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音响工程和音响调音中所用的音响设备及其使用,重点介绍了声场设计方法以及抑制啸叫的方法,尤其对*的数字调音台、数字音频工作站等数字音响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内容包括音响调音基础知识、电子电路基础知识、声学基础知识、音频线缆与接插件、电声器件、声源设备、调音台与信号处理系统以及音响系统、音响工程设计、扩声系统的调节和灯光基础知识。本书内容注重实际使用和实际设计方法,力求能解决实际问题。本书适合从事现代音响工程设计的技术人员及音响调音人员阅读,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系统论述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的原理、设计、干扰与测试技术。全书共分9章,第1章阐述了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及常用测量单位和测试数值处理方法;第2章介绍了信号频谱的基础知识;第3章介绍了电磁兼容中的电磁波辐射机理;第4章介绍了电磁兼容分析中常用的传输线理论;第5章与第6章分别介绍了传导发射与传导抗扰度、辐射发射与辐射抗扰度;第7章介绍了电磁兼容测试技术;第8章介绍了电磁干扰抑制技术;第9章以PCB板的电磁兼容设计为例介绍了电磁兼容设计方法。 本书适合作为广大高校电子通信类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教材,也适合作为从事电子系统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系统论述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的原理、设计、干扰与测试技术。全书共分9章,第1章阐述了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及常用测量单位和测试数值处理方法;第2章介绍了信号频谱的基础知识;第3章介绍了电磁兼容中的电磁波辐射机理;第4章介绍了电磁兼容分析中常用的传输线理论;第5章与第6章分别介绍了传导发射与传导抗扰度、辐射发射与辐射抗扰度;第7章介绍了电磁兼容测试技术;第8章介绍了电磁干扰抑制技术;第9章以PCB板的电磁兼容设计为例介绍了电磁兼容设计方法。 本书适合作为广大高校电子通信类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教材,也适合作为从事电子系统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系统论述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的原理、设计、干扰与测试技术。全书共分9章,第1章阐述了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及常用测量单位和测试数值处理方法;第2章介绍了信号频谱的基础知识;第3章介绍了电磁兼容中的电磁波辐射机理;第4章介绍了电磁兼容分析中常用的传输线理论;第5章与第6章分别介绍了传导发射与传导抗扰度、辐射发射与辐射抗扰度;第7章介绍了电磁兼容测试技术;第8章介绍了电磁干扰抑制技术;第9章以PCB板的电磁兼容设计为例介绍了电磁兼容设计方法。 本书适合作为广大高校电子通信类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教材,也适合作为从事电子系统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系统论述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的原理、设计、干扰与测试技术。全书共分9章,第1章阐述了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及常用测量单位和测试数值处理方法;第2章介绍了信号频谱的基础知识;第3章介绍了电磁兼容中的电磁波辐射机理;第4章介绍了电磁兼容分析中常用的传输线理论;第5章与第6章分别介绍了传导发射与传导抗扰度、辐射发射与辐射抗扰度;第7章介绍了电磁兼容测试技术;第8章介绍了电磁干扰抑制技术;第9章以PCB板的电磁兼容设计为例介绍了电磁兼容设计方法。 本书适合作为广大高校电子通信类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教材,也适合作为从事电子系统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纳电子器件是继微电子器件的新一代电子器件,是电子器件发展的重大变革。而基于新型低维材料的纳电子器件 是满足了当今信息化社会对器件微型化、存储数据大和信息传输速度快的高要求。本书针对当今新型低维电磁材料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做概括性介绍,并对基于此类材料的应用和纳电子器件的设计做前沿分析,对其中涉及的电子结构和量子输运机理等做全面总结,并以几种实际材料为例介绍这类材料作为纳电子器件的实际应用。为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学生以及从事新型低维材料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
同频同时全双工无线通信设备使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频率,同时发射和接收无线信号,使得通信的频谱效率提高了一倍,本书从四个方面做了重点论述。其一,将空域调制方法融入同频同时全双工,形成空域调制全双工的系统和理论;其二,提出广义空域调制全双工概念,讨论组网中自干扰和互干扰问题、网络局部优化和全局优化平衡问题;(3) 提出同频同时全双工与物理层安全结合的构想,研究全双工和速率与安全容量的关系;(4)研究计算机云平台与同频同时双全工结合的组网系统,为该技术未来应用和组网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案,并 终搭建硬件平台。本书采用实验测试方法验证理论结果并分析应用前景。
本书是一本介绍5G核心网的技术图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5G核心网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网络部署及运维案例等内容,带领读者由浅入深、较为全面地认识5G核心网:第1章从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开始,介绍了5G的发展历史;第2章深入浅出地讲解了5G核心网非独立组网(NSA)和独立组网(SA)的架构;第3章对5G核心网运维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着重介绍了切片技术和边缘计算技术;第4章对核心网部署方案进行了讲解;第5章对5G网络智能运维做了深入探讨;第6章对5G应用解决方案进行了介绍;第7章对5G的安全进行了说明;第8章对未来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本书适用于从事5G移动通信网络运维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以供高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以跨越时空的奇妙故事、妙趣横生的诙谐语言、浅显易懂的生活案例和新颖奇特的说理方式阐释了“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思想方法、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课程教学中的若干疑难问题提供了易学易用的解决方案。本书以章回体小说的形式介绍和解释严谨的科学道理,不仅在形式上有较强的创新性,而且内容也很具启发性和可读性,对把握“信号与系统”课程思想、理解概念和掌握方法都有较大的帮助。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学生学习“信号与系统”课程的参考读物,对讲授“信号与系统”“高等数学”“电路分析基础”“通信原理”等课程的青年教师也有较大的启发作用。本书还可供相关领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参考。
本书内容包含5个项目:项目一讲述了智能网联汽车安装与安全操作,包括智能网联汽车基础知识、智能网联汽车认知与安装、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操作;项目二讲述了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基本使用,包括Ubuntu(Lin
\"本书是根据通信类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需要编写的。全书从基本网络设备的认知和操作入手,由浅入深地介绍了数据通信网络基础、网络设备的认知与配置、局域网的认知与组建、网络互联技术、网络扩展技术、数据网络应用配置等多方面内容。全书共5个项目,15个任务。每个项目均设有习题与拓展案例,“拓展案例”部分对任务相关知识进行了 深层面的介绍,可以增强学生对任务相关知识的了解,扩展读者的知识面。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在校学生、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社会学习者获得对数据网络设备互联的全面理解,了解数据网络在5G、4G等网络中的地位,对数据网络规划、网络维护有一定的认识;并具备一定的 骨干网络、运营商网络、电信网络、城市骨干网络、企业网络、校园网络等大、中、小型网络的开局规划、网络组建与优化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