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具体的行业应用案例,介绍最新版本Payload SDK开发方法,用于开发机载应用程序,配合Mobile SDK开发几乎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的行业需求。本书共分为8章内容:第1章介绍行业无人机的开发方案以及大疆SDK的基本体系;第2-6章介绍Payload SDK的基本用法,介绍负载硬件的开发方法,并实现与Mobile SDK的互联互通。第7-8章介绍Payload SDK的实际应用。
《电磁波与天线仿真及实践/应用型本科电子及通信工程专业 十三五 规划教材》主要有三部分内容:一是基础篇,主要介绍电磁场与电磁波基本概念和相关技术,之后对电磁波传播、常用器件及天线进行了重点介绍;二是仿真篇,采用HFSS和ADS等仿真软件,针对电磁波传播、传输线、常用器件及天线,给出了18个带有详细步骤的仿真案例;三是实践篇,针对无线电技术、微波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和其他相关专业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学习实践需要,给出了18个实验。读者可以结合学习的需要选做相关仿真案例和实验,建议第二和第三部分的学习与*部分相关基本概念的学习同时进行,这样便于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电磁波与天线仿真及实践/应用型本科电子及通信工程专业 十三五 规划教材》可作为无线电技术、微波技术、电子信息技术、
工业互联网是工业升级转型的重要路径,也是 新基建 的代表之一,国家和各地政府十分重视,出台了若干指导文件、补贴政策等加以引导和扶持。但是,由于缺乏底层方法论和通用引擎工具,工业互联网迄今尚未实现爆发式的成长。 深圳市智物联网络有限公司在这方面进行了长期探索,基于 多源异构数据映射 的方法论研发出了工业互联网核心引擎 MixIOT(全书统改,MIXIOT 均改为MixIOT),并进一步将其产品化,已经大量应用于不同种设备和不同生产场景的工业互联网项目。 本书从技术原理上对MIXIOT 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有助于从业者加深对工业互联网行业的理解,提供发展方向的重要选择;也能够作为工业互联网爱好者的入门读物,或者高校工业互联网相关课程的教科书,从一个独特的切入点了解行业发展的*前沿。
本书共8章,内容包括音响技术基础知识、传声器与扬声器、音频功率放大器、调音台、音频信号处理设备、数字网络音频扩声系统、扩声系统设计和扩声系统的调音技巧等。本书围绕专业音响与调音技术展开论述,以信号的流程为主线,系统性较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本书条理清晰,通俗易懂,内容新颖,应用面较宽。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可获得音响与调音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从事音响与调音方面的工作打下牢固基础。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本科信息类及声像技术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音响工程技术人员、音响师及音响发烧友的参考书。
本书系统地诠释认知无线电系统功率控制技术的研究。全书共分7章,内容包括:认知无线电系统的基本概念、认知无线电功率控制技术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于混沌粒子群优化的功率控制算法;基于动态粒子群优化的功率控制算法;基于改进人工鱼群的功率控制算法;基于凸优化理论的分布式功率控制算法;基于几何规划的功率控制算法;基于概率鲁棒的功率控制算法。
本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PTN与IPRAN技术架构、网络组建、设备运行维护等相关知识。全书分为基础篇、PTN篇和IPRAN 篇三个部分,共14章。其中 部分介绍PTN与IPRAN技术发展背景及应用、MPLS技术基础、网络同步技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介绍PTN和IPRAN的关键技术、网络保护技术、设备安装与调测、组网建设、数据配置、网络运维管理等知识。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络与通信技术协议栈,IEEE 802.15.4标准和ZigBee协议,以覆盖技术、时间同步技术、定位技术、数据管理技术、目标跟踪技术、安全技术等为支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国内外标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软/硬件设计,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智能家居、智能温室系统和远程医疗监护系统中的应用。本书后面是工程实验指导,均给出了完整的实现细节。本书可以作为普通本科高等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智能技术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计算机、通信、建筑电气、网络管理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从事智能建筑等工作的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配套授课电子课件,需要的教师可登录www.cmpedu.com免费注册、审核通过后下载,或联系编辑索取(微信:15910938545,QQ:2850823885,email:2308140194@qq
本书首先对小基站的标准演进及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概要分析,然后介绍了小基站产品形态和应用场景及电波传播特性,接着对小基站无线网络规划、仿真、传输设计、干扰及优化等进行了阐述,结合具体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说明。本书共分10章,第 1章为概述;第 2章介绍网络结构与关键技术;第3章讲述小基站产品形态及应用场景;第4章阐述电波传播与天线;第5章介绍小基站无线网络设计;第6章是室内外联合精细化仿真;第7章为小基站传输;第8章介绍小基站干扰分析与辐射安全;第9章讲解小基站优化,第 10章是典型案例。本书内容翔实、深入浅出、系统全面,适合从事小基站规划设计、优化维护以及工程管理的技术人员使用,同时也可以作为通信及电子类专业的大学生或者其他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教材是根据高职高专电类专业国家教学改革的需要编写的,按照突出应用性、实际性和针对性的原则编写并重组系列课程教材结构,以项目驱动、任务导人方式反映高职高专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方向,反映当前教学的新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技术的培养,以适应实践的要求和岗位的需要。本教材力图使高职高专电类专业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获得具有从事生产一线的技术和运行人员所必须掌握的传感器、自动检测技术和抗干扰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本教材着重于介绍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测量转换电路及其应用。在取材方面,既考虑了检测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也考虑到高职高专教育对象的实际基础水平,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因而,本教材主要着眼点在于结合实际来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工艺知识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本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5G承载网的相关内容。全书共11章,具体内容包括绪论、5G系统、5G承载网解决方案及技术概述、5G承载网路由技术及部署、5G承载网隧道技术及部署、5G承载网VPN技术及部署、5G承载网同步技术及部署、5G承载网SDN技术及部署、5G承载网切片技术及部署、5G承载网可靠性技术及部署和5G承载网整体部署方案。全书通过二维码方式,穿插了许多在线视频,可以帮助读者巩固所学的内容。 本书既可以作为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通信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华为5G承载网工程师(HCIA-5G-Bearer)认证的培训教材。同时,本书也适合运营商网络维护人员、移动通信设备技术支持人员和广大移动通信爱好者自学使用。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第3版)》较系统地介绍传感器的原理及其应用,包括传感器的特性及其评估;传感器中常用的弹性敏感元件的力学特性;电位器式传感器;应变式传感器;压阻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变磁路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谐振式传感器;声表面波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微机械传感器以及智能化传感器等。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第3版)》在每一章都配有适量的思考题与习题,在重点章节有应用实例与分析。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第3版)》可作为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等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师生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共6章,主要介绍了常用传感器的原理及其应用电路,内容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环境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参数及其实用电路设计与制作。书中提供了较多的应用电路实例。作为传感器技术向实际工程应用的延伸,本书还介绍了工业常用的温度变送器、压力变送器、液位变送器、流量变送器的工作原理、选型方法及应用场合。 本书是一本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基本环节编写的“理实一体化”教材,每章都结合一些实际工作任务,重点突出“懂理论、会设计、能制作、勇创新”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理论设计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本科生、高职高专学生的测控技术及仪器、自动化、电子信息及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5G 无线技术及部署的相关知识。全书共12 章,分别为绪论、5G 无线网络架构、5G 无线关键技术、5G 空中接口、5G 信令流程、5G 基站原理及部署、5G 无线网络组网设计、5G 基站数据配置、5G基站网络调测、5G基站操作维护与测试、5G基站故障分析与处理、5G网络应用与典型案例。全书通过二维码方式,穿插了很多在线视频,以帮助读者巩固所学的内容。 本书可以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通信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华为HCIA-5G-RAN(5G无线网络工程师)认证培训教材,还适合无线网络维护人员、移动通信设备销售技术支持的专业人员和广大移动通信爱好者自学使用。
本书主要讲述天线工程设计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全书共分10章:第1章简要介绍了天线的基本原理、概念和表征天线性能的技术参数;第2章重点对电磁仿真算法进行了分析,对基于矩量法、有限元法和有限积分法的几种仿真软件进行了介绍;第3章讲述了无线通信系统中常用线天线的设计及仿真问题; 第4章介绍在天线工程设计中有着重要用途的宽频带天线,包括加载鞭天线、对数周期天线、锥削槽天线等;第5章简要介绍微带天线的理论及设计实例;第6章讲述阵列天线问题,包括直线阵列天线、平面阵列天线、相控阵天线及设计实例;第7章对用于卫星通信系统的圆极化天线设计进行了分析;第8章讨论了口径天线的基本概念和相应的设计问题;第9章综述天线测量的基本知识;第10章对天线的新技术发展进行了介绍。 本书内容偏重工程设计,可以为天线设计人员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新媒体以其载体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性价比高等特点在现代传媒产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因此,传统媒体如何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转型发展是摆在传统媒体从业者面前*严峻的问题之一。本书通过对广播电视媒体发展现状的梳理,结合新媒体市场的特点,探究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之道,打造媒体平台在内容、技术、资源、运营、组织上的融合,帮助传统媒体认识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并调整相应的策略,在转型升级中坚守自己,发挥出传统媒体在后融合时代的真正作用。结合具体案例对深度融合下新旧媒体的媒体环境进行了反思并预测未来媒体发展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