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是我国古玻璃称谓之一,作为仿珠宝的艺术品,历史悠久,近年来得到继承和创新。《琉璃的制造》作者王承遇、陶瑛、郑闻卿根据科研及生产实践,用创新思维将琉璃制造加以系统总结、科学提炼,编著成《琉璃的制造》。《琉璃的制造》包括:琉璃的内涵、起源、品种与鉴定,琉璃的本质与特性,琉璃的成分,琉璃的原料与配方,琉璃的熔制,琉璃的热成形工艺,琉璃的冷成形工艺共7章。阐述了琉璃的定义,琉璃与玻璃的关系,琉璃与软玉、翡翠的鉴定,对于薪火相传的琉璃配方,特色的成形设备与加工工艺,如吹制、热塑、离心、砂铸、压制、料器、铸造、热熔、热弯、粉烧、印刷、彩绘、镶嵌、雕刻、蚀刻、切割、研磨、粘接等,均加以详述,还配有多幅插图,图文并茂,便于理解,实用性强,有些内容是初次发表,不乏笔者创见。《琉璃的制造》可
本书主要介绍玻璃钢渔船的整体建造工艺。内容包括玻璃钢渔船概述;玻璃钢材料;玻璃钢渔船建造场地及设备;玻璃钢渔船船体成型用模具;玻璃钢渔船成型工艺;玻璃钢渔船船体构件的接头及组装;玻璃钢渔船船体结构的安装;玻璃钢渔船船体舾装;玻璃钢渔船施工过程常见的缺陷及对策;玻璃钢渔船的日常使用、保养及维修等。
本书全面介绍了水泥的性能、水泥制成系统的技术、设备及技术标定。课程教学内容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立足水泥制成技术、水泥制成系统操作、生产设备巡检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全书由8个项目和31个任务组成,包括硅酸盐水泥组分设计、水泥粉磨工艺流程的选择、水泥粉磨系统的控制与操作、水泥的储存与发运、水泥制成系统废气处理、水泥的质量控制与管理、硅酸盐水泥水化硬化的认知、水泥粉磨系统的技术标定8个项目,每个项目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便于读者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的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水泥企业职工岗位技术培训教材,供水泥企业相关岗位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参考。
张丽霞主编的《玻璃窑炉砌筑与维修技术》从玻璃窑炉的设计、施工和使用三者之间的联系出发,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窑炉建筑工程图纸设计规范、玻璃窑炉用耐火材料、玻璃窑炉的砌筑施工、放水和烤窑、玻璃窑炉的热修等内容。 本书既可作为职业教育“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现代玻璃企业的岗位培训教材,同时可供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系统阐述了低热硅酸盐水泥的发展历程及基本性质。第1章介绍低热硅酸盐水泥的发展历程和基础性质,对相关 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第2~3章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配合比的低热水泥基胶凝体系的水化热、胶砂强度,围绕其水化行为特征和综合性能优化开展了系列研究;在第4~8章中,针对西部地区混凝土普遍存在的冻融损伤、冲磨破坏、硫酸盐侵蚀和钙离子溶蚀四个关键耐久性问题,开展了考虑不同水胶比、矿物掺合料掺量的低热水泥基材料在上述四因素单一以及双重耦合作用下的损伤规律和劣化机理研究,提出不同服役环境下低热水泥基材料耐久性评价方法,并建立相关性能预测模型。本书可供从事特种水泥、混凝土材料耐久性、大体积混凝土等领域的专业人员和科研院所、高校师生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