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以我国蝎目物种为主线撰写的《蝎生物学与毒素》专著,共十一章,包括蝎的形态与结构、蝎的生殖与发育、蝎的习性与行为、蝎的遗传与进化、世界蝎目物种及其多样性、中国蝎目物种分类、中国蝎目区系、蝎毒素的组成与分类、蝎毒素的分子进化、蝎毒素的结构与功能和蝎毒素的生物学应用。该书较全面地介绍了的研究成果,部分成果填补了蝎生物学与毒素领域的研究空白。尤其是对蝎毒素的研究成果显示了蝎毒素的巨大潜在应用价值,蝎毒素作为药物分子的资源库将会为人类的健康作出重要贡献。该专著是我国在蝎生物学与毒素研究方面的部专著,涉及蝎生物学与毒素的不同层面,系统深入地介绍了蝎生物学与毒素的基础知识、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将推动我国蝎资源的知识普及、科学研究、有效保护与持续利用,为科学界全面了解蝎及其毒素提供了
本图鉴主要依据湖北省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成果编著而成。共收录湖北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8种,每个物种都有彩色照片、地理分布图、识别特征、生态习性、濒危等级等方面的科学描述。
本专著共分五章内容。靠前章为几何形态测量学简介,重点分析了传统测量的缺陷、几何形态理论、地标点和形态参数的分析方法,以及几何测量分析的基本步骤。第二章为几何形态测量在水生生物的应用,主要介绍几何形态测量简史、几何形态测量方法,以及、几何形态测量法在水生动物中的应用现状。第三章为几何形态测量法应用软件,主要介绍了目前靠前上常用的TPS系列(TPSseriesofsoftware)、SHAPE、MorphJ、R语言程序相关加载包、PAST等5种方法。第四章为鱼类耳石的研究应用,以鱼类耳石为例,基于几何形态测量学对耳石形态学的生长研究,以及种类判别。第五章为头足类耳石的研究应用,以头足类的耳石为案例,基于外形轮廓法和地标点法的柔鱼类的种群进行判别。第六章为头足类角质颚的研究应用,以角质颚为材料,对柔鱼类、枪乌贼类的种类及其种群进行
鞘翅目昆虫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为丰富的类群,目前已知约40万种,约占整个地球已记录生物种类的40%。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发展需要生物多样性的支撑,同时生物多样性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为重要的物质基础。而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始于物种。因此,对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编目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维持生态环境安全、农林生产安全、人类健康和生存安全所必需的工作。 杨星科主编吴鸿、王义平、杨淑贞总主编的《天目山动物志(第7卷)(精)》经野外标本采集,鉴定鞘翅目昆虫类群共计36科451属895种,其中第六卷包含豉甲科3属5种,步甲科42属78种,龙虱科4属7种,牙甲科3属4种,阎甲科1属1种,觅葬甲科1属1种,葬甲科4属7种,隐翅虫科25属91种,粪金龟科2属3种,皮金龟科1属1种,锹甲科14属37种,金龟科38属74种,花甲科l属2种,吉
本图鉴的编撰整理工作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白蚁标本的收集。图鉴中的标本主要通过野外采集和地市收集两种方式取得。在野外采集方面,编者在2017―2019年走遍浙江省域内各个有代表性的地区,东到舟山群岛,南及温州泰顺,西至衢州开化,北达湖州长兴,也走遍了天目山、乌岩岭、清凉峰、古田山、凤阳山一百山祖、大盘山、安吉小鲵等***自然保护区,重点关注浙江南部低海拔水域周边山区。在地市收集方面,我们请浙江省11个地市级白蚁防治机构给予支持,帮助收集以散白蚁、乳白蚁、土白蚁等属为主的白蚁标本。历经3年多的努力,我们共计得到2000余份标本,为本图鉴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另一方面是白蚁标本的整理鉴定。本图鉴以白蚁形态分类特征及量度尺寸为种类鉴定的依据,参考《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十七卷等翅目》一书,对上述白蚁标本进
本书以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社会群体行为决策优化为目标,基于公共危机传播动力学理论、危机演化机理、行为决策组合理论、动态演化博弈理论,对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社会群体行为决策的环境约束、动力机制、反馈系统、科技支撑、博弈与组合决策等展开系统研究,对上海黄浦江流域漂浮死猪事件进行决策案例分析,提出了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社会群体行为决策主体生态系统新观点、网络舆情SEIR模型新工具和一系列社会群体行为决策新建议。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的河流型自然保护区,是长江上游重要鱼类资源宝库。长期以来,关于保护区鱼类资源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尤其是基础生物学资料不足,不利于鱼类资源保护和政策法规制定。本书作者连续多年在保护区进行了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生物学方面的考察,系统地开展了鱼类生物学、种群动态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填补了珍稀特有鱼类基础数据的空白,提出了合理的保护对策与建议,为物种保护与栖息地修复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持,同时也为长江大保护与绿色水电开发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与理论基础。
本书基于动物地理区划理论、动物资源调查成果,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及生物地理学统计方法,根据1784种陆生野生动物的分布信息和自然环境数据,进行全国陆生野生动物生态地理单元区划,将全国划分为2界7区19亚区54个动物地理省239个生态地理单元,对各区划界限进行了精细化制图,并对各分区的生态因子、动物组成及保护状况进行了描述。
大别山是黄缘闭壳龟的主要分布区,也是分布面积很大的区域,历目前野生资源十分丰富,种群数量多,是我国野生黄缘闭壳龟的主产区。特别是信阳大别山区的新县、商城县、罗山县、固始县、浉河区等地,80年代以前,黄缘闭壳龟在这些山区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野生动物,据当地60岁以上的村民介绍,当时,黄缘闭壳龟在山林、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随处可见,而且很少有人捕抓;另外,信阳大别山也是我国报道发现潘氏闭壳龟野生个体很多的三个地区之一。但随着市场经济和市场贸易的放开,黄缘闭壳龟被大量外销,价格不断上涨,自90年代后,由于人为略夺式的过度捕抓,以及栖息地的破坏,大别山区野生龟鳖动物资源,特别是珍稀黄缘闭壳龟的数量日益稀少,野生资源已经枯竭,目前在其分布区或栖息地已很难发现其踪迹。黄缘闭壳龟为亚洲特有珍稀龟类,
本书是以我国蝎目物种为主线撰写的《蝎生物学与毒素》专著,共十一章,包括蝎的形态与结构、蝎的生殖与发育、蝎的习性与行为、蝎的遗传与进化、世界蝎目物种及其多样性、中国蝎目物种分类、中国蝎目区系、蝎毒素的组成与分类、蝎毒素的分子进化、蝎毒素的结构与功能和蝎毒素的生物学应用。该书较全面地介绍了的研究成果,部分成果填补了蝎生物学与毒素领域的研究空白。尤其是对蝎毒素的研究成果显示了蝎毒素的巨大潜在应用价值,蝎毒素作为药物分子的资源库将会为人类的健康作出重要贡献。该专著是我国在蝎生物学与毒素研究方面的部专著,涉及蝎生物学与毒素的不同层面,系统深入地介绍了蝎生物学与毒素的基础知识、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将推动我国蝎资源的知识普及、科学研究、有效保护与持续利用,为科学界全面了解蝎及其毒素提供了
鞘翅目昆虫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为丰富的类群,目前已知约40万种,约占整个地球已记录生物种类的40%。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发展需要生物多样性的支撑,同时生物多样性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为重要的物质基础。而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始于物种。因此,对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编目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维持生态环境安全、农林生产安全、人类健康和生存安全所必需的工作。 杨星科主编吴鸿、王义平、杨淑贞总主编的《天目山动物志(第7卷)(精)》经野外标本采集,鉴定鞘翅目昆虫类群共计36科451属895种,其中第六卷包含豉甲科3属5种,步甲科42属78种,龙虱科4属7种,牙甲科3属4种,阎甲科1属1种,觅葬甲科1属1种,葬甲科4属7种,隐翅虫科25属91种,粪金龟科2属3种,皮金龟科1属1种,锹甲科14属37种,金龟科38属74种,花甲科l属2种,吉
本书是以我国蝎目物种为主线撰写的《蝎生物学与毒素》专著,共十一章,包括蝎的形态与结构、蝎的生殖与发育、蝎的习性与行为、蝎的遗传与进化、世界蝎目物种及其多样性、中国蝎目物种分类、中国蝎目区系、蝎毒素的组成与分类、蝎毒素的分子进化、蝎毒素的结构与功能和蝎毒素的生物学应用。该书较全面地介绍了的研究成果,部分成果填补了蝎生物学与毒素领域的研究空白。尤其是对蝎毒素的研究成果显示了蝎毒素的巨大潜在应用价值,蝎毒素作为药物分子的资源库将会为人类的健康作出重要贡献。该专著是我国在蝎生物学与毒素研究方面的部专著,涉及蝎生物学与毒素的不同层面,系统深入地介绍了蝎生物学与毒素的基础知识、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将推动我国蝎资源的知识普及、科学研究、有效保护与持续利用,为科学界全面了解蝎及其毒素提供了
鸟类鸣声,因其和人类语言颇为相似而受到科学界广泛关注,是目前鸟类学、动物行为学、进化生物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领域。《中国鸟类鸣声》通过声谱图分析,结合学者相关研究报道,对我国常见的199种鸟类鸣声作较为详细的展示与说明。同时配以各鸟种的英文名、别名、地理分布、鉴别特征、生态习性等内容介绍。暂未收录的鸟种及鸣声介绍将在今后补充完善。鸟鸣研究也可应用于实践,通过鸣声回放在野外找寻行踪隐秘或者夜行性鸟种,也可作为有效手段区分表型相似的近缘鸟种。另外,当前我国观鸟及摄影、鸟类保护等活动正值蓬勃发展阶段,也亟需综合性、快速地介绍鸟类鉴定识别知识的书籍。鉴于此,《中国鸟类鸣声》不仅可为广大科研人员研究鸟类鸣声行为提供参考借鉴,也可服务社会大众,以科普的方式为大家提供野外快速地通过鸟鸣鉴定区分
本书是以我国蝎目物种为主线撰写的《蝎生物学与毒素》专著,共十一章,包括蝎的形态与结构、蝎的生殖与发育、蝎的习性与行为、蝎的遗传与进化、世界蝎目物种及其多样性、中国蝎目物种分类、中国蝎目区系、蝎毒素的组成与分类、蝎毒素的分子进化、蝎毒素的结构与功能和蝎毒素的生物学应用。该书较全面地介绍了的研究成果,部分成果填补了蝎生物学与毒素领域的研究空白。尤其是对蝎毒素的研究成果显示了蝎毒素的巨大潜在应用价值,蝎毒素作为药物分子的资源库将会为人类的健康作出重要贡献。该专著是我国在蝎生物学与毒素研究方面的部专著,涉及蝎生物学与毒素的不同层面,系统深入地介绍了蝎生物学与毒素的基础知识、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将推动我国蝎资源的知识普及、科学研究、有效保护与持续利用,为科学界全面了解蝎及其毒素提供了
段文科、张正旺编著的《中国鸟类图志(下卷雀形目)(精)》以中国鸟类学专家郑作新院士(已故)和郑光美院士的鸟类学分类(1371种)系统为基准,参考了国内外鸟类分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共收录中国鸟类1408种另603亚种,是迄今为止涵盖国内鸟种最全面的鸟类图书。书中对每种鸟类的科学名称、分类、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种群和资源状态等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大量珍贵野外生态照片直观地展示鸟类不同的形态(含雌、雄、成、幼、冬、夏等)。用最真实的图片区别于过去出版的手绘标本图或合成图片类的图书。弥补了相关图书物种不全和内容年久未修订的缺憾。本书将中国有分布的鸟种以图片形式汇于一体,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并兼具艺术性,是科学发展、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是美丽中国最直观最生动的展示。 本书为下册之《雀形目》。
本书基于动物地理区划理论、动物资源调查成果,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及生物地理学统计方法,根据1784种陆生野生动物的分布信息和自然环境数据,进行全国陆生野生动物生态地理单元区划,将全国划分为2界7区19亚区54个动物地理省239个生态地理单元,对各区划界限进行了精细化制图,并对各分区的生态因子、动物组成及保护状况进行了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