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是一门对人类怀着无限好奇心的学科。关于人类的种种问题,人类学家都想寻求答案。 这本《人类学:13版》涵盖了各种文化和社会现象,是一本关于人类学的综合性读本。它旨在为大学的人类学教育提供支持,为感兴趣的人提供入门引导。本书被作为美国各高校人类学的标准教材,读者从中可以了解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人类在不同环境中创造出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宗教体系,并通过比较研究,找出这些文化制度之间的异同,从而探求人类存在的本质。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28章,每个章节涵盖一个特定的主题:一部分介绍人类学的学科体系并对人类学家使用的方法进行综合论述。第二部分关注从早期哺乳动物到现代人类的进化。第三部分讨论关于文化何时与如何演化的证据,以及逐渐促成较复杂文化发展的可能因素。第四部分尝试用世界
本书旨在总结分子人类学30多年以来的相关研究,结合历史学、民族学和考古学等传统学科的研究成果,对现代蒙古语人群及其古代亲族的起源和演化历史进行综合性研究。首先,传统学科关于此议题的研究成果是分子人类学研究的基础,本书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其次,对蒙古语人群中各类遗传成分的起源演化历史进行详细的说明。之后,结合多学科的证据,对相关古代人群演化、混合并形成现代蒙古语人群的过程进行了描述。后,本书也对蒙古语族语言的谱系结构、亚洲北部人群在古代经历的语言替换以及欧亚草原东部游牧人群的兴起过程进行了论述。本书可供人类遗传学、历史学和民族学等相关领域研究者参考。
本选题拟出版三卷。通过作者与近百位中国老中青三代中国人类学家访谈,构成了一部中国人类学发展的 口述历史 。这些访谈内容记录了中国学者进入人类学领域的转折过程与经历;显示了学者们对人类学学科建设的思考与努力;介绍了中国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探索和建构的情况,中国人类学在不同地区发展的趋向,以及中国人类学者与国际人类学交流的状况;展示了人类学本土化和中国化的努力;阐述了人类学与其他学科互动的态势;展现中国人类学者对全体人类未来的关怀。通过这些访谈,道出了中国人类学发展的种种情境、意见、观点,既可看到人类学在中国百年发展的成果,也可窥见新世纪人类学在中国发展的前景。
本书是编著者从事蕨类植物学研究30余年的资料总结。书中提出中国蕨类植物新的分类系统,共介绍蕨类植物55科,169属,578种。使用1138张彩色照片,直观介绍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系统分类。本教材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农林院校和中医药院校等相关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作为相关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做为《东亚植物学文献》及其补编中国部分的补充,这部著作的前两册包含了2000-2009年间 到5516条信息,和2010-2017年间第5517-10795条信息。每条信息代表了一个具体的名称在一个出版物(文章、专著、植物志)中一个具体的分类学处理,根据文献详细的给出了模式标本信息和保藏地的信息。这些信息条目按照物种的字母顺序排列,包含:出版物信息(出版物名称、年代、卷期);文献信息(作者、题名、语言类别、页码);分类群信息(分类群名称、分类学处理的种类、分类群所在的页码、模式标本及保藏地信息、中国和世界分布和其他相关的信息)。本书的条目可以方便的分析植物学名的合法性和对学名进行拼写检查,查询相应植物名称对应的模式标本、保藏信息和分布信息。这部著作能够作为中国植物分类学工作者作为重要的文献参考目录,对 性数据库的中
本书是我国继《中国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之后,又一项举世瞩目的 大型植物志编研项目。该项目由中国 ,多国参与,是目前 上 的英文版植物志编撰工程之一。该项目以自然地理区划为单元,对“ ”核心地带上号称“世界屋脊”、拥有 丰富生物多样性、同时又面临生态环境被破环的泛喜马拉雅地区展开全面的植物调查。
本书阐述了废物资源化工程涉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用实际工程案例说明了这些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固体废物资源化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思路或途径。 全书共分6章。第1章介绍了固体废物的来源及分类、资源化及其目的意义、资源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第2章介绍了固体废物资源化工程的基础,颗粒物及粉体的基本知识;第3~第5章介绍了固体废物在储存与输送、提取与富集、转化与分离等过程与环节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主要设备;第6章介绍了固体废物资源化的工程案例。 本书可作为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研发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参考。
《深部煤炭安全绿色开采理论与技术研究》针对我国典型煤矿深部开采条件,以中西部典型井田为样区,以系统论为指导,秉承煤炭安全绿色开采理念,初步探究了深部绿色开采相关理论问题(如深部界定、安全绿色、绿色开采评价)和深部开采强扰动作用下煤岩体多尺度多因素协同作用机理与过程,揭示了地下水系统结构与失水模式、瓦斯对煤岩体的“蚀损”作用、巷道非对称破坏、采场动力响应等煤炭开采环境损伤与灾害诱发机制,提出了深部高强度开采时低渗透性煤层增渗、巷道围岩非对称破坏控制、采场围岩稳定性控制、“仿生”开采等关键技术,初步构建了深部安全绿色开采的“高保低损”模式和技术体系,基于中部焦作矿区和西部宁东矿区建立了两个示范点,初步形成具有深部特色的煤炭安全绿色开采理论与方法,为我国深部煤炭安全和低生态损害开
在当今大数据时代,面对越来越多可公开获取的地震数据,困扰着一般有数据处理需求的读者,乃至专业人士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缺乏对地震数据处理技术的全面、系统地了解掌握。专门针对该问题目前还未见有其他书籍,而在许多专业书籍中,涉及该问题的内容常散布在各章节中,缺乏系统性和实践操作内容。《地震学中的例行数据处理:实例数据、练习和软件》的内容侧重于地震数据处理实践,全面涵盖了当前的人工方法和计算机辅助方法。《地震学中的例行数据处理:实例数据、练习和软件》共十章,内容包括:地球结构和地震震相、仪器和波形数据、信号处理、地震定位、震级、震源机制和地震图建模、频谱分析、台阵处理、运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