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慰冬主编的《河南珍稀植物图谱》分概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河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三部分。靠前部分介绍了河南省的自然条件、植被及珍稀植物现状,并提出了保护管理措施;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分别介绍了河南省野外分布的27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98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每种植物都列有中文名、拉丁名、形态特征、分布与生境、生态习性及保护价值等。本书中的珍稀植物分类主要依据《河南植物志》。
《黑龙江常见野生植物识别图鉴》收录的所有植物名称依照了《东北植物检索表》和《黑龙江植物志》。植物分类系统也参照了《东北植物检索表》,采用了修订后的恩格勒系统,蕨类植物采用了秦仁昌系统。植物的形态描述除了上述两本著作外还参照了《中国植物志》,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整理,按照作者多年的野外经验,尽量概括出较为显著的、易于掌握的、具有代表性的性状,以方便读者利用此书进行野外识别。
本教材是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之一。教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药用植物的形态和构造,重点介绍药用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形态构造特点,奠定学习药用植物分类知识的基础;下篇为药用植物的分类,重点介绍植物分类原则和各药用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部分黎族常用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概述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的综合分析,并结合其生物学特征(包括分类地位、资源概况、鉴别)和传统习用,对这些药用植物全面、系统地一一进行了归纳介绍,以便读者快速、综合地了解海南黎族常用药用植物的现代研究进展。同时为便于读者正确识别海南黎族常用药用植物,本书尽量配备相关植物的植株图片。
绍兴菜博大精深,底蕴深厚,风味迷人,历来深受广大食客的青睐,是中国著名八大菜系中浙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不论从平行的古文化带(西起埃及,东至中国的吴越)来看,还是根据上古时代许多神话、传说推断,绍兴都是浙菜的摇篮和发祥地。 本教材是中职烹饪专业选修课教材,面向中职二年级学生,是在“烹饪基本功训练”“烹饪原料与营养”“中式热菜”等课程之后开设的地方特色拓展课程教材。 本教材介绍以传统绍兴菜为核心,突出绍兴各地传统名菜名点,结合当代绍兴酒店行业中的创新菜、特色菜。共收录绍兴特色典型菜例165例,其中绍兴菜(越城、柯桥)38例、上虞菜85例、诸暨菜11例、新昌菜11例、嵊州菜10例,以及创新成果和典型案例――上虞岭南“谢公宴?十碗头”10例,充分反映了绍兴各地的主要烹饪技法和风味特点。
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但水生生物监测工作进展缓慢,近年来,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的实施,水生生物监测与保护工作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已经逐渐成为未来水环境监测的发展方向。藻类是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在水生生态系统中起着提供物质和能量的重要作用,其群落结构随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仅如此,不同藻类对环境的适应性也各不相同,清洁水体、轻污染水体、中污染水体及重污染水体中均有不同类群的藻类生存繁殖。众所周知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淡水中称为“水华”)就是由J-部分藻类在的营养条件下大量繁殖所致。辽河流域是我国七大流域之一,是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水域,是“十一:五”期间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的10个重点流域之一。具有面积广,气候宜人
新教材按章设计"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等三模块,层次感强。精准介绍植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植物界类群识别与进化,以及获取相关知识所必需的实验技能、方法、设备和技术。突出层次性和探究性,注重个性化教学。注重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做到体系合理、概念准确、内容精练,举例典型,图片精致,便于个性化教学和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