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较全面系统地收集和整理了我国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鱼类系统分类学的中外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回顾了我国近、现代内陆鱼类系统分类研究的发展历史;同时,整理出截至2014年上半年,我国记录的内陆鱼类有效种1384种(包括亚种),剔除21引入种,原产于我国内陆的鱼类1362种(包括亚种),隶属于17目47科303属,包括37单型属,84特有属,878特有种(包括亚种),250濒危种。绪论部分结合内陆鱼类物种多样性统计,对不同分类阶元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利用GIS技术,分析探讨了我国内陆鱼类物种多样性,以及特有种和濒危种的分布格局;探讨了我国内陆鱼类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与气温、降水等环境因素的关系,特别是与人口密度的关系;分析了中国内陆鱼类物种多样性、特有种和濒危种的热点地区。名录部分按分类系统分种记述了我国内陆鱼类,记述内
2013年,本书作者之一罗德尼的爱犬萨姆被诊断出患有癌症,于是,罗德尼开始了一场拯救萨姆的行动。当时萨姆5岁,被诊断只能再活6个月。萨姆的困境激励罗德尼开始不懈地寻找新方法来阻止疾病的发展。在拯救萨姆的过程中,罗德尼遇到了世界知 名的兽医贝克尔——一位具有20多年经验的积极的宠物健康倡导者。两人很快意识到他们有着相同的目标——提高世界各地的狗狗的生存质量。 在过去的3年里,他们环游世界,收集关于狗狗的健康、疾病和寿命的新信息。他们拜访了遗传学家、微生物学家和研究人员,还采访了一些长寿犬的家长,这些狗狗已经活到了20多岁,甚至30多岁。他们发现的事实有可能改变宠物世界,就像它改变了罗德尼爱犬的命运一样。萨姆现在11岁,仍然活蹦乱跳,是罗德尼生活中 重要的一部分。 罗德尼和贝克尔在 拥有近500万的追随
该图集图文并茂,重点介绍了渤海山东海域海洋保护区常见游泳动物的分类学地位、主要识别特征、地理分布及习性,每个物种均以多张图片进行展示,部分易混淆物种进行了典型特征局部放大拍照,丰富了该区域游泳动物生物多样性研究。
大兴安岭地处中国的东北,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这里有着中国面积**(超过19万平方千米)的连续的森林。大片的落叶松林沿不同方向,弯弯曲曲蜿蜒伸入黑龙江流域,形成一幅犹如马赛克拼接而成的壮丽画卷。《BR》 由于地广人稀,生态环境良好,大兴安岭成为动物的乐园。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着驯鹿、驼鹿、棕熊、水獗、鸦、黑嘴松鸡等各种珍禽异兽,这里也流传着各种关于动物的美丽传说。
本书是针对烟台海滨无脊椎动物标本釆集和教学实习目的而编写的。全书对海滨环境、海洋环境及潮汐等基本知识,海滨动物釆集注意事项、常用仪器、工具和药品,不同海滨环境动物的釆集方法,标本的处理、固定及保存方法做了较系统的介绍;书中对收录的10门154种常见无脊椎动物的分类地位、鉴别特征、栖息环境、分布海区及经济意义等进行了详细描述,每种动物均配有原色照片,便于野外釆集中的辨认识别和教学实习的分类鉴定。书末附有拉丁名和中文种名索引,便于使用者在实际工作中查阅。
本书围绕动物行为学的重要科学问题,对开展整合研究所涉及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比较全而的总结和分析。全书包括4篇,19章。篇包括野生动物行为生态研究所涉及的遥感、自动摄影/像等跟踪和记录技术.以及利用动物行为学原理改善动物福利的途径;第二篇包括实验行为学有关的神经递质分析、遗传工程、脑的光电及成像技术,以及学习记忆行为的实验设计和技术;第三篇包括动物利用的多种物理信号(人类可听声、超声、地磁、红外等)以及动物运动的记录和分析及其仿牛;第四篇包括高等动物(包括人类)、昆虫等化学信号的化学分析技术和解码的思路。
《秦岭野生大熊猫 陕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用300余幅精美照片系统展示了秦岭野生大熊猫所处的环境,它们的交配、产仔育幼、季节迁移等行为特点,以及秦岭特有的棕色大熊猫是如何发现的,等等;同时展示了与秦岭野生大熊猫生活在同一森林生态环境中的150余种同域动物。《秦岭野生大熊猫 陕西》将揭开秦岭野生大熊猫的神秘面纱,带您走进野生大熊猫充满野性的自由生活,感受野生大熊猫的田园世界。
《画笔下的鸟类学》中包含了从伦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中所选出的精彩图片,书中以优美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将鸟类学、艺术史、传记结合在一起,这些历史文献讲述了鸟类在过去的漫长岁月中的令人惊叹的故事,鸟的形象不但具有灵活的身手但又美丽动人,通过在不同历史不同地区对这些美丽生物的图说,使读者深深地被鸟类的世界所吸引。 本书编写特点: 虽然本书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编排,不过所有参与者都认为,按年代划分内容能*好地展示这个领域的发展。 对艺术家的选择当然不是任意随性的,但也远远说不上是兼容并包,因为这个领域实在是过于广袤深邃:伦敦自然博物馆的藏品(本书大量插画都出自其中)包括约五十万张的博物插图,以及一百万本书籍。 向人们展现鸟类艺术涵盖面之广博:从早期更奇异梦幻的异域鸟类插画,到近现代精确
鸟类鸣声,因其和人类语言颇为相似而受到科学界广泛关注,是目前鸟类学、动物行为学、进化生物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领域。本书通过声谱图分析,结合国内学者相关研究报道,对我国常见的199种鸟类鸣声作较为详细的展示与说明。同时配以各鸟种的英文名、别名、地理分布、鉴别特征、生态习性等内容介绍。暂未收录的鸟种及鸣声介绍将在今后补充完善。《BR》鸟鸣研究也可应用于实践,通过鸣声回放在野外找寻行踪隐秘或者夜行性鸟种,也可作为有效手段区分表型相似的近缘鸟种。另外,当前我国国内观鸟及摄影、鸟类保护等活动正值蓬勃发展阶段,也亟须综合性、快速地介绍鸟类鉴定识别知识的书籍。
本书包括5章内容。章 世界动物多样性;第二章 中国脊椎动物多样性,主要介绍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爬行动物、鱼类多样性;第三章 中国无脊椎动物多样性,主要介绍中国昆虫种类、分布,中国节肢动物多样性,中国其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中国无脊椎动物保护史;第四章 中国动物保护现状主要包括中国动物生存现状,各类保护名录及受胁等级评估与更新,实施动物多样性保护行动;第五章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实例,主要包括中国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实例
本书围绕专题考察目标,根据考察要素不同,共把专题任务分成6项子任务:(1) 南极海域磷虾资源密度及其分布;(2) 南极磷虾等资源种群结构与资源量评估;(3) 南极磷虾综合利用基础研究;(4)极地微生物种质、基因资源及其信息系统的构建;(5) 极地微生物物种和产物性质与功能评估;(6)运行极地微生物产物信息管理系统并构建产物信息数据集。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绪论,能量代谢的基本特征,哺乳动物体温调节的一般特征,低代谢动物的体温,哺乳动物产热和体温调节机制,生长、繁殖、发育和年龄与体温调节,哺乳动物的休眠,鸟类和哺乳动物恒温性的进化,温度驯化,动物对季节性环境变化的生理反应,野生小型哺乳动物能量学和产热调节特征,哺乳动物对不同食物资源的生态和行为适应,小型哺乳动物妊娠和哺乳:基础代谢率和能量利用,繁殖特征的自然选择和个体变异,光周期控制啮齿动物繁殖和免疫功能的季节性变化:一种多因子途径,以及激素-行为相互作用等。
《动物生理学》第 2版教材共 14章,内容包括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神经生理、肌肉、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和吸收、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泌尿、内分泌、生殖、泌乳、禽类的生理特点,可供普通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高等职业院校等有关生命科学的本、专科学生使用,同时还适用于成人教育,并可作为硕士研究生教学用书以及科研工作者的参考书和工具书。
本书按照生物学的指导思想,系统地介绍动物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适当地拓宽知识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材内容依据学科发展动态进行吐故纳新,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如分子生物学、动物行为学、保护生物学等。本教材有配套数字课程及拓展资源,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案、各章内容提要、习题、参考文献和拓展学习材料等,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可根据需要和兴趣上网阅读,拓展有关理论知识和研究技术,培养科研兴趣。教材编写格式上每章列有 学习目的 和 复习与思考 ,方便学生预习和复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的生物学、生态学以及师范、农林、水产、环境、海洋、考古、医学等学科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相关科研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是国际上系统介绍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 Francois langur)生物学、行为生态与保护进展的专著。书中分别阐述如下与黑叶猴相关的内容:分类、分布和系统进化;野外研究方法;食性、觅食生物学、家域与栖息地利用方式,以及栖息地破碎化对黑叶猴食性、觅食与栖息地利用的影响;野外活动节律、活动时间分配及影响因子;饲养条件下的社群行为和繁殖行为。此外,书中还探讨了黑叶猴的生存状态、致危因素、人工种群分布和保护措施。
《动物生物学实验》为“动物生物学”课程配套的实验课程教材,是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原生物学系)动物学相关教学人员九十余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的。本书以各主要动物类群的解剖与观察为主要实验内容,包括了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等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软骨鱼、硬骨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同时还有动物的组织与早期胚胎发育的实验内容。近年来,模式动物在动物相关生命科学研究中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为此还增加了秀丽隐杆线虫的相关内容。本书配有大量的原创性实物彩色图片,增强了直观教学效果,便于实际操作中参考,学生可据此独立操作和学习。此外,本书还就一些重要的实验操作录制了视频资料,可通
烟台地处黄、渤海交汇区,城市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每年都要迎接来自全国许多高等院校师生的教学和实习。由于近年沿海开发及城市发展,海岸环境也发生改变,动物物种的分布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烟台海滨无脊椎动物实习手册》已难满足目前教学和科研工作需要。本书根据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多年来动物学专业实习的资料和标本积累,将有关资料汇集成册,旨在为烟台海滨的教学实习和科研工作提供参考。全书分为海滨动物采集方法与常见无脊椎动物特征简介,着重强调海滨潮间带容易采集的物种,每种动物均配有原色照片,利于野外采集中的辨认识别和分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