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分6章。第1章介绍电力系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分析传统电力系统向新型电力系统转型的发展趋势。第2章研究了应对气候变化、实现 双碳 目标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辩证关系,分析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新型电力系统的内涵特征、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第3章结合我国电能替代和清洁替代的现状和潜力,研究电源、电网、负荷的转型路径,展望未来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总体格局。第4至6章分别结合电力系统规划构建、运行控制、仿真分析的总体工作流程,分析演变趋势、研究应对措施、提出关键技术需求。
本书全面阐述电力系统分析所采用的理论模型和算法,介绍这一领域的最近发展。全书共分8章。第1章和第2章分别讨论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潮流计算和静态安全分析。第3章介绍了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有关问题。第4章阐述高压直流输电与柔性输电的原理、模型和潮流控制。第5章介绍发电机组与负荷的数学模型。第6章和第7章分别讨论了大干扰下及小干扰下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第8章阐述了电压稳定问题。附录给出了用C++编写的完整的P-Q分解法潮流程序。
本书系统讲述了柔性直流输电的理论和应用。内容包括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特点和应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工作原理、主电路参数选择与损耗计算,两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与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网的控制和故障保护策略,单向点对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交流线路改造成直流线路的拓扑结构及特性研究,柔性直流输电应用于海上风电场接入电网,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电磁暂态仿真方法和机电暂态仿真方法,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的绝缘配合设计,MMC阀的设计等。本书适合于从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研究、开发、应用的技术人员和电力系统科研、规划、设计、运行的工程师,以及高等学校电力系统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阅读。
《电网络分析与综合》共十章,含电网络分析和电网络综合两大部分。一至六章主要内容为网络分析,包括:网络元件和网络的基本性质,网络图论与网络方程,网络函数,网络分析的状态变量法,线性网络的信号流图分析法。第七至十章主要内容为网络综合,包括:无源网络综合基础,滤波器逼近方法,电抗梯形滤波器综合,有源滤波器综合基础。 《电网络分析与综合》可作为电类(电工、电子、通信与信息、自动控制、计算机等)学科有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的教材,亦可供在该学科领域工作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作为继续教育的教材或参考书。
微电网的提出旨在实现分布式发电技术的灵活、高效应用,解决数量庞大、形式多样的分布式电源在并网运行时出现的一些问题,抱着近年来智能电网的建设,其研究和发展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由于微电网构成及运行方式复杂,针对传统电力系统发展的一些分析与仿真方法不再完全适用,需要发展更有针对性的理论和方法。本书旨在对微电网分析与仿真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进行系统性的总结,以期推动微电网的科学化发展。本书第1章概述微电网的概念及结构特征;第2章介绍各种分布式电源的建模方法;第3章给出微电网的一些典型控制策略;第4章介绍微电网的稳态分析方法;第5章和第6章分别总结微电网的电磁暂态和稳定性仿真理论;第7章介绍微电网小扰动稳定性分析方法。
成套设计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自主研发、设计建设的核心技术,本书按照成套设计技术体系,系统介绍了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主要构成和工程基本情况,共11章,主要包括绪论、柔性直流输电工作原理与主回路设计、柔性直流输电关键设备、柔性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柔性直流换流站电磁兼容、柔性直流输电过电压与绝缘配合、柔性直流输电接入系统稳定性、柔性直流输电实时数字仿真技术、柔性直流输电谐波及谐振特性、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系统试验、柔性直流输电工程。
本书充分结合现场实际,针对性强,案例丰富。所述内容均配有相应的现场照片,所举案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及普遍性。本书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原则、一次设备的验收、二次设备及回路的验收、土建工程的验收、接地网的验收、消防验收、预防管理。本书可供从事电力建设工程管理、施工、安装、调试、质监专业人员使用,也可供电力企业运行、检修、继保专业人员,以及电力系统设计、规划、物流人员参考。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推进,电力系统领域的高比例新能源并网、特高压交直流混联架构、装置电力电子化、以及源网荷的协同控制等新特点给电力系统的规划、运行和控制带来了巨大挑战。而优化理论与方法近几年不仅在电力领域的应用方面具有极大需求,而且在人工智能等算法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智能电网领域的优化理论方法及技术其应用具有很强的教学需求。本书具体内容包括:MATLAB应用基础,线性规划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一维搜索;非线性规划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非线性无约束问题的化方法;混合整数规划;智能算法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电力系统。
本书是变电站倒闸操作实训指导用书,主要包括66kV光华变电站和220kV柳树变电站的概况介绍,详细介绍了两个变电站的典型操作等,有利于变电运行人员科学管理变电站,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本指导书的内容立足现场实际,结合两个变电站的典型操作案例。同以往的培训教材相比,实用性更强,有利于提供变电运行人员的常规倒闸操作能力。
本书共分为九章,分别为:电力系统概述,电力系统元件等值电路和参数,简单电力系统潮流分析,复杂电力系统计算,电力系统功率平衡与控制,电力系统三相短路故障分析,电力系统不对称运行分析方法,电力系统不对称故障分析,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
无线电能传输是人类的一个梦想。100多年前,伟大的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开启了对无线电能传输的探索。2006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学者提出了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的机理,使中距离的无线电能传输成为可能,这再一次激发了人们对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研究的热潮。目前,企业界对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热忱远高于学术界,多种技术和产品标准相继制定,手机无线充电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桩已有产品出现。然而,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远没有像有线输电技术一样成为一种通用的技术。为此,本书将介绍现阶段最具应用价值的磁感应、磁谐振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系统地阐述它们的原理、特性和设计方法,以推动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发展。 本书共分为8章。第1章介绍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起源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2章介绍磁感应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模型;第3章介绍
本套教材是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为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结合自身的实训设施和培训点,制订自身的培训方案。本册涵盖两个模块,分别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方面进行组织编写。专业知识模块主要阐述电价知识;专业技能模块包括五个单元,分别是电能表知识及抄表、计量自动化抄表方式、电费计算、电费核算、电费回收。
本书介绍了作者团队近年来在风电、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出力特性、理论方法、预测模型、算例验证与应用系统。本书研究成果可以作为电网公司和新能源发电运营商有关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参考,为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的运行控制和决策优化提供支撑,帮助新能源发电运营商提高场站的发电容量利用率、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率。全书共10章,分别为新能源功率预测背景意义、预测基本问题概述、光伏发电系统出力特性分析、光伏发电功率极短期预测、光伏发电功率超短期预测、光伏发电功率短期预测、深度学习理论在光伏发电功率预测中的应用、风电功率超短期预测、风电功率短期预测以及实际预测系统。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原理及应用。全书共分14章,其中前6章详细介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运行机理与常规控制方法,包括应用背景、拓扑原理与特点、调制与子模块均压、环流抑制、运行控制与启动充电控制;第7、8章给出故障状态下的运行控制方法;第9、10章围绕仿真技术与建模方法展开讨论;第11~13章针对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在柔性直流输电、高压变频器以及其他领域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第14章给出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实验样机的设计搭建过程,以进一步加深读者的理解。
本书较全面地总结了中国分布式光伏发电近十年来的发展情况及主要成绩;较系统地梳理了相关的发展战略、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项目建设管理、并网、补贴、财税与融资、运营模式及配额交易等方面的政策;通过系统思考以及对上网电价补贴政策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深入分析并归结了中国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本书从区域智能电网的基本概念开始,系统介绍了区域智能电网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分析了区域智能电网规划的研究现状,让读者首先能够对该领域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再进行深入学习。然后分析了影响区域智能规划的相关因素,并进行了相关性建模。在这个基础上,将区域智能电网的规划方法分为以下部分进行介绍:面向送端区域智能电网的不确定性规划方法;面向受端区域智能电网的主动规划方法;面向智慧城市的多主体博弈拓展规划方法。本书意在让读者尽快了解区域智能电网的规划方法,从基础理论、模型构建、求解方法多个角度论述,并进行了实例验证,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本书的要点。各章节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读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性阅读。
《含风电电力系统的规划与运行优化》介绍了近年来含风电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优化的热点研究问题,各章包括理论研究与仿真验证。《含风电电力系统的规划与运行优化》共7章,内容分别为风电概率特性、风电场相关性、含风电电力系统的调峰优化、含风电电力系统的机组组合、风力发电装机容量优化、含大规模风电电力系统的无功优化及考虑多风电场相关性的电力系统调度优化。
本书共十章。第1章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作一般概述,给出了继电保护的定义、任务、评价方法、保护对象,说明了电力系统对于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第2章为基础知识,主要对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与继电保护的联系、互感器与继电保护的关系、继电器基础知识等进行了说明。第3章为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线路保护,主要对阶段式电流保护、反时限过电流保护、方向电流保护等进行了说明。第4章为110kV输电线路保护,主要内容为零序方向电流保护与距离保护。第5章为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路保护,主要内容为纵联保护。第6章为输电线路自动重合闸,主要内容为三相一次重合闸及综合重合闸。第7章为变压器保护,主要内容为变压器主保护与后备保护的介绍。第8章为发电机保护,介绍了纵差动保护、匝间短路保护、定子接地保护、失磁保护等发电机专用保护的原理。
本书系统性地介绍主动配电网的多相建模、网络分析、运行优化与恢复控制决策和分布式自律控制的基本原理及实现方法。《BR》本书共7章。第1~3章分别介绍分布式电源、配变电设备的三相稳态建模,适用于配电网的潮流计算方法以及不同量测冗余度条件下的状态估计。第4、5章介绍主动配电网的无功电压优化和网络重构技术,特别是在状态感知精度不足条件下的鲁棒控制决策问题。第6、7章介绍面向大规模分布式资源并网的主动配电网与微网分布式自律控制技术。
本书系统地介绍输电杆塔电气及结构设计原理。全书共七章,主要内容包括杆塔的定义、分类及形式,输电杆塔绝缘配合设计原理,输电杆塔荷载计算条件及其计算原理,拉线式输电杆塔内力分析原理,自立式输电杆塔内力分析原理,钢结构构件截面选择及连接件设计,输电杆塔基础设计。本书内容理论性强,作者在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不断征求相关工程单位的意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上,尽量避开复杂的理论分析。
本手册较系统地介绍了电力电缆产品的设计、生产、选型、价格、采购、敷设和运维等。全书采用图表、文字相结合的形式,信息量大,实用性强。本手册共5篇,内容包括:电缆电性能参数及载流量计算;电缆的结构设计及生产制造;电缆的选型;电缆的敷设、竣工验收和运行维护;电缆价格核算及影响因素分析;优质电缆制造企业考核标准;电缆常见问题解析等。
《万物互联:蜂窝物联网组网技术详解》介绍了目前主流的蜂窝物联网技术,其中包括NB-IoT、eMTC和Sidelink。本书以对比的方式,阐述了新兴的蜂窝物联网技术与传统LTE技术在系统组网以及关键信令流程方面的差异,便于有一定通信专业基础的读者快速阅读和理解。同时,本书将系统理论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从组网架构及业务流程方面进行了系统性阐述,并对于实际网络优化和运行维护中所需关注的重点问题进行了说明,可以作为通信工程、信息工程和其他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资料,也可以作为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介绍电力系统低频功率振荡分析与阻尼控制中广泛应用的模式分析法。本书首先对电力系统低频功率振荡分析与阻尼控制研究近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做了简单回顾;其次以简单单机无穷大电力系统为背景,介绍模式分析的基本理论以及应用于电力系统稳定器设计的原理;再次介绍模式分析理论和方法在复杂多机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与推广;*后介绍模式分析理论和方法在风电接入电力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