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100种海洋生物》以最奇妙的100种海洋生物为主题,通过真实的图片,带领大家了解这些海洋生物的知识。《神奇的100种海洋生物》充分利用海洋知识所具有的丰富性、趣味性和多学科性,通过“图说”这一新颖的形式,将社会大众比较陌生的海洋知识,生动活泼的展现出来,满足社会大众对海洋的向往和对海洋知识的渴求,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海洋图书品牌,提高社会大众对海洋的兴趣和关注度,从而最终达到普遍增强全体国民海洋意识的目的。
《西太平洋Argo实时海洋调查/深远海创新理论及技术应用丛书》比较全面系统地叙述了执行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西太平洋Argo实时海洋调查”重点项目期间所取得的调查研究成果。内容涉及区域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建设、Argo数据质量控制技术、Argo数据管理及其共享服务、Argo数据产品研发及其应用研究等。 《西太平洋Argo实时海洋调查/深远海创新理论及技术应用丛书》可供从事海洋事业的科研、教学和管理人员以及研究生们阅读和参考。
“人文海洋”,顾名思义,就是用人文的情怀关心海洋、认识海洋和经略海洋。人文情怀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又包含“每个人”、“人民”、“人类”。人文海洋的理念是说,海洋是每个人的海洋,海洋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海洋,海洋是全人类的海洋。保护海洋环境,关爱海洋健康,是每个人的义务所在;发展海洋科技、繁荣海洋经济,是各国人民群众的民生所系;维护公平、公正、和平的国际海洋秩序,是全人类的福祉所依。具体来说,人文海洋理念具有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人文海洋是一种历史视野。其次,人文海洋拥有的是一种世界胸怀。第三,人文海洋是一种立足于民生的思考。最后,人文海洋是一种以人文交流、互联互通为出发点的理念。
海洋监测仪器和技术是伴随着人类从海洋获取“鱼盐之利”、“舟楫之便”发展起来的,涉及机械、电子、能源、材料、信息等多学科交叉,涵盖十分广泛的综合性技术领域,本报告中的海洋监测仪器及技术是指针对海洋环境监、观、勘测的仪器及技术,包括了海洋气象、水文、生态化学、海洋声光物理特性及海洋地质地理勘探类的监测仪器和技术。当前,海洋监测仪器和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智能化、高适应性、高可靠性和稳定性等,能够适应大洋狂风、巨浪等恶劣灾害环境和海底高压、低温、黑暗等特别环境,达到满足人类大尺度研究和开发利用海洋等各项需求的能力。本报告对我国海洋环境监测仪器及技术领域进行综述,通过靠前外本专业领域现状分析总结,对未来10年本领域的发展进行预计,以供本专业领域的科研、应用及管理人员参考。
本书是大学海洋气象学专业的教材,全书采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式,先理清海洋气象学中的有关定义、概念,再论述它们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全书共分为九章,分别是大气与海洋,海洋水文要素及海气相互作用,海陆风环流,热带气旋,海上爆发性气旋,日本海极地低压,海雾,风暴潮,渤海和黄海海上大风。读者对象是学习海洋气象学的学生,海洋气象科研人员,及对海洋气象学感兴趣的读者。
“珍珠:来自江河海洋的珍宝”展览是卡塔尔博物馆管理局面向世界推出的一个巡展,系统展示了自古以来阿拉伯海湾地区天然珍珠业的发展历程,既涵盖了海湾珍珠的采集与贸易状况,也诠释了珍珠饰品巧夺天工的设计艺术,以及世界范围内人工培育养殖珍珠的尝试等多方面的内容。《珍珠:来自江河海洋的珍宝/中国国家博物馆国际交流系列丛书》121幅图,分为珍珠的自然历史、海湾地区的珍珠、历史中的珍珠、天然淡水珍珠、养殖珍珠:开拓者、中国的天然珍珠与养殖珍珠6部分。
《潮汐表(2020 册 鸭绿江口至长江口)》包括三个部分,除了能让用户了解港口的潮汐状况,还间接列出了每个港口的潮汐特征数据,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与潮汐表结合使用的专用图表。《潮汐表(2020 册 鸭绿江口至长江口)》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编制、海洋出版社出版,共6册,分为中国沿岸3册和世界大洋区域3册。
《海洋探测仪器》共分绪论、探测波的数学描述与处理基础、海洋成像探测仪器、海洋几何量测量仪器和海洋传感器五部分。 《海洋探测仪器》力图通过通俗易懂的分析、讲解帮助读者掌握基本的海洋探测仪器开发思路,对海洋探测仪器的工作原理、探测模型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帮助精密仪器专业的读者在构建完整的经典测控仪器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将涉及自然信道问题的声呐、雷达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有机融合,从而扩展相关知识结构;同时还希望为其他相关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及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知识、思路和观点。 《海洋探测仪器》可作为海洋技术专业、海洋科学专业及其他涉海专业学生教材,也可作为海洋探测仪器开发技术人员参考用书。 《海洋探测仪器》特色: 语言平实、比喻生动、触类旁通、深入浅出 为海洋
本书主要介绍了海洋工程腐蚀与防护技术方面的新科研成果,包括海洋环境下钢筋混凝土腐蚀与耐久性研究、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研究、新材料研究、检测技术研究以及一些工程设计与应用实例。 本书内容丰富、实用,可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