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世纪 30 年代,达尔文乘 贝格尔 号(即 小猎犬 号)舰进行了历时 5 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采集和观察,并于 1859 年出版了《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在本书中,达尔文首次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证明物种的演化是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方式实现的。进化论被恩格斯誉为 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插图版选择*忠实于达尔文 进化论 思想的初版《物种起源》为母本,精选百余幅达尔文时期的手绘博物插图并配以图注,忠实呈现那个时代的博物学之昌明盛美。
无论从生物学还是进化的角度来看人类的衰老都有些不可思议。我们甚至对什么是衰老、为什么会衰老,以及衰老是如何发生的等一些基本原理并不清楚。衰老似乎就是一个单向的过程,因此如何能在健康的状态下尽可能长寿,成为当下衰老与寿命研究者思考的问题和追求的目标。本书在分析了我们为什么会衰老,以及从营养科学的角度阐述了是什么导致了衰老的基础上,提出了长寿密码三阶梯,即避免缺陷、刺激兴奋效应和减少生长刺激,而这些都是通过个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所能调控与实现的,也就是说真正的长寿密码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加上利用现代生命科学和医疗技术进步带来的新成果、新方法,如干细胞、交联破碎剂、基因编辑和细胞重编程等,不仅可以健康长寿,逆转衰老也将指日可待。
神经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是应用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现代技术,对神经系统进行多层次综合研究的实验性科学。本书作为《生命科学实验指南系列》的重要分册,遵循理性思维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神经生物学实验研究的方法学(第1篇),并将编著者20余年的有关科研成果转化为可操作的实验指导(第2篇),以及提供可供参考的有关实验研究信息(第3篇)。
本专著全面、系统阐述了粪菌移植的研究和应用,共分为15章,另附一个操作指南。第1~4章主要介绍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内在联系,重点阐述肠道菌群的生理特性、菌群失调与疾病的诊断及应用,对肠道菌群作用于人体各系统的机制做了详细介绍;第5~9章主要介绍粪菌移植技术,包括粪便菌群筛选制备、供受体选择、移植过程及移植后的管理与养护;第10~15章分别介绍肠道菌群与各类疾病之间的联系,对粪菌移植治疗各类疾病做了详尽的方法学和机制学阐述。操作指南具体介绍了粪菌移植的全流程和规范要求。
本书系统地收录了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3目25科60种常见鸟巢的特征信息及成鸟、巢、卵和各阶段雏鸟的照片,并对相似种进行对比和归纳,提供了鸟巢的基础信息,有助于野外工作时鸟巢的鉴定。
本书是Introduction to Computational Biology的中文译著,本书的意图是针对有数学技能的人介绍令人着迷的生物数据和问题,并建立更实际的生物数学的基础。 本书共分15章,其中第1章介绍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常识,第2-4章介绍限制图谱和多重图谱,第5、6章研究克隆和克隆图谱,第7章讨论DNA序列相关的话题,第8-11章是共同模式下序列比较问题,第12章涉及序列中模式计数的统计问题,第13章叙述RNA二级结构的数学化论述,第14章给出有关序列的进化历史,最后第15章给出某些关键文献的原始出处。本书结构完整,内容更新、更全面。
土壤生物驱动着土壤中有机质降解、元素循环、污染物转化与降解以及温室气体的产生与消耗,被认为是土壤中养分的转化器、污染物的净化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器。土壤生物学是研究土壤中各类生物的组成、多样性、功能及其调控的一门科学。土壤生物学研究在解决全球粮食安全、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重大问题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在国内外,土壤生物学研究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本书从土壤生物学概述、土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互作、土壤生物与生源要素循环、土壤生物的应用、土壤生物学研究技术等方面系统介绍土壤生物学的理论与应用。
当今世界战略格局深刻演变,国家安全威胁日趋复杂多元。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日益交织紧密,生物安全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生活、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尤其是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对我国的生物安全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本书由我国生物安全领域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陈薇院士撰写。系统介绍中国生物安全战略意义、国内外形势,并从战略管理、法律法规、协同创新、安全治理、力量建设等方面进行体系建设;同时对生物安全所涉及的相关领域开展具体分析,并提出风险防控的对策建议。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推动绿色发展的力度持续加大,取得了显著成效。本书在辨析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发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从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主要举措、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和谐人居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乡村绿色发展等方面阐述了我国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的主要做法、典型案例以及取得的成效,并最后提出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发展双赢的对策措施,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支撑。
《硅藻纳米技术的进展和新兴应用》介绍了硅藻纳米技术这一引人入胜的新领域的新进展,它是对被称为硅藻的单细胞藻类进行广泛跨学科研究的总结。硅藻以其独特的二氧化硅纳米/微观结构和性质,在海洋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 材料科学、纳米科学、工程学、光学、电子学、医学和农学等领域有数千篇研究论文。 本书介绍了硅藻纳米技术新的突破性发现并对潜在的新研究和发展途径进行了讨论,揭示了在硅藻纳米技术领域新方法的巨大潜力。本书的及时出版得益于世界各地的主要专家对这一领域的进展和新兴应用的总结。本书共10章,涵盖了一系列主题,包括生物纳米材料应用的重要方面。这些章节涵盖硅藻纳米技术各个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术,以及它们在开发新技术以解决世界上一些令人关注的难题方面的应用,例如能源、癌症、清洁水和粮食生产。
《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for Biologists 》 是原子力显微镜在生物学应用方面的经典著作,自 1999 年首次出版以来取得良好反响,并于 2010 年进行了第二次修订出版。本书的三位著者 Victor J. Morris, Andrew R. Kirby, A.Patrick Gunning 均在著名的英国 Quadram 生物科学研究所(原食品研究所)工作,都是国际著名的原子力显微镜生物学(特别是食品)应用专家。本书共 9章,内容涵盖原子力显微镜的设备介绍、使用方法及其相关的应用研究领域,既包含了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的基本原理,又探讨了其应用在不同生物组织系统中的关键问题。本书适合从事与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相关的如生物学、材料学、食品科学等领域的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及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生态学背景 概念与理论》为生态学由诞生到1980年代的概念与理论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景式历史回顾。它描述生态学是怎样从19世纪的博物学、生物地理学和生理学中脱颖而出,由20世纪早期生物学中的不起眼旁支,迅速正规化,体系化,模拟(modeling)或模式(pattern)化,从而成为当代生物科学和农林牧渔科学的一个支柱性学科,成为当代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进行跨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平台,成为当代生态和环境保护运动的思想、决策和实践的主要科学基础。 本书对生态学中概念和理论的阐述和评论,精当且全面。它追溯生态学各基础概念的独立、有时甚至是孤立的起源,以及其后理论发展历程中的并行、碰撞、砥砺、交叉、乃至敛聚。从横向看,它囊括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湖沼学,海洋学;从纵向看,包括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
《雄激素:关于冒险、竞争与赢》 睾酮究竟是如何影响人类身体、大脑和行为的? 为什么男性总体上比女性更强壮、更高、更快? 是睾酮影响了男孩的大脑,让男孩做出典型的男性化行为吗? 睾酮水平越高,运动表现就越好?高浓度的睾酮真的能给人们带来运动优势吗? 男性和女性身上都存在攻击性行为,但睾酮主导的攻击性有何不同? 人类进化生物学家卡罗尔 胡文揭示了长久以来围绕睾酮的迷思与文化成见,阐明了它对人类性别和性行为、体能、人际关系以及生活诸多层面的深远影响。在这本引人入胜且易于理解的科普著作中,她详细介绍了当前已知的科学证据,以表明睾酮如何在我们观察到的性别差异中发挥重要作用。 自古以来, 男性气质 或 男子气概 的起源问题不断激发着人们的想象、研究与争论。其中,睾酮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千百年
传统科学较侧重于物理学方面,在以往艺术与科学的交叉中,艺术的合作对象也多是以物理学为主。21世纪被称为生物学世纪,生物学各项研究成果所引发的文化问题远超出技术本身。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肆虐让我们意识到0.06-0.14微米的病毒足以使一个 的经济、交通、教育等陷入停滞,公众切身地体会到了生物学的社会影响。旧的二元区分,如人与非人、男与女、生与死、自然与非自然、自主与控制、现实与虚拟等,这些概念的界限在生物技术的介入下变得越发模糊。生物艺术重新思考了身体、身份、文化、生命、自然等概念,这种思考方式和内容是随着技术的变化而流动的。生物艺术关注各种形式的生命,并将这些对象直接作为媒介。艺术家没有用颜料、刻刀来描绘生命,而是用生命本身,如细菌、动物甚至人类作为艺术提出问题的媒介。
论述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意义,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级,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与备案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危害评估,消毒灭菌与生物废弃物处置,意外事故应急预案与处置方法,医学实验室安全操作指南,血站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指南,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要求,实验室安全标识等,每章后有练习题与答案。附录部分收录了国家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标准
本书几乎涵盖了深度测序数据分析及应用的各个方面,适用于从事深度测序数据分析研究的技术人员和学者。在本书中,不仅可以了解到深度测序技术应用的领域,还可以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到不同软件的相关算法、原理及使用方法,以帮助选择适合自身研究和应用所需要的深度测序数据分析的解决方案。
本手册是笔者在长期工作中总结的实验动物常见技术操作,介绍了动物抓取与保定、动物标记、动物给药、动物标本采集、动物影像学检查,以及动物安死术、病理剖检与取材、动物质量检测、动物手术等动物实验常用的技术规范。将每一项操作归纳为几个步骤,便于记忆;关键步骤均配上图示,便于文字的理解;将配图放在文字旁边,方便读者边看边学。
本书主要介绍了无醛纤维板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并详细论述了两种代表性的无醛纤维板制造关键技术。全书共分为七章,分别阐述了纤维板研究进展、无醛纤维板的基体材料及其基本性质、无醛纤维板关键技术 胶合成型技术、木质素基无醛胶黏剂、木质素胶黏剂基无醛纤维板的成型技术、壳聚糖基无醛胶黏剂和壳聚糖胶黏剂基无醛纤维板的成型技术。本书可作为木材科学与技术、家具设计与制造、人造板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亦可作为生产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实践指导用书。
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于生命规律的探索和生物技术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世界许多国家都将生命科学作为优先发展领域。近年来,我国在该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本书主要介绍近百位我国生命科学研究的奠基性人物,回顾学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展示近现代的中外学术交流。为读者展开一幅前辈科学家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宏伟画卷。他们为发展祖国的生物学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卓越成就。 本书采用中英文对照形式,每章都由一篇中文文章和相应的英文文章组成。文章作者包括故事人物的亲友、弟子、研究人员等。他们信息丰富、视角独特、情感深切,对人物的介绍生动感人。
本书是一部揭示生态学学科发展历程的学作,旨在完善生态学的概念基础,从而促进更有效的生态学研究和制定更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方法。同时,希望促进生态学家、自然保护主义者、科学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之间的交流。 本书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探讨了从哲学和历史角度出发的生态学基础、生态学的内部结构、 生态学 概念史的主要阶段、20世纪和21世纪的 生态学 ,社会和系统观、科学生态学与其他领域的边界地带等。在这些话题中,作者阐明生态学术语的历史、实际含义和用法,提供了关于生态学术语最初的概念意义及其具体历史意义的信息, 本书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著作,除生态学外,融合了哲学、历史学、保护生物学和语言学等不同学科。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描述生态学最重要的概念,讨论了不同学术理论化潮流中的各种观点及其联系,以及
本书内容紧密联系热带气旋智能定位定强的实际问题,主要介绍基于多尺度几何分析、优化算法、机器学习等智能技术结合卫星资料的卫星图像预处理、多通道卫星图像融合、热带气旋主体云系提取、热带气旋客观定位和定强方法。 本书可供热带气旋预报人员、管理决策人员和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及高校师生阅读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