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原理(第3版)是以南京大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成果和教材建设实践经验为基础,吸收国内外多本优秀教材的优点编写而成。 全书分为结构生物化学、代谢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三篇,共4章。为便于读者自主学习,每篇有内容简介和学习方法介绍,每章包括引言、主题内容、小结、推荐网址和参考文献等。在体系结构方面,注意章节之间的起承转合及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并强化了与网络的联系,力求做到知识上的融会贯通。 在内容上除了重视基本概念、原理和结论的阐述外,更着重于对研究背景和实验设计的介绍,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 书中设计了许多拓展框、小测验和科学故事,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配套数字课程资源中,不仅将各章小结设计成填充的形式,以有效地提炼知
合成生物学的科学性和应用价值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被认为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造物致知),是生物技术迭代提升、生物制造变革性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造物致用)。“合成生物学-生物技术-生物制造-生物经济”正在构成一个重要创新轴,助力科技强国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发展。本路线图由众多学者共同深入研究,充分参考了各国先期发布的多个版本“路线图”及战略发展报告,首次提出了“理论内涵、使能技术、应用展望和治理原则”四位一体的合成生物学学科体系架构,并理性地预测至2030年的发展目标及实现路径。
《基因组合成生物学》对合成基因组学的核心内容进行了系统性介绍,既涉及相关的原理和技术,亦包括里程碑式科学事件和前沿应用展望。具体而言,《基因组合成生物学》序为国内外该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George Church教授和杨焕明院士对该领域的概述和展望;第1章围绕合成基因组所涉及的四大类设计原则(区分、重构、精简与赋能)进行深入介绍;第2章深入阐述如何从头人工合成基因组,以及该过程涉及的关键技术;第3章全面分享在病毒、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基因组人工合成方面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第4章展望领域未来的应用场景并探讨发展带来的伦理安全问题。
合成生物学研究的技术方法和工具手段,可以突破生命自然进化的限制,有望引领生命科学研究的未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004年,合成生物学被评为改变世界的十大新技术之一,2014年,又被美国国防部列为“21世纪优先发展的六大颠覆性技术之一”。近年来,我国也日益重视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和人才培养。 本书共九章。第一章合成生物学概述和第二章合成生物学的学科基础,介绍了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历程,与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相关学科的联系,使读者对合成生物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第三至八章分别介绍了合成生物系统的底盘、基因表达调控、生物砖、逻辑门、合成受体和基因线路设计,帮助读者理解合成生物系统设计的工程化理念、原理策略和常用技术方法;第九章合成生物学应用,介绍了合成生物学在民用领域和军事领域的典型应用。
生物安全已经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生物安全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贯彻落实生物安全法,加强国际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是全社会各行各业的需求。本书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首席专家、亚太生物安全协会主席武桂珍研究员主持编写,国内生物安全领域的其他权威专家共同参与,全书分为八篇,第一篇为生物安全学概论,第二至第八篇围绕生物安全法的“四梁八柱”,从传染病与动植物疫情、两用生物技术与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人类遗传资源与生物资源、生物入侵防控、微生物耐药、生物恐怖与生物武器等方面全面展现了国内外生物安全的总体概况,为读者了解、分析生物安全现状提供了理论依据。
《化学生物学》是依据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组织编撰的,从有机化学——原子、化学键、化学反应机理角度聚焦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结构特点以及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关系。全书共9章,其中:第1章和第2章分别介绍了化学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生物体的化学起源;第3~8章依次讲述了人体细胞中的每一种生物分子——DNA、RNA、蛋白质、聚糖、聚酮以及萜类物质;第9章解释了细胞调控生物分子产生的机制,通过对这章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现代生物学、生理学以及医学的理解。本书内容丰富,能提供给学生一个“化学-生物”双培养的环境, 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生物分子合成与功能的化学蓝图。 《化学生物学》可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化学生物学专业、药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制药专业等生物医药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材,也可供化学生物学
本书为《蛋白质纯化指南》(GuidetoProteinPurzjication)第二版的中文译本。原著由来白于美、德、英、澳等 大学、科研机构或生物技术公司的70多位蛋白质科学领域知名专家撰写,对蛋白质纯化相关的技术、材料、试剂、设备等进行了详细介绍。第二版由Elsevier出版集团于2009年出版,对1990年 版问世以后该领域出现的各种新的技术和方法着重阐述。全书12部分44章,包括建立蛋白质纯化程序,常用技术,重组蛋白质的表达纯化,提取物利亚细胞组分的分离,详细纯化步骤(批量法、层析法、亲合法、电泳法),膜蛋白利糖蛋白的纯化,纯化蛋白质的特。降等内容。
本书系统阐述了磷脂酶与疾病和健康的关系,本书共分四篇、二十三章,分别详细阐述了磷脂酶在生物学上与疾病和健康的关系的研究进展,磷脂酶A,磷脂酶C和磷脂酶D的内容。 部分由四章组成,讨论了磷脂酶的一般性质。第二至第四部分阐述了不同类别的磷脂酶 特征性的形式。第二部分由七章组成,涵盖了磷脂酶A在不同病理生理条件下的作用和功能。磷脂酶A水解膜磷脂产生前列腺素、血栓素类、白三烯、花生四烯酸氧化代谢产物以及血小板活化因子等物质生物合成的所需底物这一现象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另外,一些磷脂酶A的水解产物也可以作为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分子。 第三部分由九章组成,重点介绍了磷脂酶C,其被认为在跨膜信号转导中起着核心作用。 个在信号转导通路中起关键作用的信号激活磷脂酶是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