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介绍水文模型发展概况、分类以及主要研究与应用领域的基础上,将内容分为3篇;第一篇主要讲述流域水循环与水文过程模拟,从流域与流域水循环基本概念开始,分为降水过程模拟、地表截留和人渗过程模拟、蒸散发过程模拟、地下水过程模拟以及产汇流过程模拟等,并以水文模型评估作为本篇的结束;第二篇主要论述概念性水文模型,从国内外常用的几十种概念性水文模型中选择了具有一定代表性、且以国外模型为主的6个概念性水文模型,包括新安江模型、水箱模型、SWMM模型、PRMS模型、HSPF模型以及HBV模型;第三篇主要讨论分布式水文模型,介绍了分布式与半分布式水文模型共7个,包括TOPMODEL、SHE模型、SWAT模型、VIC模型、TOPKA-PI模型、数字新安江模型以及PDTank模型。
本书 的突破,在于将图碑这一重要的历史遗存纳入水利社会史研究的视野中,它不仅拓宽了资料的范围,同样拓宽了研究的视野。以山陕水利图碑这一珍贵资料为切入点,将图像与文本、实地调查相结合,梳理山陕水利图碑的发展变迁状况,并以每一通水利图碑为中心,结合已有研究和其他民间文献,开展个案研究,寻找共性和差异性,在视角、方法乃至理论方面都有所创新和突破。以水利图碑为突破口,形成对金元以来中国水利社会历史变迁的整体认知和理解,对于 处理好人水关系,积极贯彻习近平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践行“两山”理论、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也为当下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等方面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书以丰满水电站全面治理(重建)工程的新丰满大坝为例,对严寒地区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与管理进行了较为全面地梳理,总结了筑坝过程中的创新管理理念、新技术、新工艺。全书共9章,包括绪论、新丰满水电站碾压混凝土坝设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碾压工艺试验、大坝辅助施工系统规划与设计、严寒地区大坝碾压混凝土快速施工、严寒地区碾压混凝土温度控制、新丰满大坝建设智慧管控、施工质量控制与评定、结语。本书以很多的工程照片、工艺简图、表格和数据等对施工过程和管理流程作了进一步地说明,具有较好的实用和借鉴意义,可供水电或其他领域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管理人员参考。
《国家水网》以中国自然和人工水网的形成、发展、演变与未来预测为主线,分析和思考水网的生命、资源、安全、生态、环境、经济、景观、文化等功能,论述与之相关的城镇、物产、风俗、传说、历史、歌谣等。专著核心内容包括七个方面:一是国家与水网,论述水网是国家是**不可替代的、最根本的基础设施;二是国家历史水网,论述历史上人工水网工程的建设背景、重大作用和实践经验;三是国家现代水网,论述国家现代水网总体格局,不同层级水网工程体系及其建设背景、工程特点和作用功能;四是国家水网的结构与功能,解析水网建设的基本原理与目标,剖析水网的主要类型、结构组成和工程体系,分析国家水网工程演进过程和基本规律;五是国家水网的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特征,基于二元水循环理论,研究水网的科学基础和基本范式;六是国家水网
本书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全书》第四卷《金属结构制作与机电安装工程》中的第六分册。本书系统阐述了金属结构制作与机电安装工程的技术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综述,升压变电设备安装,接地与防雷系统设备安装,发电电压设备安装,发电机励磁系统设备安装,发电电动机静止变频启动装置安装,厂用电系统设备安装,电动机及变频调速装置安装,电缆敷设和电缆终端制作,二次回路系统设备安装,继电保护设备及安全自动装置安装,计算机监控设备安装,弱电系统设备安装,照明设备安装,水电站施工供电和水电站电气设备安装的工期与施工设备。 本书可以作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工程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工人的工具书。也可供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科研、设计、建设及运行管理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工程管理人员
随着我国经济和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抽水蓄能事业取得了非凡成就,尤其在抽水蓄能机组自主化方面,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为了全面展示抽水蓄能机组自主化工作成就,提高抽水蓄能设备研发、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维水平,促进我国抽水蓄能领域技术人才培养,满足我国当前抽水蓄能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决定组织编写出版《抽水蓄能机组及其辅助设备技术》丛书,共八个分册,本丛书填补了同类技术书籍的市场空白。 本书为《发电电动机》分册。主要讲述发电电动机发展历程、工作原理、性能设计、 试验研究、刚强度及动态特性分析、结构设计、制造、 起动方法、运行与维护、 可变速发电电动机及典型工程应用等内容。全书共分9章,对发电电动机从研发、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及维护的相关技术与知识进行了
本书详细论述地下水运动、土壤水运动和榕质运移的数值方法。首先简单介绍饱和-非饱和水分运动、土壤水分蒸发和地下水入渗、榕质运移问题的数学模型;其次,分别给出了一维、二维、三维和拟三维饱和-非饱和水流运动和潜质运移数值模型及相应的算例;同时,本书介绍地下水运动和榕质运移问题的不确定描述方法,详细论述了地下水和土壤水随机数值模型,重点介绍了蒙特卡罗方法、动量分析方法和随机配点法; 后介绍了数据同化在饱和非饱和水分运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给出了利用集合卡尔曼滤波反求水文地质参数和实时预测的方法。
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河南省的水利资源和水利事业的整体情况,包括自然地理、历代治水方略及治水历程、江河、水库、灌区、防汛、抗旱、供水、水文、水电、勘测、设计、水土保持、水利工程、南水北调、移民、水政、机构、档案、建设管理、以及水利文化、治水人物、精神文明、大事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水务行业关乎国计民生。本书系统梳理了我国水务行业的发展现状、瓶颈问题及未来趋势,结合智慧城市建设的大趋势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阐述了解决当前水务问题的技术、原理和方法,给出了典型服务对象和应用场景下的解决方案,介绍了智慧水务的作用、目标和意义,并通过分析当前智慧水务经典案例,探讨适应我国国情的智慧水务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本书的出版为新时代水务行业的智慧化研究提供基础,为智慧水务的工程实践提供技术借鉴。
本书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针对覆盖滴灌模式下作物耗水过程和水氮利用高效调控机制等科学问题,系统定量揭示了覆盖滴灌下田间小气候、蒸发蒸腾、作物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响应特征,构建了覆盖滴灌下考虑田间复杂微气象条件改变的水碳耦合模型,量化了覆盖滴灌下“农田微气候-作物耗水-光合生理-作物生长”之间的互馈效应,本书成果对于准确估算覆盖滴灌下作物耗水量、构建区域高效水肥调控及用水管理技术方案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生态水利工程学是研究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兼顾水生态系统健康需求的原理与技术方法的工程学。生态水利工程学吸收生态学的理论,改进和完善传统水利工程学的规划设计方法,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本书阐述了水生态系统的特征和河湖生态模型基础理论;介绍了河湖调查与栖息地评价方法;阐述了包括生态水文学、生态水力学、景观分析、环境流以及河道演变在内的生态要素分析与计算方法,提出了水生态修复规划准则。在生态修复工程方面,详细阐述了河流廊道自然化工程、湖泊与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河湖水系连通工程以及鱼道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法。此外,还讨论了水库生态调度方法和生态水利工程监测与评估方法,并辑录了许多国内外典型工程案例。
生态水利工程学是研究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兼顾水生态系统健康需求的原理与技术方法的工程学。生态水利工程学吸收生态学的理论,改进和完善传统水利工程学的规划设计方法,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本书阐述了水生态系统的特征和河湖生态模型基础理论;介绍了河湖调查与栖息地评价方法;阐述了包括生态水文学、生态水力学、景观分析、环境流以及河道演变在内的生态要素分析与计算方法,提出了水生态修复规划准则。在生态修复工程方面,详细阐述了河流廊道自然化工程、湖泊与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河湖水系连通工程以及鱼道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法。此外,还讨论了水库生态调度方法和生态水利工程监测与评估方法,并辑录了许多国内外典型工程案例。
《中国水利统计年鉴2017》收录了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14年水资源、水环境、水利建设投资、水工程设施、水电等各方面的统计数据,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全国主要水利统计数据,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发展情况的资料性年刊。
本书为智慧水利论坛论文集。全书分水利遥感、智慧水利和河长制湖长制3个部分,共选录了32篇文章。水利遥感与智慧水利领域的专家学者就 水利遥感、智慧水利与河长制湖长制的创新发展 主题进行了探索和成果展示,探讨了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思路,提出了水利信息的感知、分析、处理和智慧应用的对策,具有较好的参考借鉴价值。 本书适合从事水利遥感、智慧水利和河长制湖长制信息化建设的专家、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阅读。
宋元时期,我国水利技术趋于成熟,集中体现在记载水利工程技术的规范性著作《河防通议》等开始系统纂集,书稿从中国 图书馆藏光绪重刻烟屿楼本及咸丰四年烟屿楼本等中甄选了较为珍稀的七种水利文献进行标点整理,便于读者了解这一时期南北水利技术的演进。分别为:《四明它山水利备览》《太史郭公传》《河防通议》《河防记》《长安志图》《吴中水利书》《治河图略》。整理包括选择存世善本进行高清灰度影印,同页排印标点释文,并加校勘及精当注释,方便学术研究及阅读。书前撰写学术性导言,书后附索引及研究论著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