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保持第五版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对其内容进行除旧添新、适当修改而成的。本书内容共分十章。除了介绍工业生产过程中自动控制系统方面的基本知识,本书还分别介绍了构成自动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检测元件与传感器、自动控制仪表及执行器等;在简单、复杂控制系统的基础上,介绍了新型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后结合生产过程介绍了典型化工单元操作的控制方案。本书适用于高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也适用于其他一些类型(例如石油、医药、轻工、食品、林业、冶金、煤矿、生物、环境 )高校相关专业,还可供从事连续生产过程的工艺技术人员参考。
《过程检测技术及仪表》(第三版)以信息为主线,从信息的获取、变换、处理等方面介绍了过程检测技术及显示仪表的基本概念、各种参数和检测方法、信号的变换技术及参数的记录、数字显示等内容;并结合检测系统的组成以及误差的产生,讨论了各种误差的补偿方法及途径;同时介绍了各种检测元件和实际工业过程仪表选型的原则,增加了检测技术的新进展(智能检测技术和现场总线仪表)。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检测技术及仪表的研究生、科研工作者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通过对机床典型机械装置的工作原理、结构特征和调整方法等的阐述,使读者了解其在使用中常见故障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本书在典型机械装置的选择上综合考虑了在机床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通用性、技术的复杂性和故障的多发性,涵盖了主轴部件、离合器、变速操纵机构、液压系统、滚珠丝杠传动、行星齿轮传动、自动润滑装置、机床导轨、数控机床自动换刀机构、数控机床自动工作台10 类典型机械装置的结构与维修。本书为编者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书可作为机床维修人员或大学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参考用书,也可用作培训教材。
本书从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能力的分析,以及企业组织、技术、流程、模式、数据的调研和优化入手,提出设计智能工厂的目标、指导思想、通用准则,为机械制造企业编制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供参考模型,有助于保证智能工厂建设的顺利进行。
本书此次修订按照打造新工科精品教材的要求,以培养新素养形能力为牵引重构课程边界、按教学实践积累总结和新工科要求重塑课程知识点、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要求提供媒体教学内容,精心对第3版进行了诸多重要修订,使内容更为优化,更切合时代需求。本书主要介绍控制工程中分析和综合线性定常系统的时、频域理论和方法,内容包括:绪论、数学模型、时域分析、频域分析、综合与校正。本书正文融入有针对性的例题,并精选习题,附有MATLAB/Simulink软件在控制工程中的应用实例、实践项目工程教学案例、电液控制系统分析与综合工程实例以及习题参考答案。本书配套有PPT教学课件和公众教学资源(登录方法见封底勒口),公众教学资源有教学课件、习题详解、扩展阅读等内容,便于学习与交流互动。
《管道工识图制图(初级管道工适用 第2版)/机械工人技术理论培训教材》采用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较系统地介绍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管道工程施工图的识读和制图知识。内容包括:识图制图基本知识,管道施工图基本知识,管道平、剖面(断面)图与管道轴测图,机械零件图,建筑施工图,给水排水、采暖、空调、制冷工程施工图,动力(站)房管道施工图,管道配件展开图。 《管道工识图制图(初级管道工适用 第2版)/机械工人技术理论培训教材》可作为从事管道安装、维修工人的培训教材或自学用书,也可供从事管道工种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介绍了生产过程自动化中所用检测仪表和控制仪表的工作原理,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整定方法及在工业方面的应用,典型控制系统的案例分析,过程控制工程设计的基本知识。书中有六个实践训练项目,能够更好地验证理论知识和模拟工程实况。书中内容按照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编写,取材适当,深度与广度适中,通俗易懂,便于教师因材施教,也便于读者自学。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自动化技术专业群学生的专业课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和从事仪表、自动化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为提高架空光(电)缆通信杆路工程建设水平,落实国家“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相关政策,制定《GB/T 51421-2020 架空光(电)缆通信杆路工程技术标准》。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架空光(
本书基于设计实例详细介绍了智能仪表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设计过程。全书共7章,内容包括智能仪表的基本组成和设计方法,微控制器的选择,输入输出接口设计,人机交互接口设计,总线及接口电路设计,软件系统设计,以及包括温度检测系统、通用仪表测试仪、矿井瓦斯监测报警定位系统和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智能仪表设计与应用实例。本书的编写兼顾传统设计方案和新技术的发展,以技术手册为基础,以接口电路设计方法为重点,设计实例均通过了实验室的调试。本书可以作为电气类、测控类、自动化类和电子信息类等专业的相关教材,也可以供从事仪器仪表设计、制造和使用方面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总结了作者近些年在未知输入观测器设计、基于模型的故障诊断和混沌系统同步及保密通信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在未知输入匹配条件不满足情形下,不确定控制系统的未知输入观测器设计;控制系统具有建模不确定性或外部干扰,同时具有执行器故障和传感器故障两类不同故障的故障检测、隔离和重构问题;以及驱动-响应框架下的混沌系统同步及基于混沌系统的保密通信机制。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自动化、信息与计算科学、通信工程、系统工程等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者的高校教师、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以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相关内容为主线,用通俗简要的语言来诠释生硬的专业知识和深奥的教育理念。本书内容涵盖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定义、特点、发展概况和在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中的地位等,以及该专业的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使学生对该专业有初步了解,方便制定学习规划,对学习专业课也起到先导作用。为了帮助大一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掌握学习方法,本书还介绍了大学教育理念的演变历史以及如何学习。*后,对大学生比较关心的就业、创业或考研深造等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本书结构清晰,通俗易懂,通过追溯专业背景和发展趋势,将相关知识、概念的来龙去脉呈现在读者面前,通过大量的人物故事和案例,将教育理念、方法置于情景之中,增强了趣味性和可读性,有助于认识专业、认识教育、认识自我。本书适用性强,既可作为测控技术与
扬声器设计与制作 (全新2.0升级版内容): 深入讨论了纸盆振动的加速度系数特点,及铜短路环造成扬声器失真减小的机理与不足,提出了降低高次谐波的实用方法,是改善扬声器音质的得力措施。在之前的相关书籍中,仅提及了扬声器纸锥盆的设计和应用,在本书中详尽第介绍了如何测量纸锥盆的关键参数杨氏模量E。本书中磁液的新发现对今天大量使用该材料的厂家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书可供扬声器设计和制作人员参考,也适用于对自制扬声器箱体有兴趣的业余音响爱好者阅读。 亮点 :扬声器加速度系数的选择,铜短路环技术的讨论,磁液应用的进展,杨氏模量E的测量,各种常用的扬声器用浆的打浆研究等,这些成果都是当前智能音频技术和设备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