况和基本原理。作为一种尝试,本书略写同类型书籍中常见的空间大地测量的基本原理和观测方程内容,避免与现有的教科书雷同。同时,本书从物理、通讯和地球物理的角度,以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为起点,推导并介绍GNSS电磁波信号的基本特征和传播介质的影响,阐述GNSS信号及系统误差的物理机制。同时介绍接收机内部捕获、跟踪和提取GNSS信号的系统设计,输出数据的压缩原理和数据传输方式,阐述GNSS高精度定位和定向测姿原理,以及数据分析中比较前沿的算法。
高光谱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统称高分辨率)遥感近年来发展迅速,并成为经济建设、国防安全和信息服务等方面重要的空间信息源。高分辨率影像的处理,是高分辨率遥感从数据转换为信息或知识,进而服务于城 市遥感、测绘、精细农业、环境监测与评价、军事侦察等领域的重要环节,也是高分辨率遥感应用服务链的核心技术之一。本书系统介绍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处理技术的有关概念、原理和方法,共分10章。第1章主要介绍高光谱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成像、预处理技术、影像分类和变化检测技术。第2~6章主要介绍高光谱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波段选择和分类方法及应用。第7~10章主要介绍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配准、分割和变化检测方法及应用。
本书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者所在团队十多年来取得的研究成果,讨论和介绍高光谱影像处理与分析的理论和技术。全书共十二章,涉及高光谱遥感影像处理与分析的背景要求、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应用范例。首先,分析了高光谱遥感地理环境探测的潜力,介绍了高光谱遥感成像机理、典型的成像光谱仪及其定标技术。在此基础上,结合高光谱数据特点讨论了辐射和几何校正技术,以及地物光谱数据库的相关技术。接下来,重点介绍了高光谱影像地物探测的关键技术,包括光谱特征分析与匹配、统计模式分类、光谱特征选择与提取、核方法分析、混合像元分解、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影像融合等。后,讨论了高光谱数据处理系统的功能和设计问题。
《复杂地区静校正方法探索》主要介绍地震资料静校正处理中涉及的各种问题和方法,包括静校正的一般概念、初至拾取方法、折射波静校正、反射波静校正以及转换波资料的静校正;另外还介绍目前静校正方法中地表一致性假设存在的问题,并叙述波动方程延拓静校正方法。
本书是作者在长期讲授遥感课程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书中从遥感本质出发,对遥感图像的物理模型、几何模型、数据模型等数学和物理模型进行了由浅入深的阐述,在图像处理方法上则对光谱变换、空间变换、几何校正和辐射校正、图像配准、图像融合和图像分类等重要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和讨论。书中给出了大量遥感实例图像和处理例子,尤其介绍了近年来发射的一些遥感器。本书还对高光谱遥感进行了阐述,给出了高光谱中分辨率成像光谱辐射计(MODIS)图像和处理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