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力图用现代水利科学技术的观点,以历史的眼光,简要介绍中国水利科学技术的起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讴歌中国古人如大禹、管仲、李冰、贾鲁、潘季驯、靳辅、陈潢等治水、用水、管水、理水的的不朽业绩,展现丰富多彩的水利文化。又采用学科交叉的方法,从中国古代科技典籍、历史文献、考古发现、诗词典故、科学家故事等方面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水利成就,努力讲述中国古代水利科学家奋发有为的励志故事,凸显中华民族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勇敢勤劳、不畏困难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底蕴,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本书系统构建了计算河流动力学基本理论框架。 构建原则力求从理论上更严密、 准确性更高、 更具一般性的模型入手, 通过理论推导或经验假设得出一般性可能适度降低但计算效率更高、 应用可行性增加的模型。 全书共分 10 章。 前 4 章介绍了水沙两相流运动力学基础理论。 第 5 章至第 7 章系统介绍河流动力学数学模型的构建, 包括含沙水流运动、 河床冲淤、 河岸崩塌等数学模型构建及理论体系。 第 8 章至第 10 章分别介绍了一维、 二维和三维 (包括全三维和准三维) 河流动力学模型的具体应用。 本书可作为水利、 水电、 土木、 环境、 生态以及其他涉及河流动力的学科教材或参考书。 本书有助于广大河流动力和河流生态环境研究人员提高对河流动力的认识, 从多相流体力学角度深入理解河流动力过程, 并根据具体问题提出具体假设对模
熊亚南主编的《水力学基础(全国水文勘测技能培训系列教材)》是 全国水文勘测技能培训系列教材 的分册之一,主要介绍水力学方面的基本知识。 全书共9章。内容主要包括绪论、水静力学、水动力学基本原理、水流形态和水头损失、明渠恒定均匀流、明渠恒定非均匀流、明渠非恒定渐变流、泄水建筑物过水流量的计算、渗流。各章均有小结、思考题和习题。 本书力求体现职业培训特点,原理简明,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理论联系实际,宜教宜学。本书可作为水文职工技术技能培训用教材,也可供从事水利工作的技术人员及大中专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主要是在*版基础上,根据近年来学科发展和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修订而成。本书强调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章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全书分为10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流体静力学、流体运动学、流体动力学、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量纲分析与相似原理、孔口管嘴和有压管流、明渠恒定流、堰流及闸孔出流、渗流。教材中重要知识点均有适当的例题帮助理解,每章后有小结,并有一定量的思考题和习题。本书是为港口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水力学”课程编写的教材,亦可作为其他相近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并可供有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潘家铮全集》是我国著名水工结构和水电建设专家、两院院士潘家铮先生的作品总集,包括科技著作、科技论文、科幻小说、科普文章、散文、讲话、诗歌、书信等各类作品,共计 18卷,约 1200万字,是潘家铮先生一生的智慧结晶。他的科技著作和科技论文,科学严谨、求实创新、充满智慧,反映了我国水利水电行业不断进步的科技水平,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他的文学著作,感情丰沛、语言生动、风趣幽默。他的科幻故事,构思巧妙、想象奇特、启人遐思;他的杂文和散文,思辨清晰、立意深邃、切中要害,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这些作品对研究我国水利水电行业技术进步历程,弘扬尊重科学、锐意创新、实事求是、勇于担责的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潘家铮全集》是国家 十二五 重点图书出版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潘家铮全集 第八卷 工程
本书系广西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主要内容包括: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及其设计基础资料收集;灌溉水源与工程规模; 灌溉方式与工程布局;设计灌溉制度与技术参数;水源工程与枢纽;田间管网灌水系统设计;工程投资与经济评价;工程施工及设备安装;工程运行管理等。本书适合水利、农业、林业等专业的研究、管理、技术人员参考。
本指南为农村供水安全科普图书。全书分为9个专题50个问题,包括:关注农村供水安全、农村供水发展历程、农村供水基本知识、农村供水安全评价指标、农村供水存在的安全隐患及主要原因、农村供水安全保障措施、农村供水行业监管、水费收取、供水单位与用水户的权利和义务。本书采用问答的方式,以漫画插图形式对农村供水安全的基本知识进行宣传和普及。 本指南主要供农村居民、乡(镇)农村供水单位管理者以及农村供水行业监管单位的相关专业人士阅读参考,也可作为中小学生的课外读物。
本书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已开展的BIM研究与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了一套适合水利水电行业单位开展BIM实施工作的解决方案。全书共15章,主要内容包括BIM技术概述、水利水电设计行业BIM技术发展情况、BIM实施的4个阶段、BIM在施工和运维阶段的应用、水利水电工程BIM应用案例。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1年第二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1〕252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水电工程移民安置独立评估涉及的指标体系、信息采集、生产生活水平恢复分析、建设征地涉及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实施管理工作分析、综合评估。本规范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提出并负责日常管理,由能源行业规划水库环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2号,邮编:100120)。
本书系依据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结合水利工程隧洞开挖施工经验编撰而成。全书共8章,包括:概述,钻孔爆破法施工技术,TBM法施工技术,盾构法施工技术,顶管法施工技术,施工安全监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工程案例等。书中阐述了水利工程隧洞开挖几种常见施工方法的发展历程、施工工艺、施工流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和施工安全监测等内容,并选取具体工程案例进行分析。 本书可供从事水利工程隧洞开挖、监理等工作的技术人员阅读,亦可供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参考。
本标准共10章和4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 河流水系考证; 测站名称、沿革与站码考证; 测验河段与断面考证; 测站高程基准控制与水位考证; 设施设备的考证; 考证内容填写要求。
根据水利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安排,参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对SL 425-2008《水利水电起重机械安全规程》进行修订。本标准共10章,主要技术内容有: 整机、金属结构、机构及零部件; 安全保护装置; 电气系统; 安装、改造与维修; 检验与试验; 使用与管理。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采用水工金属结构焊缝分类原则,统一焊缝的分类标准; 增加了重要用途的承载钢丝绳进行在线定量检测的要求; 增加了起重机制造材料的安全与环保要求; 补充完善了金属结构焊接的质量要求与验收标准的内容; 补充完善了金属结构件的修复与报废的内容; 补充完善了闸门抓梁的内容; 补充完善了起重机使用状态安全评估及监控的内容。
本规范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2年第二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2〕326号)的要求编制。本规范在编写过程中,编写组进行了专题研究,充分总结分析了地下工程施工测量经验,收集了相关文献资料,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本规范主要内容有: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联系测量、贯通测量、开挖工程施工测量、混凝土工程施工测量、施工期变形测量和竣工测量。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小水电评价的基本条件、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除抽水蓄能电站和潮汐电站以外的总装机容量50MW及以下的已建小型水电站。新建小型水电站的规划、设计及施工中参照执行。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50071小型水力发电站设计规范GB/T50700小型水电站技术改造规范SL168小型水电站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19水环境监测规范SL395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429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SL525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傅春、刘杰平等编*的《河湖健康与水生态文明实践》从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演进与政策背景出发,总结和介绍了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与试点建设的类型;以江西省水生态文明实践和河湖健康为例,详细阐述了河湖健康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并结合南昌市的案例分析评价了南昌市城镇化发展对河湖连通性的影响;对比分析了我国南北地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评价标准;在介绍河湖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基础上,总结和详细分析了河湖健康保护与水生态修复的国内外行动与重大实践,提出了对国内河流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现状的思考;结合我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的实践,归纳和剖析了各地水生态文明城市或乡镇建设的成功案例,总结了国内外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后从 制度创新 技术创新 和 水文化的传承 三个方面提出了河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2年第二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2﹞326号文)的要求,制定本规范。本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在广泛征求全国有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经电力行业水电施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定稿后,形成本规范。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截流设计、截流准备、截流施工和监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