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洛渡水电站是中国第三大、世界第四大水电站。电站位于四川省雷波县和云南省永善县接壤的金沙江峡谷河段,是国家 西电东送 的骨干电源之一,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拦沙、改善下游河段通航条件等综合利用效益。工程由混凝土双曲拱坝、泄洪消能设施、引水发电建筑物等组成,拱坝坝高 285.5m,电站装机容量1386万kW,也是世界上首座建成的千万千瓦级高拱坝电站。电站具有高拱坝、高烈度、大泄量、大洞室等特点,其地震设防标准、泄洪功率、坝基地质条件及坝身结构复杂程度均为世界特高拱坝之,仅水推力一项,就高达1400万t。地震设防标准0.355g、坝身泄洪流量32255m3/s及泄洪功率位居世界特高拱坝之首,大坝结构复杂程度(4层25孔口)为世界拱坝之,综合技术难度极大。
本书以蚌埠市为研究背景,在继承现有成熟理论、技术、方法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水资源演变特征辨识、水资源动态管理、枯水期多水源动态模拟、水资源供需态势分析、多水源多用户联合配置与调度、水环境与水生态修复、供水安全保障等新方法、新模型和关键技术体系。本书揭示了蚌埠市水资源数量、质量在年内、年际、年代际之间的变化规律,以及水资源量的长期趋势性、周期性、突变性等演化特征,完整刻画了区域水资源禀赋条件,为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持;提出了多水源、多用户、多控制要素下的动态蓄引技术和不同组合条件下的联合配置方案;揭示了淮河干流蚌埠闸以上枯水期多水源演变规律;构建了适合蚌埠市的水域综合治理,生态景观补水,生态复育、水景观要素控制,自然生态型河道设计等技术方法体系。
孙明权*的《胶凝砂砾石材料力学特性耐久性及坝型研究》总结了胶凝砂砾石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针对影响胶凝砂砾石材料力学特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分析了胶凝砂砾石材料强度随之变化的规律;研究了胶凝砂砾石材料在温度变化和冻融影响下的耐久性能;研究了胶凝砂砾石坝体剖面的变化形式和相应的控制标准;介绍了虚加弹簧法的邓肯- 张模型、摩尔-库仑软化模型、弹塑性损伤模型和多线性随动强化模型及其在胶凝砂砾石坝中的应用;以线性和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研究了不同坝高及边坡对胶凝砂砾石坝体应力与位移的影响;通过模型试验研究和验证了胶凝砂砾石坝体的应力分布规律;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手段研究了不同气候条件下胶凝砂砾石坝的抗冻融性能和工程措施。 本书可供从事胶凝砂砾石材料科研、设计与工程相关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
本书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全书》第三卷《混凝土工程》的第八分册,系统阐述了碾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综述、碾压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设计,碾压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及防裂,诱导缝重复灌
本书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全书》 第三卷《混凝土工程》的第八分册,系统阐述了碾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综述、碾压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设计,碾压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及防裂,诱导缝重复灌浆技术,碾压混凝土质量控制与检测,典型工程实例等。 本书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工程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工具书,也可供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科研、设计、建设及运行管理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工程管理人员使用,并可作为大专院校水利水电工程及机电专业师生教学参考书。