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忘记钥匙在哪里,乌鸦却能记住5000个贮藏食物的地点。人类与鸟类在演化之路上走向不同的分支,我们习惯于以自身的尺度衡量智力,从而严重低估了其他物种的潜能。《鸟类的天赋》从工具制造、沟通、鸣唱、审美、时空感、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展示了鸟类的智力奇迹,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身边这些熟悉又陌生的精灵。珍妮弗 阿克曼以平易优雅的文笔记录自己在世界各地所做的鸟类调查,并介绍鸟类学的新近科研成果,使本书在趣味性和知识性之间保持了很好的平衡。
本书介绍古代到文艺复兴的自然哲学与科学的演变,讨论时间横跨两千年,主题聚焦在西方自然哲学家对天、地与物质的各种理论与观念的发展上,让读者理解“科学”的源流与变动的样貌,为对科学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扇理解西方科学的“历史本质”的窗口。
在地球上,人类的出现不过几百万年。在生命进化的历史时钟上,我们仅占有数分钟的光阴。对于过去,我们知之甚少。古生物学家理查德·福提教授在《生命简史(地球生命40亿年的演化传奇)》中为我们展现了生命从无到有、从低级到不错的演化历程。你可以偶遇数百种鲜活的生命,它们中的大多数已堙没于火流星、气候变化和再平常不过的物种更新中,化石是它们留给我们的谜语。福提教授将带领我们展开解谜之旅,穿越时空,欣赏生命的每一次升华。 我们是自然的产物,40亿年间发生的无数偶然事件造就了今天地球上的芸芸众生。与地质历目前古代生物的多样性相比,人类只是沧海一粟。 时间仍在继续,生命的故事没有终结。
中唐时期的地理学发展是如何进入当时文学世界的空间想象的?这一跨领域的联系对于我们理解文学与地理学两大领域又意味着什么?本书通过对不同文类文本的讨论,揭示了当时地理学与文学之间多样且流动的关系。李贺的《梦天》、柳宗元的山水诗文、张祜运用大图视野欣赏古老画卷的诗歌、元稹和白居易富有地理信息的唱和诗等,这些作品都打上了“制图学之眼”的烙印。中唐文学大师们,以其对地理学的稔熟与兴趣,使得不同地点、相互区隔的人群以及旅行的文本之间的互动成为可能。
本书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从工业生产实际出发,系统地介绍了传统电气控制电路的原理、安装接线及PLC应用技术,PLC应用部分以目前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S7-1200 PLC为代表,介绍了PLC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