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根据 多所知名高校“通信原理”课程研究生入学考试要求,参考了相关经典教材和大量的考研真题编写而成的。书中系统归纳了“通信原理”课程所涉及的主要考点,针对不同的考试需求,分章节、分层级地给出了大量的典型例题和测试题。 全书共分10章,包括绪论、信号与噪声、信道、模拟调制系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字频带传输系统、模拟信号数字传输系统、同步原理、信道编码和扩频通信,每章均由考点提要、典型例题及解析、拓展提高题及解析、本章自测题与参考答案这4个部分组成。附录中还提供了10套考研模拟试题及其参考答案。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通信原理”课程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习用书,也可作为“通信原理”课程的学习指导书,还可供有关技术人员和大学教师参考。
本书全面介绍车联网、网联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相关领域的产业、技术和政策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并分析和研究车联网、网了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的应用、业务需求、数据交换、体系架构和技术发展路径,分析我国在车联网与网联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相关领域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方略。
内 容 提 要 本书地介绍了5G承载网络的关键技术及规划设计的思路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5G承载的标准化与进展、5G承载需求分析、5G承载的关键技术、各大运营商的5G网络架构及其演进思路、网络部署的规划与设计等多个方面。本书内容全面翔实,对地掌握5G承载理论技术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对网络规划建设和运行维护等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本书既可以作为通信类工程师了解和学习5G承载技术原理的参考书,又可以供电信网络工程师规划建设和维护网络参考,还可以作为相关大专、中专院校师生的参考用书。
本书是一本介绍5G核心网的技术图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5G核心网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网络部署及运维案例等内容,带领读者由浅入深、较为全面地认识5G核心网:第1章从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开始,介绍了5G的发展历史;第2章深入浅出地讲解了5G核心网非独立组网(NSA)和独立组网(SA)的架构;第3章对5G核心网运维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着重介绍了切片技术和边缘计算技术;第4章对核心网部署方案进行了讲解;第5章对5G网络智能运维做了深入探讨;第6章对5G应用解决方案进行了介绍;第7章对5G的安全进行了说明;第8章对未来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本书适用于从事5G移动通信网络运维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以供高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主要讨论对流层环境中电磁波传播与散射特性及其对无线系统的影响。全书共9章,内容分别为绪论、晴空大气的物理及电磁特性、大气沉降粒子物理及电磁特性、对流层顶及其气候特征、晴空大气中的传播与散射、大气沉降粒子中的传播与散射、对流层大气中的光传输特性、对流层环境对无线系统的影响、对流层中传输特性测量及模型分析。 本书在注重电波传播理论与电波传播工程实践联系的同时,兼顾电波传播、散射特性与无线系统性能之间的联系,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需要。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无线电物理、电波传播与天线以及通信、雷达等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有关电波传播、无线系统设置方面科研、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合成孔径雷达卫星(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tellite)是一种不受云雾遮挡、不在乎白天还是夜晚均可获得地面高分辨率微波遥感图像的先进对地观测手段。我国首颗分辨率达到 1m 的民用雷达卫星 高分三号卫星(GF-3)于 2016 年 8 月 10 日发射升空,经在轨测试后于 2017 年 1 月 23 日正式投入使用。截至 2017 年 12 月 31 日,GF-3 已获得遥感数据约 15.58 万景,其中全极化条带1、全极化条带 2 和波模式三种全极化观测模式的数据约 12.74 万景。作者从中选择出一些遥感价值和图像美感兼具的数据,经处理和编辑形成本书,供广大高分三号卫星用户、雷达卫星科研人员和数据处理工作者以及普通公众赏析。本书中展示的 GF-3 卫星极化产品主要经过了空间多视、极化滤波、极化分解和伪彩色合成等技术处理。本书的*后也对这些使用的极化数据处理技术进行了介绍,供读者重现处理
本书从中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实际需要出发,采用图文并茂的写作方式进行讲解,中老年朋友只需要按照书中的步骤进行操作,就可以快速掌握智能手机的使用方法与技巧。全书涵盖了选购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基本操作设置、下载软件APP、使用攻略、网上购物及支付等内容,力求全面解决中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手机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本书浅显易懂,适合刚刚接触智能手机的中老年人阅读。
本书介绍了5G核心网与安全关键技术相关内容。全书共9章,第1章从新架构、新技术、新终端、新应用四方面介绍了5G演进方向,并总结了安全风险、提出安全需求;第2~6章首先从标准化角度介绍了5G网络架构中的安全策略,然后进一步围绕虚拟化安全、移动边缘计算安全、5G融合应用安全、5G数据安全需求,探讨5G安全防护解决方案;第7章介绍了美国、欧盟、英国、韩国、日本、俄罗斯等 和地区的5G安全战略发展特点,进一步对我国5G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了建议;第8章基于 已有的CNAS测评认证体系,借鉴ISO/IECCC、GSMANESAS测评认证体系,总结完善了我国5G设备安全测评框架;第9章基于未来B5G及6G网络的发展愿景,分析了关键使能技术,研究了潜在的安全风险,总结了安全技术需求,展望了技术演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