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以我国蝎目物种为主线撰写的《蝎生物学与毒素》专著,共十一章,包括蝎的形态与结构、蝎的生殖与发育、蝎的习性与行为、蝎的遗传与进化、世界蝎目物种及其多样性、中国蝎目物种分类、中国蝎目区系、蝎毒素的组成与分类、蝎毒素的分子进化、蝎毒素的结构与功能和蝎毒素的生物学应用。该书较全面地介绍了的研究成果,部分成果填补了蝎生物学与毒素领域的研究空白。尤其是对蝎毒素的研究成果显示了蝎毒素的巨大潜在应用价值,蝎毒素作为药物分子的资源库将会为人类的健康作出重要贡献。该专著是我国在蝎生物学与毒素研究方面的部专著,涉及蝎生物学与毒素的不同层面,系统深入地介绍了蝎生物学与毒素的基础知识、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将推动我国蝎资源的知识普及、科学研究、有效保护与持续利用,为科学界全面了解蝎及其毒素提供了
本书是“十二五”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太湖流域(江苏)水生态监控系统建设与业务化运行示范”研究成果之一。本书涵盖了浮游藻类的基本知识、生态特点及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详述了淡水浮游藻类
《侧扫声呐图像目标分割》在简述侧扫声呐的工作原理、分析侧扫声呐图像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围绕侧扫声呐图像目标分割的主题,就侧扫声呐图像灰度畸变校正、统计特性研究、目标边缘检测及基于活动轮廓模型的侧扫声呐图像分割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重点介绍了水平集方法在侧扫声呐图像目标分割中的新进展。 《侧扫声呐图像目标分割》可作为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声呐图像处理、水下目标探测等领域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的科技、工程人员的参考书。
《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第7版)》是基因组学的综合型教科书,阐述了基因组的起源、体系、理念与基本概念,特别介绍了真正意义的基因组的次实践——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核心技术——测序的发明与发展,基因组学在认知生命及育种、医学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Lewin基因X(中文版)》对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进行了精彩的论述,内容涵盖了基因的结构、序列、组织和表达。21位科学家编写和修正了其各自领域的相关内容,使得本书成为相关领域当今颖、全面的参考书。其中大部分修订和重新编排是基于Lewin的《基因精要》第二版,并在内容上额外增加了一些新的章节,结构也进行了一些调整,使得全书各个主题在排列上更加富有逻辑性。许多章节也重新命名,以便更好地体现它们包含的内容。 本书是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最经典的名著之一,是生命科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师生和研究人员的教科书和参考读物。
本书详细阐述了与物理渲染相关的高效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几何形状和转换,图元和相交加速计算,颜色和辐射度,相机模型,采样和重构,反射模型,材质、纹理、体散射、光源、蒙特卡罗积分、光线传输等内容。此外,本书还提供了相应的算法、代码以及伪代码,以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相关方案的实现过程。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相关开发人员的自学教材和参考手册。
青蟹隶属节肢动物门(Arthrbpoda)、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梭子蟹科(Portunidae)、青蟹属(Scylla)。青蟹是一种生长快、个体大、适应性强、养殖周期短的较大型蟹类,是我国开展人工养殖的珍贵水产品之一。《青蟹生物学与养殖技术》共分六章,包括青蟹的概述、生物学特性、苗种生产、成蟹养殖技术、营养需求及饲料、病害与防治等内容。可作为水产养殖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供有关科研技术人员和养殖户参考。
《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第7版)》是基因组学的综合型教科书,阐述了基因组的起源、体系、理念与基本概念,特别介绍了真正意义的基因组的次实践——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核心技术——测序的发明与发展,基因组学在认知生命及育种、医学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本书是为从事物理学与其他理工科研究人员和非数学类研究生与本科高年级学生撰写的数学方面的基础理论读物和参考书。对于物理和其他理工学科做研究工作时所必须要用到的数学知识做了比较详细和全面的介绍,包括变分法,希尔伯特空间,二阶常微分方程,贝塞尔函数,狄拉函数,格林函数,范数与测度,积分方程,数论在物理逆问题中的应用,高维空间中的基本方程等内容。本书的写作力求概念说明清楚,公式推导详尽,内容深入浅出。便于读者学习。
2018年为叶企孙先生120周年诞辰。《叶企孙文存(增订本)》汇集了叶企孙先生的学术论文、通信、日记、读书笔记以及为清华大学物理系编写的《初等物理实验》,并由编者编纂了其家谱。《叶企孙文存(增订本)》由叶企孙的学生、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教授作序。《叶企孙文存》于2013年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三年多来《叶企孙文存(增订本)》编者陆续查到叶企孙文论十二篇,他们是《叶企孙文存(增订本)》目录、5、14、16、17、19、20、26、33、49、51、54诸篇文字;叶铭汉院士又在其府宅查获《叶企孙文存(增订本)》目录中第48篇的文字手稿。其中,写于1915年的《诸乘方递加说》,1916年的《学生组织科学研究会》等,不仅表明作为年轻学生的叶企孙的聪慧与志向,也是中国近代科学兴起的标志。在所增添诸篇中,写于195-1956年间的《建议成立中国地
1978年,诺贝尔医学奖颁给发现DNA限制酶的纳森斯(Daniel Nathans)、亚伯(Werner Arber)与史密斯(Hamilton Smith)时,斯吉巴尔斯基在《基因》期刊中写道:限制酶将带领我们进入合成生物学的新时代。转基因技术如今日渐走近大众的视野,大自然创造了我们的世界,人类是否在扮演上帝的角色在进行着再?合成生物学很大程度上是一门关于如何开发和应用基本工程原理的学科——也就是把象牙塔里那些学术的、纯粹的、甚至是自娱自乐或者抽象的东西,转变成能够对社会带来影响甚至变革的实际事物。世界上所谓人工合成生命体(克雷格·凡特的丝状支原体)的遗传代码中加入了一小段人类文本,其中的一条是:“To live, to err, to fall, to triumph, to recreate life out of life”(去生活、去犯错、去失败、去胜利,去用生命重新创造生命)。
本书是以我国蝎目物种为主线撰写的《蝎生物学与毒素》专著,共十一章,包括蝎的形态与结构、蝎的生殖与发育、蝎的习性与行为、蝎的遗传与进化、世界蝎目物种及其多样性、中国蝎目物种分类、中国蝎目区系、蝎毒素的组成与分类、蝎毒素的分子进化、蝎毒素的结构与功能和蝎毒素的生物学应用。该书较全面地介绍了的研究成果,部分成果填补了蝎生物学与毒素领域的研究空白。尤其是对蝎毒素的研究成果显示了蝎毒素的巨大潜在应用价值,蝎毒素作为药物分子的资源库将会为人类的健康作出重要贡献。该专著是我国在蝎生物学与毒素研究方面的部专著,涉及蝎生物学与毒素的不同层面,系统深入地介绍了蝎生物学与毒素的基础知识、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将推动我国蝎资源的知识普及、科学研究、有效保护与持续利用,为科学界全面了解蝎及其毒素提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