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雅砻江下游梯级水库群为例,开展中长期径流预报、梯级水库群多目标优化调度、径流预报不确定性下的调度风险分析及多属性决策研究,主要的研究成果包括:(1)提出了基于“量-型”耦合相似的多维混沌预测方法,将多源数据相似性度量融入多维混沌相空间重构,提升了中长期径流预测精度。(2)建立了基于多策略融合的多目标蝴蝶优化算法,通过改进种群初始化、算法参数、进化方程和变异策略,提高了水库群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的求解效率。(3)构建了预报不确定性下的水库群多属性决策方法,充分利用风险均值和区间数信息,实现调度方案多属性决策。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水下地形测量的原理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水下地形测量坐标系、回声测深相关的水声学与水声技术等原理性知识,海洋定位与导航技术、船载声呐测深及底质探测技术、机载LiDAR测深技术,水下地形测量主要误差来源及改正技术,海底地形模型构建及三维可视化技术,并从工程角度上叙述了水下地形测量项目的组织实施。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海洋测绘、海洋技术、海洋科学、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海洋工程与技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资源与环境、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海洋管理等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同时也可供从事海洋测绘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风力发电场具有分布广、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实时性强、数据价值大等特点。随着风力发电场的数量及装机规模不断扩大,信息量快速增长,发电设备管理工作日趋复杂,为支持数据的传输以及集中共享,实现风电场生产信息的互联互通,对风力发电场的标识编码一致性、规范性的需求愈加紧迫,因此需要制定标准化全信息的标识系 码规范。 根据《 关于下达2009年 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09〕163号)要求,编制组开展了《风电场标识系 码规范》的编制工作。 本标准在满足 相关标准基础上,做到通用性强,便于风力发电场项目的工程设计人员、现场施工人员、运行管理人员的使用。
本书是 本有关高原湖泊测量的专著,全面总结了长江委水文局十余年来开展高原湖泊测量的创新成果和经验教训,阐述了有关高原湖泊测量关键性理论基础,提炼了高原湖泊测量的技术特点及研究成果,同时也分析了存在的技术问题,并提出解决途径。全书共分7章。第1章为概述,介绍了高原湖泊的概况、工作开展的背景、意义以及测量工作的组织和实施;第2章介绍了在高原湖泊测量中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及运用;第3章至第7章分别介绍了高原湖泊精密测深、平面控制基准构建、高程基准构建、多源空间信息获取、严密湖容量算等关键测量技术。
为了及时掌握水工建筑物运行状态,保证其正常安全运行,延长使用年限,需要在不影响工程安全运行的前提下进行一系列的现场无损检测,为下一步工程的安全评估和修补加固处理提供科学依据。本书以笔者近年来承担的水工建筑物检测与诊断分析实例为主,对检测对象、检测技术和仪器等做出了详细介绍,主要内容包括:压力钢管衬砌、水工建筑物基础、混凝土坝面等混凝土结构缺陷检测,围堰、坝基、坝体、防渗墙等水工建筑物渗漏检测,水下地形测量、地质调查、水下水工结构异常检查、水域测量、水深测量、水下渗漏区检测等水下检测,其他采空区、地面沉降、除险加固、超前地质预报、防渗墙施工质量等工程检测等。本书可供大坝管理、设计、检测单位的相关人员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院校师生使用。
水利工程泄洪消能对河流及其周边环境生态造成诸多影响,是水利工程建设运行调度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本书对泄洪消能环境影响的评价理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模型、评价方法与技术等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进行系统阐述和介绍。采用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泄洪消能过程系统仿真与直觉偏好模糊数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对泄洪消能环境影响的指标体系、评价体系、评价模型、评价理论等方面开展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与技术。 本书可供水利工程设计运行与管理人员,以及环境生态保护专业研究人员和工作者参考,也可供水利工程、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